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   注释 

  六 1 至八 3 司提反面对公会:一个时期的结束 

  在使徒行传中,最长的讲章不是出自保罗,甚或彼得,而是出自司提反,这事实通常都令人惊奇。记载这事情的几章经文是初期教会中的转折点。当时福音虽受到拦阻,但其动机只是出于妒忌,和维持社会秩序而已。犹太教与基督教仍被视为同一宗教──而基督徒仍然上圣殿,也没有劝人离开犹太教,他们只是劝人接受耶稣,就是律法与先知所预言的应验。 

  司提反的故事却把整个局面完全扭转了,有人作假见证控告司提反,说他的信息攻击圣殿和摩西的律法。司提反的讲辞指出这控告真假参半;他忆述以色列早期的历史,乍看之下,这段长篇的记载好像是题外话,其实它的目的是要指出神在摩西律法和圣殿之外,与他的子民已有一段长久的关系。约瑟和摩西等人与神有更进一步的关系,却因自己的人妒忌而遭受攻击。律法和会幕/圣殿不过是用来表达这种关系而已,它们不是这关系的中心。如果人以「神与子民的关系」这观点来看犹太教,那么基督教就是这关系的延续,但是人若单以圣殿和律法来衡量犹太教,那么基督教就是与它对立的了,因为基督教宣称神已透过弥赛亚把神人的关系带到另一境界。 

  这故事拉开序幕的时候,信徒都被视为犹太人,而耶路撒冷城中很多人,包括祭司们都成为信徒(六 7 )。但故事结束的时候,基督徒却被犹太人攻击,不单是因为他们的成功或是引起的哄动,而是因为他们是基督徒(八 1-3 )。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说明司提反谈到主耶稣被弃绝时,他不像彼得那样。(二 23-24 ,三 14-15 ,四 10-11 ,五 30-31 ),彼得基本上只是聚焦于神如何在耶稣身上逆转人的判决,司提反却更直接地归罪于犹太领袖身上。结果这一段悲剧成了这时期的结束。 

  六 1-14 

  第 1 节希腊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似乎是当时基督徒(犹太人亦如是)中的两个文化团体。我们可以假定门徒和其它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都以亚兰语(与希伯来话相近的语言)为母语,而那些在五旬节信主的访客,则可能是希腊化的犹太人,他们的母语是希腊话。这两群人都是犹太人。 

  虽然路加上文已经提到基督徒如何凡物公用(二 44-47 ,四 32-35 ),「但在天天的供给上」有争执的事情发生,我们直到如今才得以一瞥这职事的规模和经常性。 

  第 2-4 节这里提及两种职事的对比:「祈祷、传道」是一种,「管理饭食」又是另一种,不过二者的对比并不等于说某一种职事比较低下。现代好些社会文化中,「管理饭食」意味着饭店中的侍者或雇佣。但是这观念在多方面都是错误的;第一,当时分配饭菜原是一家之主的职责(故此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桌上拿起饼来,祝谢,擘开,分给众人;路二十二 19 ;参九 16 ,二十四 30 )。其次,「管理饭食」原文直译是「桌边侍候」,其中的「桌」字有两个意思;饭桌,或是兑换钱银的桌子(可十一 15 ;在路十九 23 中同一个字词是指银行)。故此「桌边侍候」也可说是「坐在经理的座位上」,经文中虽然有提及饭食,但他们所分配的很可能也包括饭钱。在四章 35 至 37 节中,使徒所收进来的显然是金钱。如此理解这段经文与下文 7 位执事的恩赐更是符合;这 7 人除了「被圣灵充满」之外,还要有充足的「智慧」来管理此事。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从此以后十二使徒就不再管理物质上的需要,而这 7 个人则完全不过问祈祷和传道的事情。但事实上,路加在下文有关司提反和腓利的故事中,完全没有提及饭食和财务,只描写他们的传道事工! 

  第 8-10 节司提反是七人之一,他在「利百地拿」(意译是「自由人」)会堂行神迹奇事,引起不信的希利尼犹太人与他辩论。这会堂其中一些成员是来自基利家的,保罗的家乡大数就在基利家境内,所以保罗与这会堂及这些反对势力可能有关。他们的反对没有起甚么作用,直到有些人私下「买出人来」作假见证诬告司提反,无疑这见证把司提反的话故意夸张,使人听来以为司提反是「谤讟摩西和神的话」。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