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平安祭(三1~17)
1. 另一种属於自愿性的献祭就是平安祭(NEB:共享的祭),较适切的名称是一个为得着安宁所献上的祭。šālôm(「平安」)这个字有许多不同的意思,其中之一是指健康状况良好。这个字的动词形式基本上是指「未受损」、「完整」的意思,当此字用在人身上的时候,意指 nep̄eš ḥayyâ 之整合(创二7),或是指人的人格。平安祭(zeḇaḥ)是一种特意安排的社会性交流;在此献祭中,当献祭者带着信靠和悔改之心来到这位医治、使人得着复兴的神面前时,凡献祭者所缺乏的都将得到医治或改善(参:出十五26;诗一○三3)。平安祭的礼仪与燔祭相当接近。
2. 那没有残疾的供物照着利未记第一章的方式献上,并且在会幕的门口宰杀。zeḇaḥ 这个字眼是源自一个指向屠杀祭物的字根,用以来描述一份为要增进捐献者和神之间交流关系的供物。然而在本章中,并未提及在仪式过程中有共享之餐宴,整个记叙反而都将焦点集中於用火烧尽的供物上。在此并没有提及如何运行这礼仪性的屠杀之详细步骤,但是明显地,在此祭牲的血流乾之前,牠必须受到保护。正如在所有动物的献祭仪式中所显示的一般,血代表活物的生命(见十七11)。如第一章所言,捐献者按手的举动,象徵着敬拜者将供物献与神并确认此供物乃是属於他自己的财产(参一4)。犹如燔祭一般,平安祭──也就是为得着安宁所献上的祭,含有相当显著的替代要素在其中。和平之君基督(赛九6)已经藉由祂赎罪性的死为我们带来和平,为我们完成了我们从不可能为自己做的事;并且终止了神与人之间的隔离关系(弗二14~16)。前来敬拜的百姓运行任务,例如宰杀祭牲;而祭司的责任则是将血洒在坛的四周。完成此程序後,这祭牲就被切成块子,随後其中的一些肉块将被献於坛上。在此虽然没有提到剥皮的过程,但这显然是礼仪程序中的一部分(参一6),因为从利未记七15~36平安祭的条例中告诉我们,平安祭祭牲的某一些部位要留给祭司们,而其余的由敬拜者分着食用。在这方面,为得着安宁所献上的祭就与燔祭有所差别,燔祭的要求是将整个祭牲完全置於坛上烧尽。
3~5. 从这里开始,平安祭的礼仪脱离了燔祭之进行方式;经文的记载告诉我们,只有特别选出某些部分当作火祭献与神。这些部分包括了覆盖内脏的脂油以及其他保护、滋养体内重要器官的脂肪组织。在公牛或是母牛的身上,这组织分布於肾脏的周围,使得肾脏受到层层的保护;此外,这组织也一层一层地累积在肝脏和胃之间。因此,这一层厚厚的脂肪所形成的网膜就覆盖了整只动物的前半部,它有自己的供血系统,因此,它能够为那些与它连结在一起的体内器官提供保护和保暖的功能。以人体解剖学的用词来看,这种脂肪组织相当於一片较大的网膜,亦即从胃大弯延伸至大肠的腹膜褶层,这组织同样也富涵相当多的脂肪,特别在肥胖的人身上更是如此。对希伯来人而言,脂肪(ḥēleb)连同它所覆盖的组织是不可食用的,一般它被认为有一层隐喻的含义,象徵着特别拣选的部位(参:申三十二14),因此,在献祭的礼仪中这部分只归神所有。人们不能食用动物脂油的这个禁令,在某个程度上似乎也是基於饮食方面的考量而订下的条规。人们若长时期持续食用相当数量的动物脂油,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将升高,并同时导致高血压的产生,而造成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二者均会引发循环系统方面的意外事故。假如希伯来人得到许可能够食用脂油和牛羊硬脂的话,那麽在他们中间这种胆固醇不平衡的情况或许会加速发生;因为他们已经食用了一些饱和脂肪酸的制品,例如奶油(意即凝乳)和乾酪等。然而,藉由限制他们摄食具潜在危险性的脂油,使得他们的循环系统能够维持一适当的血胆固醇浓度,并使得高密度脂蛋白这已知的因子,能够保护动脉和心脏抵御疾病之发生。一些研究癌症的专家指出,摄取大量饱和脂肪酸的饮食习惯将引发乳腺癌和结肠癌,特别是那些在体质上(意即遗传学上)有这方面倾向的人,其发生率更加提高。在利未记七23里,不可食用牲畜之脂油的这条禁令,从献祭的牲畜上被扩展至所有非献祭处境中食用任何肉类都必须遵行的条规。即使是在那些所谓「洁净」的牛科动物中,有时候我们仍可於其脂肪组织里发现绦虫的存在;故此,禁止食用动物脂油的条规,遂成为保护以色列人免受这种寄生虫侵扰的重要方法。那保护内脏的脂油将会依照现代犹太人所熟知的 porging 步骤取下,并且连同二个肾脏及厚盖於其上的脂油一起以火烧尽。在希伯来人的想法中,人的肾脏(kelāyôt)乃是慾望和怒气之源,尤以後者特别适切,因为肾上腺的髓质部位乃是分泌肾上腺素之所在。然而,在动物的身上,没有任何证明指出牠们有此情绪上之功能,也没有任何正常肾脏生理学的认知如此记载。此外,肝上的网子〔AV 和 RV:「位於肝脏上方(其上)的大网膜」;NEB:「肝的长叶」〕,意即覆盖於动物身体前半部的那片脂肪组织,也被取下焚烧。虽然,我们现在非常少用「大网膜」这个字眼,然而,在医学界中,它仍然偶尔被用来描述大网膜和其他一些特定的构造。从第5节我们可以看出,通常当正规的燔祭献上後,才献上这为得着安宁的祭,或许这是因为每日自然的次序所产生的结果;唯有在此刻,祭牲的脂油和内脏得以被烧在坛上,为要促使敬拜者与神相交的生命能够得着复兴。
6~11. 这些条例再次强调已经订下的献祭供物标准。只有那些从牛群和羊群中特选出来的动物能够献与神。在这礼仪的程序里,脂油再次被烧尽作为归耶和华的分,他们献上一只属於巴勒斯坦地首要品种的东方肥尾羊(Ovis Laticaudata)为祭,牠整个尾巴被取下焚烧。这种羊拥有多几节的尾椎骨,而牠的尾巴乃是用来保存身体的脂肪。在成年的羊羔身上,这肥尾巴重达二十二至三十三公斤,自古以来被视为是一道极美味的佳肴。28当这些被取下的部位拿去焚烧之际,它们被当作是献给耶和华为食物的火祭〔11节,希伯来圣经为「献给雅巍(YHWH)供物中的面包」〕。在此,「面包」(lehem)一字含有古代游牧民族所指的「食用肉」或「非食用肉」之意,而这证明了希伯来祭司制度乃是一个相当古老的风俗体制。
12~16. 若有人献上山羊为祭,其献祭程序与献上羊羔完全相同,因此整个规则再次重复。脂油的部分被取下在坛上焚烧,至於是否与燔祭同时献上一事,在此作者并未记载下来。而馨香的火祭这记载(5、16节),并非强迫读者要从希伯来人好歹都必须供养或是滋养神的这个观点来解释这古代的措辞,许多十九世纪的作者都推测他们异教的邻邦在献上还愿祭物的时候都是如此做的。神是灵(约四24),我们并不能够藉由物质性的媒介物或途径来敬拜祂,因为祂的存在并不需要依赖这些物质。反之,祂所要的是跟随祂的人能够爱祂、顺服祂,并且祂希望与他们相交──藉由进入他们的生命与他们一同「用餐」(启三20)。在基督教会中我们称「圣餐」为主的晚餐,因为当我们表明主的死之际(林前十一26),藉由十架,信徒得以与神和好,恢复与神的团契和交流。
17. 只要献祭制度存在的一天,禁食脂油和血的条规都要被遵守。这要成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这措辞在利未记中共出现了十七次之多。申命记十二15~16、21~24所记下的条款并未提及不可食用脂油的禁令,这条款乃是关乎完全不同的礼仪处境所订下的,因此绝不影响此处列下的禁令。
28Fauna and Flora of the Bible, p. 75.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