21世纪圣经注释

以斯拉记   注释 

  八 1-36 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的旅程 

  本章多半是较直接的叙述,主要关乎以斯拉对王诏命的顺从和履行。然而,其中 3 个重点的达成,却不单在乎他的能力,也由于「神施恩的手帮助我们」( 18 节;比较 22 与 31 节)。 

  首先,以斯拉渴望那些与他一同回国的人中( 1-14 节),有一些利未人( 15-20 节)。他们在圣殿敬拜中的从属角色,可显出这次回归对他们来说并不吸引,但他们在旅途中同行是有需要的,这样才可配合出埃及后在旷野行走的象征(比较民十 11-28 )。在那情况下,他们也在运送圣殿器皿上有特别的责任。 

  第二,旅程本身的安全是在于神恩手的带领,因以斯拉拒绝了兵马的护送( 21-23 节)。这似是卤莽的自恃迫使众民切切祷告,而他们的信心也得着了回报。然而,尼希米那不同的态度(比较尼二 9 ),提醒读者,神可以藉不寻常的方法,也可藉「正常」的方法,来为其子民作事,这原则后来在道成肉身一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些基督徒会陷入一种想法,以为神只会行神迹奇事,因而把一些世俗化的程序,如会议等,视为「不属灵」的。然而,神既选择降生为人,借着基督成就救恩,我们便可预期祂会使用人类的方法,也会回避这些方法去作工。祂是我们整体生活的神,我们应小心,不要把祂的作为分门别类。这样做最终只会把祂排拒于我们大部分的生活以外,换句话说,我们会变成伪善者。 

  第三,运送贵重的金银和祭物(参第七章)而不受盗贼滋扰,也是由于神施恩手的帮助。然而,这里详尽地记述以斯拉所遵从的步骤;人若辩说经文所着重的是「属灵」方面,而不是「实际」方面,便是误解了作者的意思。 

  难怪被掳归回者一抵达耶路撒冷,安顿下来,便献上感恩祭( 35 节)。他们在第一次归回后这么久才回国,发现第二次出埃及,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经验,是其后各个世代都可以享受的。其中的应许和盼望,并不是第一次回归的人已享用尽致,而那些选择稍后才起程的人,也不会受到谴责。相反地,得拯救和新生命的前景,向每一个新的世代发出挑战,要作出抉择。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