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箴 言
注释
一 1-7 引言
这几节经文是本书的自序,说明其性质和目的。本书的整体内容可以用「箴言」或「格言」来形容,当中主要包含两种颇不相同的表达形式,我们在导论中已经指出的。这显出箴言一字,在应用上比英文的格言( proverb )较广和较多样化。在英文中,箴言是一种比较的方法。然而,圣经对此字的应用则较广泛。在不同的经文里,它可指一个预言(民二十三 7 )、一个作为教训的实例(申二十八 37 )、一句格言(撒上十 12 )、一段诗歌形式的谈话(伯二十七 1 ),以及其它说话的方式。因此,它所指的,是比一句直接的说话更深刻、更有力和更激发人心的表达。
第 6 节形容本书的内容为譬喻和智慧人的言词及谜语。这使我们留意到箴言教训的另外两种特征。它往往采用故弄玄虚而不是直话直说的方式;要聆听者自行思想。它也反映一个实况,就是本书处理的,往往是一些深奥的问题。
「所罗门的箴言」这题目引介出整卷书,但那并不表示所罗门是书中所有材料的作者(参二十四 23 ,二十五 1 ,三十 1 ,三十一 1 )。它反而是指出整卷书是收集真正所罗门式智慧之权威。因为所罗门在圣经中是智慧的伟大化身(参王上三至四)。书中所包含的,是他所教导和体现的那种智慧。我们不知道书中某些部分是否他的作品。实际上,对于本书各部分是甚么时候写成,我们一无所知(除了那是在主前 2000 年至 200 年间写成之外!),但这方面的数据对书中意义影响不大。本书内容是关乎人类日常生活的问题,是超越时空限制的。
第 1 节形容所罗门为以色列王戴维的儿子(比较传一 1 )。传道书一直以所罗门为其楷模,因为作为一位君王,他享有一个独特的身分去说出传道书一章 12 节至二章 11 节的话。同样地,箴言一至九章的训诲可能也以所罗门为心目中的楷模;这几章箴言所述说的原则,是一个像所罗门那样有智慧的君王应赖以生活的原则。请留意当中的反语!
引言继而说出本书的目的,并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乎智慧的专门用语。
在第 2 节,智慧本身首先是指到实际的知识或聪明,好去作成一些事(参三十 24-28 ),虽然关乎更深的神学问题时,智慧便成为一种较抽象的训诲(参八 22-31 )。「训诲」或「指导」(与第 8 节的用字相同)提醒我们,智慧并非不用付代价或毫无痛苦就可得到的;要得智慧,就要顺服(比较三 11 ,六 23 ,十三 1 、 24 )。因此,「责备」(一 23 、一 25 、一 30 )常伴随着管教或「训诲」(参三 11 ,五 12 ,六 23 ,十 17 )。「分辨通达的言语」是指到能辨别事情背后动机,或看透其含义的分析能力,并且运用这种能力去区别不同的事物,作出各种决定(比较 6 节)。
智慧跟「正直生活」( 3 节)连系起来,再次显出它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这词有正面的含义。
第 4 节的「灵明」是另一个跟「智慧」不同的用字,意思是「机灵」,能够使别人按你的心意去做,而你自己却不会上当(参二十二 3 ;创三 1 ,有负面的含义)。知识可以指认识一些事实和一些人,但它却同时包含接受和委身──它把理论和实践连系起来了(参一 22 、 29 ,三 6 )。因此,「认识神」(二 5 )与顺服神的关系,比个人经历神的关系更为密切。「谋略」指一个人在进行具体行动时足智多谋,他知道怎样把事作成,而不会因困难而放弃;在负面的意义上,那是指设诡计(十二 2 )。
在第 5 节「学问」一词来自动词「去拿」,暗示抓着一些东西时要付出的努力,及智慧所要求的开明态度。这字词在七章 21 节有关引诱的经文中译作「巧言」。「智谋」源于一个解作绳子的字词,暗示在生命的暴风雨中继续前行的技巧(参二十四 6 )。
本书的引言也明确指出其特定受众。「愚人」( 4 节)是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他们有无知、易受骗、易被引诱的危险──并且还喜爱这样(参 10 节──「引诱」是一个相关的动词,暗指人使那容易受骗的人堕落;也参看一 22 、 3 、 32 ,十四 15 )。但箴言所教导的,并不是智慧人和聪明人成长后便抛弃的东西( 5 节)。「聪明人」一词跟第 2 节「分辨通达的言语」这句话有关(参该处的注释。)智慧人和聪明人知道大部分人往往需要实行古老的真理,多于发现新的教训。
相反地,人若不愿意学习,或过于自满;又或背弃古老的基本真理,他们便会变得愚妄( 7 节;参一 32 ,十二 15 ,十七 12 ,二十七 3 、 22 )。
另一个有关的特定受众出现在第 22 节:他们就是「亵慢人」。这词指那些喜欢张开嘴巴而不打开耳朵的人;他们已经知道所有的事,不需要听取任何人的意见。他们傲慢、不受教,也不受人欢迎(比较九 7-8 ,十三 1 ,十五 12 ,二十一 24 )。
最后,这段引言指出与智慧为伴的东西,藉以清楚说明,学习和实际作决定并不是单独运作的。首先,他们与道德相合( 3 下)。关注仁义、公平、正直,是众先知的特征。这 3 项在二章 9 节和八章 6 节、 20 节将再次出现。
其次,他们与信仰相连( 7 节;比较本部分训诫之末的九 10 ,和本书之末的三十一 30 )。「敬畏耶和华」指尊敬和畏惧,并表现于顺服(比较 29 节,及上文有关「知识」的注释);这句话并非指害怕神。耶和华是主,是那位特别向以色列人启示的神。箴言并没有谈及以色列信仰的细节,而是借着使用神这独特的以色列名字,暗指这是书中之信仰。当中那关乎智慧的常理,是以这信仰为架构的常识。「知识的开端」指其「基础」,因为那是任何时刻都不可或缺的。箴言假定你并不能看见这世界的意义,或活出一个圆满而成功的生活,除非你看见神在生活背后掌权和参与其中,并以尊敬和谦卑的态度,寻求神指示你去认识人生。
一 8 至九 18 有关智慧的训诫
一 8-19 警戒人勿与杀人党同流
第一个是典型的训诫。它首先要人专心留意( 8 节),当中假定父亲和母亲是一起带领家人进入生命和与神的正常关系中(比较六 20 ,十 1 )。这劝导附着一个应许( 9 节),是加在 2 至 7 节的应许之上,应许智慧不但有益,而且赏心悦目。「训诲」是一个与智慧有关的字(参一 1-7 之注释),但「法则」则是指「律法」(字面义作「指引」),暗示智慧书和律法书的文体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比较二 1-2 中,「命令」与「智能」并列)。这在第二十八章更为清晰。
跟着经文便提出关乎某方面行为的主要劝导:第 10 节概述那可能会发生的事,以及人要怎样作出回应,第 11-14 节和第 15 节引伸了这方面的其中两部分。引诱是迎合年轻人追求刺激、暴力、金钱、权力和朋辈认同的本性。
第 16-19 节指出这训诫的理由。这部分明显是运用推论:它是以权威性,而不是极权的态度来教导。暗杀行凶是愚蠢的行为。杀人党好流人血( 11 节),但他们却是赶忙去流自己的血( 18 节)。他们的愚昧,使他们大难临头也看不见( 17 节)。第 16 节暗示的意思,大概也相仿。「罪恶」一词在第 33 节和别处译作「灾祸」,而这译法也能表达这里的意思:他们喜欢制造灾祸──伤害自己;他们急速流人的血──是他们自己的血。他们曾嘲笑别人的无知;现在施教者却嘲笑他们的无知。
附注
第 12 节「阴间」( Sheol )与坑:比较二十七章 20 节,三十章 15 至 16 节诗篇四十九篇;传道书九章及以赛亚书五章 14 节。人死后,身体会葬在家族的墓冢中;阴间在非实体的意义上等同于坟墓,是人在非肉体方面的归宿。但阴间张开着贪婪之口的意象,是借用了以色列邻国那死亡之神狂热地把人吞噬的神话。
一 20-33 智慧呼吁愚昧、愚顽和自满者要避免遭灾
第 20-21 节把智慧人格化,以一位女先知的身分,在城中众人聚集的地方宣讲,这是以色列人所熟悉的情景。
第 22-33 节记录了她所说的话,进一步利用先知传道、遭弃绝(比较赛六十五),到了众民要询问她时,她却不回答的景象(参 23-24 、 28 节)。先知的意象表达了智慧如何迫切地呼吁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她说话的态度彷佛是为时太晚了,就正如众先知的态度一样,为了在真的太迟之前,能使众民震惊,因而作出响应。
本段的开始( 22 节)和结尾( 32-33 节),概述了她的哀叹、警告和应许。这里显出「喜爱」和「恨恶」( 22 节)是意志和感情的投入,如箴言和圣经其它书卷中所常见的。
第 23-25 节加强了哀叹:众民没有作出回应,并且不领受智慧的丰富供应。他们不愿意听取责备和劝诫──从正反两面互相补足。
第 26-28 节则加强了警告,这是先知通常在责备之后所做的:众民受急难和惊恐的威胁和打击。这几节经文以夸张的手法来提出这点,为了唤醒众人的理智。
第 29-31 节重复了 23 至 25 和 26 至 28 节的模式。它们哀叹众人故意拒绝行义,又不肯使用他们所拥有的自由去敬畏和顺从神( 29 节;比较 22 、 32 节如何强调人的责任和选择)。它们亦警告说,人类这些决定如何会自招恶果,就正如我们吃得过饱时那种腻烦的感觉( 31 节)。
将智慧比喻为一位先知,可指出智慧是为神说话,并且她说的话也是从神而来(参八章)。她的教导是来自经验,但不只是人类的意见。神参与在人类的活动中,人由此要寻求辨别那生活本身可以教导他们的真理。道德智慧教导说,妨碍洞察力增长的主要障碍是道德上的,就是不愿意去听取那逆耳的忠言和真理。她又教导说,你一旦在道德上愿意按着智慧所洞察的真理去活,它们就会将你引往成功和安稳的生活。真正的安稳在这里:将「安逸」与真正的「安然」和「安静」作出对比( 32-33 节)。其它灾祸也会临到,并非只因神降下灾祸,也由于这是愚昧行为的自然恶果( 31-32 节)。这些就是箴言特有的应许;但应许却并非经常成就这事实,正是乔布记和传道书出现的原因。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