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七章   十八.不要论断(七 1 ~ 6 ) 

  这部分紧接主对于地上财富的教训,讲述论断的事。这两个主题的关系十分重要。基督徒即使能摒除一切恶习,却容易批评富有的基督徒。相反,基督徒对工作严谨,以供应家里将来所需,往往却忽略了前章提到的耶稣的教训。由于没有人完全凭信心过活,这样的批评很难杜绝。 

  不论断别人的命令涉及下列范围,我们不应论断别人的动机;只有神知道人心里的动机;我们不应以貌取人(约七 24 ;雅二 1 ~ 4 );我们不应论断那些对事物(没有清楚对错界限的)顾忌又踌躇不决的人(罗一四 1 ~ 5 );我们不应论断别的基督徒的事奉(林前四 1 ~ 5 );再者,我们不应恶意中伤论断别的信徒(雅四 11 , 12 )。 

  七 1  有时候,有人会误解主的话,说要禁止一切的判断。不论发生什么事,他们只会虔敬地说:“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可是,耶稣并没有教我们作是非不分的基督徒。祂从来没有叫我们废弃发表意见或辨别的能力。新约中有许多事例都作出过对别人的情况、行为或教训的合理判断。再者,主吩咐基督徒要在几方面作决定,分辨好坏或好与最好的。其中包括下列: 

  1 .当信徒间出现纠纷,要由教会中能够决定事情的人来解决(林前六 1 ~ 8 )。 

  2 .本地教会判断信徒的严重罪恶,并且采取适当的行动(太一八 17 ;林前五 9 ~ 13 )。 

  3 .信徒要用神的话来判断教师和传道人的道理(太七 15 ~ 20 ;林前一四 29 ;约壹四 1 )。 

  4 .基督徒当遵行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六章 14 节的吩咐,要辨明谁是信徒。 

  5 .教会中的人必须判断谁有足够的资格当长老和执事(提前三 1 ~ 13 )。 

  6 .我们必须辨明谁是不守规矩的、懦弱的、软弱的等,并且按圣经的指引教导他们(例如帖前五 14 )。 

  七 2  耶稣警告说,不义的论断会遭受同样回报:“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 ”种什么就收什么的原则适用于所有人类的生活和事务。马可把这原则引伸在我们对神的话的应用上(可四 24 ),而路加把原则引伸到慷慨施舍的道理上(路六 38 )。 

  七 3 ~ 5  耶稣揭露我们喜欢从别人身上找小缺失,而忽略自己的同样缺失这种天性。祂故意夸大情况(采用夸张的叙述)来使我们明白这点。 人眼中有梁木 却常常看到别人眼中有 刺 ,他甚至注意不到自己的情况。如果我们有更大的缺失,却奢望能帮助别人改正他的缺点,就实在太荒谬了。我们必须先纠正自己的缺失,才去批评人家。 

  七 6  第 6 节证实耶稣并不禁止所有的判断。祂警告门徒,叫他们不要把 圣物给狗 ,或者 把……珍珠丢在猪前 。按摩西律法,狗和猪是不洁的动物。把两种动物用在这里,是用来轻蔑邪恶的人。假如我们碰上邪恶的人,他们以轻蔑的态度对待圣洁的真理,并且诋毁和攻击我们传讲关于基督的事,我们便不必继续与他们谈论福音。继续坚持只会使犯罪的人承受更多的谴责。 

  不用多言,要分辨这等人需要属灵的洞察力才行。或许这就是接的经文讲论祷告一题的原因;我们可以藉祷告求智慧。 

  十九.不断祈求、寻找、叩门(七 7 ~ 12 ) 

  七 7 , 8  如果我们以为凭自己的力量便可实践登山宝训,就不是真正明白救主呼召我们,赋予我们的生命是带有超乎自然的特质。这种生命的智慧和能力,必须从上而来。所以,我们得到邀请,向神 祈求 ,而且不断祈求;向神 寻找 ,而且不断寻找; 叩门 ,而且不断叩门。若有人热切地祈祷,寻求基督徒生命的智慧和能力,神就必会把这些东西赐予那人。 

  如果单把第 7 和 8 节抽出来,不按上文下理解释,这两节便好像是信徒的支票,我们求什么也可以得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两节经文必须按上文下理和藉祈祷认识整本圣经的教训,方可解释明白。故此,看似不合理的应许其实是受其他篇章的经文所限制的。例如,诗篇六十六篇 18 节,我们学习到祷告时必须在生活上没有未承认的罪。不过,基督徒必须凭信心(雅一 6 ~ 8 ),顺服和按神的旨意祷告(约壹五 14 ),祷告必须是真诚的(来一○ 22 上)和不住的(路一八 1 ~ 8 )。 

  七 9 , 10  基督徒的祷告若符合以上准则,便会有足够的信心,相信神必聆听和回答。这种确定是基于神──我们的父──的性情。在人的立场而言,我们知道 儿子求饼 ,他的父亲不会 给他石头 。倘若儿子 求鱼 的话,父亲也不会 给他蛇 。地上的父亲既不会欺骗饥饿的儿子,也不会给他那些会引致他疼痛不适的东西。 

  七 11  耶稣的讨论从较小的讲到较大的。如果人间的父母以最好的东西赐给他们的子女,在 天上的父 就更会把 好东西 赐给祂的儿女。 

  七 12  我们可以立刻把这节与上一节连系起来,由于我们的父把好东西给我们,我们应当效法祂,善待别人。要察验我们所作是否对别人有益,可以把自己代入对方,想想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对待。在耶稣时代至少一百年前,希列拉比发表过“金律”(指本节经文)的负面说法。可是,耶稣却以正面的用语讲述这种规律,一反被动的规范,而变成积极主动地热爱这种待人接物的态度。基督信仰不是一味的戒除罪恶;乃是积极正面地行善。 

  耶稣说 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即是说它简括了摩西 律法 中的道德教训和以色列 先知 的着作。旧约要求的义成就在得救的信徒身上,他们是靠圣灵行事的(罗八 4 )。如果世人都遵守这节的教导,国际关系、国家政治、家庭生活和教会生活便会出现很大的改变。 

  二十.窄路(七 13 , 14 ) 

  主警告说,作基督门徒要进的 门 是 窄的,路 是难的 9 (和合本作“ 小的 ”)。不过,那些忠心跟从祂的教训的人,会找到丰盛的生命。而另一方面,就是宽的门──自我沉溺享乐的生活。这种生活的结局是 灭亡 。经文不是在讨论灵魂的失去,而是指无法按存在的目的而生活。 

  藉描写两条道路和两种结局,这两节经文可以应用在福音上。宽的门和大的路通往死亡(箴一六 25 ),窄的门和难走的路通往永生。耶稣是那道门(约一○ 9 ),也是道路(约一四 6 )。不过,即使可以把经文应用在福音上,但其意思是针对信徒的。耶稣在说,跟从祂的人要有信心、操守和耐性。可是,难走的路是唯一有价值的。如果你选择容易走的路,虽然你会有许多同路人,却失去了神为你预备最好的东西。 

  二十一.你从他们的果子便认出他们(七 15 ~ 20 ) 

  七 15  关于作真门徒的严格要求已经教过了,可是仍有 假先知 存在。他们选择宽的门和容易走的路,把真理冲淡。司布真用比喻说:“冲淡到连用来替病弱的蚱蜢熬汤也觉索然无味。”这些人披羊皮声称替神说话,外表仿如真信徒。可是, 里面却是残暴的狼 ,即是说,他们其实是不信的人,专门攫食不成熟、不稳定和容易受骗的信徒。 

  七 16 ~ 18  这几节教导如何认出假先知: 凭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他们放纵的生活和破坏性的教训使人认出他们来。一棵树或植物能按自己的本质结出 果子 来。 荆棘 不能结 葡萄 , 蒺藜 不能结 无花果 。 好树 结 好果子 , 坏树 结 坏果子 。这个原则在现实世界和属灵世界中都是真实合用的。对于那些声称自己替神说话的人,我们应该以神的话去试验他们的生命和教训:“他们所说的若不与此相符,必不得见晨光。”(赛八 20 ) 

  七 19 , 20  假先知最后必被 丢在火里 。假教师和先知的下场是“速速的灭亡”(彼后二 1 )。凭他们的果子便可认出他们了。 

  二十二.我从来不认识你(七 21 ~ 23 ) 

  七 21  主耶稣跟警告那些假称已认祂为救主,却未曾悔改得救的人。称呼耶稣“ 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 。只有那些遵行神 旨意 的人,才能进天国。遵行神旨意的第一步是相信主耶稣(约六 \cs16 29 )。 

  七 22 , 23  当审判那 日 ,有 许多 非信徒站在基督面前(启二○ 11 ~ 15 ),诉说自己曾 奉 神的 名传道、赶鬼、行许多异能 。可是,他们无论怎样郑重声明,也是枉然无用。耶稣要 明明的告诉他们 \cs8 ,祂 从来不认识 他们。 

  这些经文让我们知道不是一切的神迹都出于神,也不是所有行奇事的人都得到神的认可。神迹不过是指能行出超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来自神或出于撒但。撒但可以授权他的差役,让他们暂时赶走邪灵,为要制造假象,使人以为神迹是出自神的。他不会使他的国分裂,只不过为将来设下更厉害的圈套,进行攻击吧了。 

  二十三.把房子建在磐石上(七 24 ~ 29 ) 

  七 24 , 25  耶稣用了一个比喻来结束祂的宝训,内容是关于顺服的重要。单单听这话并不足够,我们必须实行。门徒 听见 耶稣的吩咐 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他的房子(生命)有坚固的根基,即使遇 雨淋、水冲、风吹, 也 不倒塌 。 

  七 26 , 27  凡 听见 耶稣的 话 而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这人的房子经不起风吹雨打,遇上 雨淋、水冲、风吹 ,他的房子便 倒塌 了,因为根本没有坚固的根基。 

  跟从登山宝训而活的人,世人会称他为傻子。可是,耶稣却称他为 聪明人 。世人认为聪明人是凭眼见的过活,为现在过活,为自己而活。不过,耶稣却称这种人是无知的人。用聪明的建筑者和无知建筑者来解释福音,是恰当不过的。聪明的人把信心建基在磐石上,即基督耶稣,认祂为主为救主。无知的人拒绝悔改,并且拒绝耶稣作唯一可以得救恩的盼望。不过,这里的比喻其实是针对基督徒是否行道,眼点越过救恩的事。 

  七 28 , 29  当我们的主 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祂的教训。 假使我们读完登山宝训,而不为其革命性的教训感到希奇,我们便仍未掌握其要义了。 

  神的子民认识到耶稣的教训和文士的教训有所不同。祂的说话带有权柄;文士的教训却毫无力量。祂的教训是一把声音;文士的教训却不过是回响吧了。詹姆逊.霍石.鲍尔朗这样评论说: 

  耶稣的教训带有神的权柄,就好像颁布律法的人、解释律法的人和审判官。祂的教训发出光亮,文士的教训简直是望尘莫及 10 。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