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书亚记第一章   Ⅰ 征服(一 1 ~十二 24 ) 

  A 全书的目标和预备工作(一 1 ~ 18 ) 

  i. 与过去的衔接(一 1 ) 

  这句话将约书亚记和申命记最后记载的事衔接起来。在这段过渡时期,摩西──这位在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中的领袖,已经不在了。摩西死的时候,申命记三十四章 5 节用 耶和华的仆人 一词来称呼他。在约书亚记里面,这个词又出现了十三次,都是摩西的头衔。“某某(指神明)的仆人”一语,在圣经之外的资料中经常可见。 138 不过,直到约书亚去世之时(那时这头衔亦加在他身上),只有摩西被称为 耶和华的仆人 。这个词除了表达摩西是以仆人的身分服事耶和华之外,也强调了耶和华和摩西的亲密关系,正如申命记最后几节所说明的。 

  这里用嫩的儿子来介绍全书的主角约书亚。这个说法便是陈明,他与申命记中接续摩西的约书亚是同一个人。称约书亚为 摩西的帮手 (希伯来: m#s%a{re{t[ )有两个目的:第一,它将这位约书亚和出埃及记二十四 13 、三十三 11 和民数记十一 28 的角色连在一起。申命记则没有用这个说法。这位约书亚便是当年陪同摩西登上神的山,并在旷野作摩西助手的那位。第二,这个名称与一般所用的仆人是不同的,之前只有摩西才被称为 仆人 (希伯来文: `eb[ed[ )。这两个名词的意思和用法虽然有重叠之处,不过,这里的用意则是在强化摩西和耶和华之间特殊的关系,并暗示约书亚和摩西之间的关系与此不同。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毕竟也与众不同,所以约书亚有资格能承担他所领受的托付。在这一节中,耶和华直接向约书亚说话,就像祂从前对摩西说话一样。这就更肯定了约书亚作摩西接班人的角色。 139 虽然在旧约中,耶和华的仆人是很受人景仰的身分,但耶稣却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关系。在约翰福音十五 15 中,祂特意不称门徒为 仆人 ,却以 朋友 取而代之。这就说明,凡是跟从基督的人,便与祂建立了一个更完满的新关系。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使徒保罗的反应,他总是称自己为基督的“奴仆”(罗一 1 ;林前七 22 ;弗六 6 )。所以耶稣高举基督徒,给了他们一份全新的关系,但基督徒却甘心成为门徒──而这正是神对相信之人的呼召。 

  138 例如,在主前十四世纪的 Amarna 书信中,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各城中,至少有十位西闪族的首领,其名字之前有“某某的仆人”一语,而“某某”通常是指一位神只。参 R. Hess, Amarna Personal Names , ASOR Dissertation Series 9 (Winona

  Lake, Indiana: Eisenbrauns, 1994), 176 、 209 页。 

  139 Polzin 对叙事者特别留意,他看出:这头一章经常引用神的吩咐,是要建立叙事者的威信。叙事者是接续摩西的人,摩西从前如何引用神的话,现在这位叙事者也照样行。参 Polzin, 75 ~ 76 页。不过,约书亚的角色是摩西的接班人,这点仍是这头一章的要点。 

  ii. 应许:全书概览(一 2 ~ 5 ) 

  这段话成为全书的摘要。第二节讲到跨越约但河,就是一 1 ~五 12 所载。第 3 节列出五 13 ~十二 24 “征服”的大纲。第 4 节含括十三 1 ~二十二 34 地业的分配。第 5 节强调约书亚 平生的日子 ,而在全书的最后两章,则是讲约书亚过世之前的事。这几节也介绍了耶和华──以色列之神──的特性,祂是本书的要角之一。在这段中,祂向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作出应许,并藉此启示出祂自己。 

  2 ~ 3.  重述摩西的死,是确认约书亚现今的领导地位。这里描写迦南地为耶和华 即将赐给 祂百姓的礼物。不过,这个出现两次的动词,轮番出现在另外两个动词之间,就是讲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将 渡过 (希伯来: `a{b[ar )约但河,并将拥有脚掌 所踏 ( tid[ro{k[ )之地。由此可以看出一件一体两面的事:神应许赐下土地,但是百姓必须自己去获取。他们必须按照神的指示去争战,并按照祂的引导来分配土地。申命记十一 24 ~ 25 是这段的平行经文,其上下文亦为要向神尽忠的吩咐,以及祂的诫命。约书亚加上了“过河”的命令,就是百姓准备要进行的事。 

  本书另外还有一个一体两面的信息,便是出现两次的形容词 所有 (希伯来: kol ),一次是 所有的百姓 ,一次是 所有的地方 。所有以色列人都要参与,这一点的重要性,可以从约但河东各支派的责任,和亚干犯罪的事上看出。神将所有的土地都赐给他们,这意义可以解释南方和北方的战役,也可以说明为何分配地业时,各支派的疆界之间并无相隔的空间。 

  这里提到神对摩西的应许,让人讶异。赐地为业的应许,最早是给列祖的(如:创十五 18 ),对其他人则很少提到。在申命记三十四 4 ,神重新向摩西肯定这一个赐给列祖的应许,而约书亚记一 6 便是意指该处。一 3 提到摩西的理由,是要强调约书亚与摩西非常亲近,确实是他的接班人,要按着神的计划来带领百姓。神赐给摩西的应许,现在要透过约书亚的领导来实现。 

  4.  此处描述这片土地,包括 旷野 和 利巴嫩 ,并延伸至 伯拉大河 ;这些细节可与创世记十 19 、民数记十三 17 、 21 ~ 22 和三十四 3 ~ 12 比较。在创世记与民数记中,特别说明迦南地的南界为何,因为那些经文最关心的是这一带。在创世记十 19 和民数记三十四 3 ~ 5 ,迦南地的南界呈弧形,从迦萨境内与西边的埃及河谷开始, 140 ,向东到死海(盐海),以及可能为所多玛与蛾摩拉的一带。民数记十三 17 和二十一~二十二章的记载,与此亦无矛盾,那里提到,迦南地的南界必须在加低斯巴尼亚之北,但在希伯仑以南。在整幅图中,无论如何去解释南地( Negev ,这块地只包括现代以色列 Negev 的北端)和寻的旷野,这一方面总是正确的。迦南地的北界却似乎有各种说法,创世记讲到拉沙(是但的一座城),民数记讲到利合哈马(或哈马)和何烈山,而约书亚记讲到幼发拉底河。但这三处经文所着重的,都是南边,而不是北边,没有一处详述北边的疆界。 141 

  旷野 (希伯来: hammid[ba{r ),是指未开垦之地,但不限于西乃旷野,和他们所行经的其他旷野。在约书亚记中,它还包括靠近伯特利和艾的地区(八 15 、 20 ,十六 1 ,十八 12 ),以及犹大旷野(十二 8 ,十五 61 )。这是对约但河西到南方一带的通称,正如利巴嫩是描述林木茂盛的高山,可以指从约但河西直到北边。约但河是东界。经文中以 大海 或地中海为西界,因此包括了 旷野 以西的地带。七十士译本里没有 赫人的全地 一语,在约书亚时代,赫人所居之地位于现在的土耳其,他们是当时的强权。在主前十四世纪和十三世纪时,利巴嫩以北常落入赫人的控制中。因此,这里也许是指约但河以西的整片地方,十三世纪和十二世纪之时,即赫人王国的最后几年,以及崩溃之后,常有好些部落南迁,而控制该片土地。 142 

  5.  得胜的应许再度肯定约书亚是神所拣选的领袖,众人也由此看出他和摩西一样,与神有特殊的关系,是以色列人的领袖。神应许与他同在,让人想起申命记三 21 ~ 22 ,那里记载从前神如何向约书亚说话。这两处经文都强调:神是战士,为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申命记三十一 23 再度出现这应许,所用的话和这里差不多。在那里神首次向约书亚保证,约书亚 必领以色列人进我所起誓应许他们的地 。 

  这段话也具前瞻性。这样的介绍词,不单回顾约书亚的一生──就是本卷最后两章所言,其中生动的动词又肯定了约书亚常胜不败,并有神的同在,因此与全书所叙述的各个事件都有关联。神赐给约书亚的应许:无一人 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希伯来: yit[yasse{b[ ), 143 和二十四 1 的用语正成对比,在那里约书亚召聚全以色列百姓,他们就 站在神面前 。神又应许不 撇下 约书亚,这个动词在十 6 再度出现,那里基遍人提醒约书亚,他们已经互相立约,因此他们遭攻击时,他不能 袖手不顾 。第二个动词,应许神不会 丢弃 (希伯来: ~e`ezb[eka{ )约书亚,在本书中出现好几次。艾城的战士撇下了城堡去追赶敌人(八 17 ),约书亚称赞约但河东的各族向以色列人尽忠(二十二 3 ),最重要的是,全以色列人都向神表白,要忠于祂(二十四 16 、 20 )。 144 

  对基督徒而言,基督应许与门徒同在,就像神应许与约书亚同在一样。这成为差遣门徒去执行大使命的基础(太二十八 18 ~ 20 ;可十六 15 ;徒一 8 )。 

  140 创世记十章提到迦萨,可能是反映出该段经文只注重以城市或城市国来描述疆界,而不看重自然的疆界。 el-'Arish 河似乎是就埃及河。参 N. Na'aman, 'The Brook of Egypt and Assyrian Policy on the Border of

  Egypt', TA , 6, 1979, 68 ~ 90 页; A. F. Rainey, 'Toponymic Problems (cont.): The Brook of Egypt', TA ,

  9, 1982, 131 ~ 132 页; E. D. Oren, 'Ethnicity and Regional Archaeology: The Western

  Negev under Assyrian Rule', BAT , 103 页。迦萨是最靠近这条河口的一座城。 

  141 Weinfeld, 52 ~ 75 页,以有否包括约但河以东之地为依据,来区分对疆界的描述。他用民三十四章和书十三~十九章为例,提议这两种不同的疆界说,是来自两种不同的传统。不过,这些经文都没有清楚指出亚扪人与摩押人的地曾属于迦南地(或应许之地)。这些描述也都没有摒除基列和巴珊。约书亚记十三~十九章并不是要说明应许之地或迦南地的范围。它包括的地区不只迦南地,但从未称这些地方为迦南地,或应许之地。至于主前第二千年代内迦南地的相关资料,参导论:“古老性” 。 

  142 有些人认为,这是主前第一千年代内所加的附注,那时新赫人各国占据了利巴嫩以北和幼发拉底河一带。参 Noth, 20 页,他将它联于新亚述帝国对这地区的配置。 H. A. Hoffner, 'The Hittites and Hurrians' in POTT , 213 ~ 214 页,将 赫人国度 (他认为是圣经的叙利亚)和五经与约书亚记中的赫人作出区分。他主张,这一群人是代表具闪族名字的一群人,他们被称为赫人,乃是表示他们与 Anatolia 的赫人“偶而的合并”。这种分析最能配合约书亚记所提的情形。 

  143 在希伯来文,字尾的“你”是单数,指约书亚。在各译本中,则是用复数,指所有以色列人。 

  144 这个动词, eze{bu ,同源的形式常出现在 Amarna 的信中,其中也多半是指忠诚。主前十四世纪,迦南各城的首领用它来描述其它城市首领对法老的不忠。 

  iii. 责任:当刚强的嘱咐,和其原因(一 6 ~ 9 ) 

  这段依旧是神对约书亚讲话的开头。前面谈话的要点是应许,这里则转为约书亚当接受的责任。 当刚强壮胆 (希伯来: h@ zaq we~#ma{s] )成了这段话的开始和结尾,这个吩咐指出约书亚当有的态度。这几节中三次的重复,让人想起它在五经中也出现三次,在申命记三十一 6 、 7 、 23 。这里的吩咐既是给以色列人的( 6 节),也是给约书亚的,成为他所承受的使命之一。申命记三十一 6 把这个吩咐与神的应许“ 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相连,和约书亚记一 5 相同。申命记三十一 23 也让人联想到约书亚记一 5 ~ 6 的说法,即:强调神与约书亚同在。同样的话亦出现在历代志上二十八 20 (参二十二 13 ),那里是大卫吩咐所罗门要建圣殿。约书亚记十 25 的 应当刚强壮胆 ,情境为约书亚在勉励百姓与仇敌争战,同样,希西家也用这句话预备百姓去抵挡亚述人(代下三十二 7 )。所以,这个说法可以用在各种状况中,但是总与神的同在和支持有关。 145 这里所提以色列人将承受地业的应许,成为十三~二十一章土地分配的伏笔,那里详细讲述各个支派各得何处为业。 

  7 ~ 8.  在约书亚记第一章,与带领百姓最有关系的,似乎还不是 当刚强壮胆 的吩咐,因为下一句中有一道命令再三重复强调,而这道命令乃是与摩西的 律法 (希伯来: to^ra^ )相连。前面已经提到,此处与申命记很接近,所以有可能这是指申命记的律法。不可偏离左右的警告,也支持这看法,因为申命记中常提到这句话(二 27 ,五 32 ,十七 11 、 20 ,二十八 14 )。第 7 ~ 9 节是针对第 6 节所交付的责任,特别颁给约书亚的命令。他必须 刚强,大大壮胆 ,才能带领以色列人进入那地。单就这句话来看,可以解释为:要约书亚准备统帅全军。但是至第 9 节显示,倘若他不顺从摩西的律法,就无法作到这点。除非约书亚不断思想神的律法,并且绝对顺服,否则他的领导就必定失败(参:诗一 1 ~ 3 )。以下几方面清楚表明了这一点: (1) 第 6 、 7 两 节中, 当刚强、大大壮胆 两次吩咐的位置; (2) 第 7 、 8 节的末尾所提到的结果,两处都应许他必能达成使命(如: 你无论往哪里去 ,和 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 );及 (3) 这几节中三次提到摩西的律法: 律法 (希伯来: hatto^ra^ 、 律法书 (希伯来: se{p[er hatto^ra^ ),和 其中所写的一切话 (希伯来: hakka{t[u^b[ bo^ )。 

  9.   我岂没有吩咐你么? 这句话是要约书亚心中不可有一丝怀疑。他已经蒙神拣选来从事这使命,不可逃避责任。最后的 当刚强壮胆 ,是表明神对约书亚的讲话,和对他责任的交代,即将告终。最后一行, 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 ,成为神第二段讲话的结束,和第一段的结尾很类似,那里也提到神的同在。不过,在第一段( 5 节),这是好几项应许之一。在第二段讲话中,这是对约书亚惟一的应许。最后几个字, 你无论往哪里去 ,和第 7 节的最后一行相仿,在那里,成功的应许是基于约书亚的顺服。由这段经文的结构看来,约书亚在努力顺服律法时,并不孤单;其实,无论是顺服还是享受成功,他都行在神面前,因为赐下律法和应许的,都是神。约书亚不是因为顺服神的命令而得以成功;他必能成功,因为神与他同在,让他能够顺服祂的命令。 

  对基督徒领袖而言,研究神话语的重要性,可以从保罗对提摩太的嘱咐中看出(提前四 11 ~ 14 )。在罗马书五~六章,保罗也讲到,赦罪和拯救都是由神的恩典而来,这恩典使我们能胜过罪。基督徒正像约书亚一样,不是因为顺服神的律法以致灵里能得胜,而是神藉着基督使他们能胜过罪(林前十五 57 )。 

  神讲完话,约书亚便开始说话,要百姓准备行动。在神向他再度说话(在书三 7 ~ 8 )之前,他要完成五件事: (1) 任命官长来指挥以色列人,把他们组织起来; (2) 确定约但河东的支派要参与在“征服”的行动中; (3) 差遣使者去窥探那地,并等候回报; (4) 向百姓说话,要他们准备过约但河; (5) 向祭司说话,要他们在过河时走在最前面。在神向约书亚的讲话中,并没有说明这些事,若要了解当时的情形,必须先熟悉民数记与申命记。 

  约书亚记一 1 ~ 9 成为全书的简介,讲到约书亚和以色列民所得到的应许和所领受的命令。这一段在文字上与申命记密切相关,显明以下的进展乃是申命记之计划的实现。开头的几节是神对摩西之吩咐的摘要,而向约书亚复述一遍。其中也含有政治意味,即:约书亚是神所拣选的领袖,摩西的接班人;这点在前几章中清楚可见。对任何一个团体而言,领导人的转换都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可能导致崩溃的危机。在约书亚记的前几章中,读者会再三发现,一处又一处的经文肯定约书亚权威的合法性,这便保证在摩西离去之后,不会出现权力斗争的情形,好像过去在旷野飘流时的现象。经文中显示,约书亚是摩西的接班人,像摩西一样领受了神的应许和命令,来带领以色列人。在渡过约但河之前,约书亚在政治、军事和宗教等事上,无疑已经扮演领导的角色。 146 

  145 有些人认为这里是一种“就职风格”,指新领导的就任。其中包括勉励、新职说明、和(神)扶持的应许。参 N. Lohfink, 'Die deuteronomisticschen Darstellung des Ubergangs der

  Fuhrung Israels von Moses auf Josue', Scholastik , 37, 1962, 32 ~ 44 页; J. R.

  Porter, 'The Succession of Joshua' in J. I. Durham and J. R. Porter (eds.), Proclamation

  and Presence: Old Testament Essays in Honour of Gurynne Henton Davies (London,

  SCM, 1970), 102 ~ 132 页; Mitchell, 30 页。然而,这种大纲太过普遍,没有太大用处。其实,某些类似用法(好像这里所提的)更能解明经文,也可以将一些经文放在一起看,而若假定有上述风格存在,这些经文便不能包含在内了。参 D. McCarthy, 'An Installation Genre?', JBL , 90, 1971, 31 ~ 41 页。 

  146 无论是从文学还是从政治来分析经文,第 7 ~ 9 节都可说是属于本书卷首语的一部分,是下文的前言。这几节和申命记与摩西五经其他书卷,在用词和观念上接近的程度,与第 1 ~ 6 节不分轩轾。因此,主张另有一位申命记式编辑把第 7 ~ 9 节插在这里的看法,似乎站不住脚。参 Fritz, 26 、 29 ~ 30 页。第 10 ~ 11 节、 12 ~ 18 节,针对编辑插入说,我们也可作出同样的结论。 

  iv. 顺服与领袖的印证:全以色列组织起来(一 10 ~ 11 ) 

  在领受耶和华头一次的命令之后,约书亚共作了五件事,这是第一件。约书亚只在这件事上向百姓发出 吩咐 ,不过他给约但河以东支派的指示,所用的动词含有下令的味道── 要追念! ( 13 节)。 百姓的官长 是哪些人?在出埃及记五 6 ~ 19 ,法老要求百姓作更多工作,而以色列人无法完工, 官长 被夹在其中。在民数记十一 16 ,这些人中有些被包括在摩西所选、前来领受耶和华之灵的七十位长老之内。申命记一 15 (参十六 18 )列出了摩西所拣选来管理以色列百姓之人。当摩西进行立约大典时, 官长 乃是站在神面前作见证的一群人(申二十九 10 ,三十一 28 ),而当约书亚进行约的更新典礼时(八 33 ,二十三 2 ,二十四 1 ),他们也是见证人。不过,最接近约书亚记一 10 和三 2 的例子,出现在申命记二十 5 ~ 9 ,那里 官长 向百姓宣告,哪些人不需要上战场,然后指派军长率领军队。在其他地方,这个名词只出现在历代志中,那里是指宫廷官员在从事某种世务的责任。 147 这些“官长”在世务上的角色,可与祭司相匹。约书亚向这两批人都有交代,首先向 官长 交代,他们的任务更重,因为要动员所有的百姓。 

  11.  约书亚向官长指示的头一个字,是一道命令,要他们 走遍 全营,命令百姓准备出发。这个动词与第二节相同,那里神指示约书亚,要 过 约但河。 11 节又出现这个字,要以色列人也过河。此处这动词的对象则不同,并不是约但河,而是全营;这并非偶然。这个动词既表命令,又表执行,显示这是头几章最重要的活动。 148 约书亚和以色列人要过约但河。其他的行动都要根据这一点来了解。官长的行动成为过河之行动的一部分,因此所用的字也相同。百姓受到指示,要预备好,准备上路。 食物 (希伯来: s]e^d[a^ )一词,曾指约瑟供应他哥哥们回迦南地去的路上所需(创四十二 25 ,四十五 21 )。没有时间预备干粮,有出埃及为例,那时以色列人只带没有发酵的面团,所以他们作的是无酵饼(出十二 29 )。由这段经文看来,这第二次渡河,虽与第一次类似,但也有些不同。 食物 一词将这两者衔接起来,下文将进一步说及;但它也暗示两者有所区分。第二次过河不是匆匆忙忙的逃离敌人,相反的,他们可以有充分的准备。 

  第二次过河,正像一场敬拜。百姓不是逃离敌人,而是预备去争战。所以,他们必须一同准备、一同过河。此外,经文的用词更有仪式意味。在约书亚下命令的第一件事中,这一点已经很明显,他重复了神在第 2 节向他所说的话: 要过这约但河……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所要赐给他们/你们的地 。约书亚透过官长,将他从神所领受的信息传给百姓。他又加上了以色列渡河的目的──去得地为业,这件事实现了神赐给以色列先祖的应许。这不单是给约书亚的,乃是给所有百姓的。经文并没有详述官长怎么作,我们可以假定,他们一定遵照约书亚的吩咐而行。第三章中,他们再度出现。约书亚对神话语的顺服,是基督门徒的好榜样(太二十八 18 ~ 20 )。 

  147 希伯来文 s%o{t]e{r 似乎与亚喀得文 s%at]a{ru (写)相关。这或许意味他们有文士的功能,不过在摩西五经和约书亚记中,这方面并不显着。参 M. Weinfeld, 'Judge and Officer in Ancient Israel and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IOS , 7, 1977, 65 ~ 88 页。 

  148 有关这个动词在书一 1 ~五 12 之内的重要性之讨论,参 Kooreavaar, 117 页等处。 

  v. 约但河东的各支派(一 12 ~ 18 ) 

  向所有百姓的代表说话之后,约书亚转向第二大群人。摩西曾将约但河东的地区分给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民三十二和申三 12 ~ 20 )。约书亚向这些支派的战士讲话,谈及一个主题──以色列的合一,这个主题在全书不同的地方一再出现。 

  12 ~ 15.   要追念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话 ,这句话不单是要他们回想历史,约书亚必须将那些话化为事实。接下去的话,几乎完全是引用申命记三 18 ~ 20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 约书亚加上 神使你们得享平安 。 

  (2) 他描述约但河东的战士为 \cs9 武装齐备 (希伯来: h]@mus%i^m ),而申命记描述他们为 带兵器预备上阵 (希伯来: hal]u^s[i^m )。前一个字暗示分为五个战士一组(不过各个时代每组的人数可能不同),而后者则是被动的动词语态,描述预备上战场的人。 

  (3) 在申命记中,在可以留在约但河东的百姓与牲畜清单之后,还有一句声明,说这几个支派有很多牲畜或财产。 

  (4) 约书亚加上一句话, 你们要帮助你们的弟兄 。这是约书亚吩咐的核心。 149 约书亚肯定,以色列的这两部分必须保持合一。 

  前两点差异或许反映出:约书亚很注意以色列众人都享“安息”的神学主题,以及军事组织的主题(参其他用到此词之处:书二十一 44 ,二十二 4 ,二十三 1 )。第三点所提约书亚记中的省略,或许因它与整个故事无关。 13 ~ 15 节虽不是逐字重复申命记三 18 ~ 20 ,但两者非常接近,显示这里有意重复摩西当年给这些支派的命令。这一点很重要,原因有二: (1) 由此可见这两卷书有文字上的关联; (2) 约书亚的领导角色再度受到肯定。 

  对约但河东的各支派而言,约书亚的地位可能并不稳固。他们已经在摩西的权柄之下承受了地业;他们曾向摩西承诺,达成协议;他们的家庭和产业都在约但河以东,不在约但河以西。在 12 节之前,约书亚对他们是否有权柄,还看不出来。他的权柄在于带领以色列人去得约但河西之地为业。至于他在约但河东的角色,却没有提到。所以,他和约但河东各支派的战士言明彼此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他提到摩西,并且几乎完全套用摩西的话,理由也在于此。约书亚必须提到这些战士与摩西的协定,否则他就没有理由要求他们效忠,参与未来的战事。此外,约书亚的领导必须被所有以色列人接受,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摩西的接班人。倘若约但河东各支派的人不承认他的领导,他的宣告就落空了,而他若要执行权柄,就会造成全国的分裂。他提到摩西的话,则是一张“王牌”,因为以色列人中还没有人不忠到一个地步,会拒绝摩西的权威,而摩西的接班人的确有资格来统领跟随摩西的人。 

  对“安息”的关注,在约书亚记这里是第一次出现。在该地战事止息之后,这个主题又再度出现。 150 在创世记一 1 ~二 3 中,“安息”是受造万物的目标。以色列人在安息日便是庆贺这事(出二十 8 ~ 11 ),它又与全国脱离埃及的辖制相关(申五 12 ~ 15 )。约书亚的那代首次享受到没有仇敌侵扰的“安息”(书二十一 44 ,二十二 4 ,二十三 1 ),这也成为以色列后代安息的模式(王上五 4 ;代上二十二 9 、 18 ,三十三 25 ;代下四 6 ~ 7 ,十五 15 ,二十 30 ),和先知对未来和平世代的期待(赛二 2 ~ 4 ;弥四 1 ~ 4 ),以及新约应许──蒙基督救赎之人将会享受安息──的根据(来四)。就像约书亚记一样,安息总是随着争战的得胜而来。 

  16 ~ 18.  约但河东战士的回答,显示他们了解约书亚的地位尚不稳固,而他们愿意肯定他的领导。这里用三句公式化的应许,加上一句咒诅。这两段话的结束,各有一个子句,起头为 只要 ,是给约书亚的鼓励。三个应许第一个字各为: 无论何事 / 无论何处 / 无论何人 。每个字之后各有一个动词── 命令 、 差遣 、 顺服 ,接下来是第二个子句,由另一个相关动词组成,即 无论你命令我们何事,我们都会作,和无论你差遣我们到哪里,我们都会去 。 

  17.  第三句话也具备同样的结构,但是主词与受词颠倒,还插入了一个片语: 我们从前怎样完全顺服摩西,现在也必照样顺服你 。最后一个片语之后,是第一个 只要 子句,它的写法使得摩西和约书亚的次序颠倒过来。因此, 17 节的结构为 A - B - B - A :摩西-约书亚-约书亚-摩西。这里并没有威胁的意味,不需要解释为:只要神和约书亚的同在像祂与摩西的同在一样,约但河东的战士就会顺服约书亚。 151 这里乃是一项告白,也是一个祷告,愿耶和华与约书亚同在,如同祂与摩西同在一样。 

  18.  咒诅也是以 无论何人 开始。动词 违背 (希伯来: yamreh ) ,在约书亚记只出现过这一次。申命记用这个字描述以色列在加低斯巴尼亚的背叛(一 26 ,九 23 ),以及全国屡次背叛的历史(九 7 、 24 ,三十一 27 )。这个字也用来指忤逆之子,要处以死刑(二十一 18 ~ 21 )。因此,用这个字来描述对约书亚的背叛非常合适,因为摩西曾亲自用它来描述以色列人过去的反叛。由这个字亦可看出约书亚是摩西的接班人,因为他也可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就以色列过去的经验而言,死刑是恰当的处理。在旷野飘流之时,每当以色列人悖逆,总有人受到死刑的惩罚。对逆子的律法,道理也相同。“他必被治死”是法律用语,在各种论到死刑的条文中,都曾用到。最后一句话, 只要刚强壮胆 ,参:导论Ⅱ “约书亚其人” 。 

  第 12 ~ 18 节看来颇像是一项仪式或典礼,众人公开表示效忠约书亚,将像对已逝世的摩西一样。在古代近东,一位新的领袖要开始治理之时,常有宣誓效忠的仪式。在埃及和巴勒斯坦,有主前第二千年代后半时期的石碑为证,新的埃及法老在开始治理时,常进军迦南,要所有臣服于法老的迦南各城之王,都再度宣誓效忠。 152 或许约书亚和以色列的众支派也曾有这样的宣誓效忠之举。记载约但河东各支派应许效忠的原因,或许是因,他们对约书亚的领导尚未清楚表态。记下这个应许,一方面是成为作出承诺之人的见证,另一方面则强化了约书亚记第一章的信息,即:约书亚是摩西按照神的心意所拣选的接班人,是以色列众人的领袖。 153 

  对基督徒而言,这头一章教导我们,神的子民应当承认,领袖乃是神所拣选的。要验证领袖的事奉,可以看他们是否熟知神的话语,并且顺服,这是神子民最实际的需要(提前三 1 ~ 10 ;多一 6 ~ 9 )。约书亚对约但河东各支派的命令,以及他们效忠的应许,是美好的榜样,显明神子民的合一、对领袖的支持何等重要,也同时可见,任何一种分裂都是何等严重(书二十二章;约十七章;徒五 1 ~ 11 ;林前三章)。 

  149 Scha/fer-Lichtenberger , 206 ~ 207 页。 

  150 参十一 23 和该处注释 ,以及十四 15 ,二十一 44 ,二十三 1 。 

  151 与 Hawk, 59 页的理论相反。倘若 Hawk 的说法正确,应当用希伯来文的分词 ~im ,或加上去,或取代 raq ,“只要”。 

  152 W. Helck, Die Beziehungen A/gyptens zu Vorderasien im 3. und 2. Jahrtausend v. Chr. ( Wiesbaden :

  Harrassowitz, 2 1971), 246 ~ 247 页。 

  153 Polzin, 79 页,质疑 16 ~ 18 节是否在记众百姓的回应。从上下文看,这应该只是约但河东各支派的回应。他们效忠的回应成为其他支派的表率,因为若考量约书亚的权威,和他们需要多尊重这份权威,其实他们的地位并不那么明确。 Mitchell, 27 ~ 28 、 36 页主张,第一章主要的目的,是在陈明迦南地为神赐给以色列的礼物,因此他们有权去获取。其实这一点早已成立,早已是神的应许。在第一章中, 1 ~ 11 节神的命令,和 12 ~ 18 节的对话,以及其中动词和民数记与申命记(尤其三十一章)的关联,都在巩固约书亚新的领导角色。所以这卷书的头一章并不强调迦南地,重点乃在“非军事性”的一面。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