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摩西第一篇训言︰神的作为(一1~四43) A 全书序言︰摩西对全以色列说话(一1~5)
本书开首几节经文,是典型的编语。类似的说话,在申命记别的段落,和旧约其他书卷(如︰摩一1;结一1~3等)的开头,都很普遍。
1. 申命记以摩西……向以色列众人所说的话作为开始。一起首,就说明了全书的主旨。虽然摩西五经常用的以色列人(直译为「以色列的子孙」),申命记也可以找到(如︰一3,四44,三十二51,三十四8),本节的以色列众人(直译为「全以色列」),却是这卷书的特色。这词汇意指整个国家。申命记其他用到这字眼的地方,显示出「全以色列」所包括的,不单是当时的以色列人──他们的列祖、还未出生的子孙也都包括在内(参五3)。神藉摩西所说的话,对以色列来说,有永恒的重要性。摩西的话,后来又形容为讲(解释)律法(5节)。可见申命记不是以记录神话语的形式发表,而是以阐明神话语的姿态出现。神以第一人称说话,申命记只出现过几次(七4,十一13~14,十七3,二十九6)。但摩西作为盟约中保的责任,却是把神的话语带给以色列人。
阐明律法的现场,是约但河东的旷野,但确实地点无法肯定。「约但河对岸」(和合本作「约但河东」)这个词组,一般译作「约但河一带」162。而亚拉巴,则是约但河裂谷(Jordan Rift Valley)的名字。死海南北,都包括在亚拉巴之内。但从内文来看,申命记所指的,似乎是死海以北(见7节)。
2. 假若何烈山确然是西奈半岛群山之一,由何烈山(西乃山)经西珥山(以东)到加低斯巴尼亚,十一天是个正确的日程。至于这句话放在这里的原因,却不容易肯定。作者的意思,可能是要作一个对比。由何烈山到加低斯巴尼亚,虽然只需时十一天,以色列却要等到一整代的人都过去了,才能进入应许之地。西乃山的确实地点,备受争议。有些学者认为西乃山,就是加低斯巴尼亚以西二十二英哩的哈拉尔山(Jebel Halal)。但大部分的学者,都同意西乃山位于西奈半岛南部。地理的条件和圣经的记述,都支持这个看法163。申命记除了三十三章2节以外,一贯称西乃山为何烈山。在申命记以外,用到何烈山这个名字的地方,只有出埃及记三1,十七6,三十三6;列王纪上十九8;诗篇一○六19;玛拉基书四4,六处。「何烈」的本义是「荒凉」(耶四十四2就用过这个字);这个名字用得很有意思,因为西乃山一带,都是毫无吸引力的不毛之地。
3. 以色列人的反叛,让神的应许到了出埃及之后第四十年才得以实现。如今进入应许之地,不再是从南面进入,而是从东面了。就在他们从摩押平原渡过约但河之前,摩西把神的诫命,讲给以色列人听。全书只在这里载明日期︰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
4. 作者在此加插了一个历史的说明。摩西击败了亚摩利王(民二十一21~35),才向以色列人讲话。亚摩利人住在这个地方,有长久的历史。早在主前一千九百年左右,称为咒诅文献164的埃及记载,已经证明他们在此地居住。
5. 本节把约但河对岸(和合本作「约但河东」)解明为摩押地。我们不能引此作为证明,说作者居于约但河西,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十分概括(参一1注释)。即使要坚持这个立场,也必须是基于其他的证据。「旷野」或「亚拉巴」可用于约但裂谷死海以北的地带这个事实(一7,十一30;撒上二十三24等),支持本节和第1节的一致性。本注译将会一再指出,申命记的的作用是阐明神的话语。这论点从本节所用的讲字(希伯来文 beer,即「阐明」、「解释」165)首次得到了证实。申命记的一大特色,是先陈述律法,跟着用劝诫的文字来说明,让听者从内心感受到遵行律法的重要性。
B 史实回顾︰从何烈到伯毘珥,神的大作为(一6~三29)
一如其他古代近东条约的历史引言,神为以色列人所作的事,就是祂要求以色列和祂立约的根据。以色列认识神,并非是循神话、玄学、哲学这些途径,而是藉着祂的话语,和祂在历史中的作为。这两件事,日后祂的仆人先知和其他受默示的人,将要详加解说。耶稣所说有关祂受死和复活的事,也是一样。祂的预言和应验,成了祂的门徒日后解释神藉基督所行之事的基础。
一幕一幕以耶和华和以色列作为主角的描述,组成了这个史实的纵览。摩西的讲述,提醒以色列她违背执行神的圣战之后,在所要行走的漫长路途中发生了甚么事情。
有学者留意到,这段经文和出埃及记以及民数记的记载,有很多平行的措辞166。
i. 首次侵略︰从何烈到何珥玛(一6~46)
历史回顾的第一幕,是由几个简短的叙述,依照复杂的文学形式构成167。在何烈山首先说话的是耶和华(6~8节),然后是摩西(9~13节),然后是百姓(14节),再后又是摩西(15~17节)。第二段对话发生在加低斯巴尼亚。在这里,摩西首先说话(20~21节),跟着的是百姓(22节)、探子(25节)、百姓(27~28节)、摩西(29~31节),最后是耶和华(35~36节)。这段落最后的叙述,耶和华先说话(37节),然后百姓说话(41节),最后耶和华又再说话(42节)168。而这整个段落,又编嵌在摩西第一篇训言的骨架之上。摩西这篇讲章显然经过细心的策画,才落笔写出;因为文中包含了不少平行的措词,和重复的钥字,如︰山、地、上去、得等。这许多的重复,可能有训诲的作用。神的命令,以色列起初不愿意服从,以致神要一再呼吁他们上去、得这地。这些字眼一再重复,就是要强调以色列的悖逆。约拿书也用上了同样的教诲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a. 何烈山(一6~8)
耶和华我们的神这个称呼,首现于此。耶和华是以色列之神立约的名号(covenant name),在下面的申命记中十分常见。把祂形容为我们的神,更加强调神和与祂立约的子民之间,有紧密而个人的关系。「你们的神……我的子民」这个盟约的关系,在申命记中屡屡提到。率领这个国家的耶和华神,如今发下指令,要攻取面前的目标︰亚摩利人的山地──即犹大和以色列以后将要居住的丘陵地带──和靠近这山地的各处(7节)。主前二千年之前不久,曾有大批的亚摩利人,入侵亚洲西部。山地的亚摩利人(书十5),是他们剩余的后代。然而我们从阿马拿版片(Amarna tablets)169等窑烧泥版的记载,得知当时巴勒斯坦西部,人种颇为复杂(参︰民十三29)。
亚拉巴似乎是指死海以北一带地方(参四49,十一30;书八14,十二1、3;撒上二十三24)。高原(spela,英文作「低地」)是地中海沿岸的山麓(书十五33~34)。南地(negeb,或译「尼革」)是个专有名词,指巴勒斯坦以南,山地和沙漠之间的地带;别是巴和加低斯巴尼亚都在这个地区之中。沿海一带迦南人的地,一直往北延伸,可能直到推罗。应许之地的理想范围,实际上可以远达幼发拉底河(译注︰和合本照希伯来文译作「伯拉大河」)。但这个理想的范围,只有在大卫王的时代,才勉强算是达到(撒下八3;参︰创十五18)。民数记三十四7~11所描绘的范围,可能比较切实。
这就是神应许赐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创十二1~7,十三14~17,十五18等),也就是以色列如今要得的地方。神所应许的,包括了后裔和地。这两个概念对以色列十分重要,申命记也一再强调(一35,六10、18、23,七13,八1,九5,十11等)。这是耶和华起誓应许而赐的。
b. 组织人民(一9~18)
神为了成就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使亚伯拉罕的子孙多起来,如天上的星那样多。天上的星这个生动的形容,是旧约常用的修辞手法。这手法所要表达的,是个极大的数目。这个段落描述了要治理这么多的人民,需要怎样的组织和安排。部分的解经家认为第9~18节是论及神对亚伯拉罕应许之时,所触发的枝节。应许成就,导致以色列人数众多。而众多的人数,就是以色列要选立首领的原因。第19节回复到叙述的主线。
9. 那时所指的,是摩西指派首领,分担他审判重任之时(出十八24)。民数记十一14也记载摩西说过同样的话,那次他指派了长老七十人帮助他。
12、13. 摩西观察到,以色列中麻烦和争讼(rib)日渐增加。争讼所指的,就是官司。正如他岳父叶忒罗所言,随着人数的增长,分担责任的需要,也越来越大(出十八13~17;参︰民十一14)。是以,摩西便从十二支派中,拣选有智慧、有见识、有经验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14、15. 百姓接受了这个计划,摩西便在他们之中,指派了军事和司法的领袖。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等称呼,是军队的编制,和百姓的数目无关。这类的军阶,申命记中提到几次。官长(soter)170是下级的官吏,职务的细节不详。我们只知道司法、维持社会秩序、维持军纪都有他们的份儿。也许他们的工作,是在不同范围之中,执行上司的指令。
16、17. 司法的重要原则跟着宣告︰审判必须公正。同居的外人(ger),也必须受到公平对待。这些外侨都是自由人(非奴隶),只是不能拥有以色列人全部的权利。基本上,神是严禁以色列和异教徒结盟的。这些外人大抵是已经接受了以色列人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是以不受七章1~5节的规条限制。申命记以至旧约的其他部分,都谆谆告诫以色列人,要保障外国侨民的权益(十19,二十四17,二十七19;参︰利二十三22;耶七6;结二十二7等)。
审判必须公正的理由,是因为以色列是神权统治的国家。社会中的公义,和大君王耶和华有直接关系。难断的案件,必须呈到摩西那里,因为他是尽忠于神的中保(参︰王上三16~28)。古代近东,也有把难断的案件,呈给君王审判的习惯。以色列的君王是耶和华,祂要透过代表断案。
c. 从何烈到加低斯巴尼亚(一19~46)
这个段落总结民数记十三、十四章所发生的事件。神和摩西已经用尽方法,把以色列平安迅速地带到应许地的大门。他们却悖逆神,反抗祂的命令,以致四十年不得进入应许之地。以色列对神引导的不满,一开始已经十分明显(参︰民十一~十二);之后他们又一再的违抗神。
19. 从本节和其他经文生动的描述(八15,三十二10),可以想见横渡旷野,必然是个令人筋疲力竭的旅程。他们要走过一百多哩,令人望而却步的艾逖(et-Tih)沙漠。但神既已发令,祂的子民便得前进。他们行程的第一站,是称为隐加低斯(Ain-Kadesh,即「加低斯泉」)的绿洲。他们将要从这里进入迦南地。
20、21. 摩西下令进去得应许之地(参一7、8)。神既依照对列祖的应许,把迦南地摆在他们面前,以色列人便不用惧怕惊惶。申命记的主题之一,就是耶和华历史的神,必能成就祂所说的话。
22~25. 差遣探子。未去之前先做侦察的工作,原本无可厚非(参︰书二1,七2)。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证明他们不是信心软弱,就是根本没有信心。当时他们的不信还未显明,摩西也同意差派探子。十二支派便各派代表窥探那地(民十三1~16)。本段惟一提到的,是美丽的以实各谷171──「以实各」(eskol)这个字,原本就是「一挂葡萄」的意思──和那儿所产佳美的果子。单是这些,已经足以激励有信心的人了。探子报告说︰耶和华我们的神所赐给我们的是美地。证据就在眼前,神没有欺骗他们。他们应当信靠祂。
26~33. 以色列的不信。探子所报告的,还有两件事︰住在那里的亚衲族人又高又大,各处的城邑都围着高墙。这两件事都不足成为圣战172的障碍,因为有耶和华领导以色列的军兵,便必得胜利。拒绝和统治者共同进退,无异于反叛(26节);而这反叛,更从指摘耶和华别有用心的怨言中,表达出来(27节)。神本要带领他们战胜,他们却在帐棚之内,埋怨祂想要他们败亡。神要他们一鼓作气,他们却鸣金收兵;完全扭曲了神的圣战计划。
28. 百姓想到亚衲族人的身材173和城堡,心便消化。他们没有想到形势互易的可能︰他们敌人的心,因惧怕他们而消化(书二11,五1;参︰申二25)。他们只想战败,不想得胜,于是便硬把神拯救他们出离埃及所显的大能,当作是恨的表现(27节),而非爱的作为(四27,七8等)。
29~31. 面对这群懦夫,摩西便用他们听得懂的话,向他们解明。不要惊恐(三2、22,七18,二十1;书八1等),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三22,二十4;书十14、42,十一5~6)。出埃及和在旷野的经验,已经足以证明这话的真实性。实际上,出离埃及的时候,人民已经信服了神(出十四31)。
32~33. 摩西尽管说破了嘴,以往的事实尽管证据确凿,这些人却不信耶和华。对以色列人来说,最防不胜防的危机,莫过于怀疑神的恩领,和祂成就应许的决心。面临危机时怀疑万有主宰耶和华积极的护佑,遂成为以色列人不能自拔的泥沼。
34~40. 神的审判。面对如此的悖逆,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他们圣战的元帅,便向这些叛徒施行审判。
35、36. 神的审判以起誓的形式发表174。神宣判说,那悖逆的世代,没有一人能够存活,得见应许之地。只有不与那些不信者一党的迦勒和约书亚,才能得免。
37. 摩西可能因为没有坚持进攻,也和以色列人受到同样的惩罚。请参考三章26~27节的注释和随文注。
38. 伺候原文作「站在(某人)面前」(参︰王上十8)。圣经中几次提到约书亚是摩西的「帮手」或「仆人」(出二十四13,三十三11;民十一28;书一1)。摩西的资格既被取消,约书亚便必须负起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责任。
39. 神对列祖的应许,在下一代便会成为事实。当年悖逆神的人,担心他们儿女的安危(民十四3)。但这些儿女,就是现时要得应许之地为业的人。他们所以能得这应许,是因为他们当时不知善恶,在悖逆神的事上是无辜的。
40. 神命令摩西和众民转回旷野,走向红海和以东一带(参二1)。
41~46. 从何烈到加低斯巴尼亚。接着发生的,是以色列人鲁莽冒昧的行为。这事又证明了以色列的战争,并非每个都属圣战(参注172;及导论Ⅷ B 「历史的神耶和华」第六段开始,原书82页)。
41~42. 因不信而丧失的机会,不一定可以挽回。以色列人不理会耶和华的禁令,延迟攻击迦南人,其实也是僭妄的行为。神子民的责任,明显是要「爱惜光阴」,在机会不再之前,速速遵行神的旨意(参︰弗五15~17;西四5)。神不和这些以色列人同在,战败是无可避免的事。
43~44. 一心悖逆的人民,上到山地攻击亚摩利人,结果被敌人打退。这种僭妄的行动,不但没有改变神的判决,反而令事态更加恶化。他们战败的详情,这里没有记载。只是说,他们被亚摩利人追击,好像被群蜂追螫一般,一直被杀败到西珥地的何珥玛附近。此地可能是亚拉巴西面,以东领土西界附近的一处地方。何珥玛这个名字,和希伯来文 herem「禁制」、「当灭的物」同源。以色列人败北,逃亡到称为「歼灭」的地方,真是一个讽刺。
45~46. 任性悖逆之后的眼泪,没有甚么效用。原本可以信手得来的胜利,不再可得。以色列只有在加低斯一带,度过漫长的年日(直译︰「照着所住的日子,住了许多日子」)。这句话和二章1节互相呼应︰「你们在加低斯居住了这许多日子之后,我们便转回,从红海(直译作「藻海」)的路往旷野去。」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