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 押沙龙的挫败与死亡(十八1~33)
1~4. 战争如今已经是一触即发了,大卫检阅部队,将它分成三队,每队由一位元帅统领;约押与兄弟亚比筛,并迦特人以太共同指挥(参:撒下十五19~21),但结果证实约押还是跟从前一样独立而性急(9~16节)。大卫有意领军出战,但将士都不同意,他们的理由与亚希多弗的一致(撒下十七2~3),大卫是敌军针对的目标,所以应该留在后方,从城里提供支援。当将士成群结队地开往战场,王在城门那里检阅他们。
5. 最大的着重点落在王最后所下的命令上,不仅三个元帅听见了,连所有的兵都听见了:你们要为我的缘故宽待那少年人押沙龙,或者就像我们可能会说的:「让我放心,别对我的孩子押沙龙太严厉。」王认为军队当然会获胜,但却不能忍受儿子可能会死这念头。综观大卫经历的一切,旁观之人很容易责怪他对背逆的儿子太过宽容了,但父亲仍然渴望能够与悔改的押沙龙和好(诗一○三13)。
6~8. 这段文字简洁地描述陆续发生之战事,分成两个部分:6~7a节描绘跟随大卫之人攻打押沙龙军队的进展,以及后者被大卫的部队打败的情形,但中间部分却出现了显著的细节:在以法莲树林里交战。我们从这节经文可以得知,当时基列地遍布着树林。大卫安排在这地形上交战,在这种情形下,士兵个别的经验与勇气,要比军队的总数更重要。7b~8节则着重在多人丧命的情形,中间的子句──「战事在那里蔓延到全地带」(吕译、思高、现中、RSV)──解释了多树地形对战事的影响,方向感全都失去了,所以战士漫无目标地流荡,因而迷失。「外约但的地形藉着当地居民──王的三个朋友──为饥饿的大卫和跟随之人提供了食物(十七28及下);却吞噬了押沙龙的支持者,以饥饿胜过刀剑。」245事实上,整个大自然都同心协力促成王的得胜与悖逆者的挫败,虽然后者有「所有以色列人」支持。
9. 大自然扮演的角色还未充分述说。在这场捉迷藏式的战争里,押沙龙面对面地与大卫的几个仆人相遇,他们看见王的骡子跑开了,把骑在上面的押沙龙留在那里,他因头发被橡树枝绕住而悬挂起来(参:赛二13;亚十一2)。背叛者无助地挂在那里,所以战士无需与王的儿子作战,但他们也没有拯救他。大树虽然是没有生命的,却证实比骄傲的押沙龙更厉害。
10~11. 目睹这情形的人中,有一个跑去把消息报告给约押,「看哪!」(RSV)我看见……,约押也用相同的字眼挖苦地回答他:「看哪!你看见了……」(RSV),但他为什麽不把他们的敌人杀了呢?约押打算赏钱和一条带子,是意味要晋升他(参:撒上十八4)。
12~15. 这个出身行伍之人坚拒受贿,是极为可敬的,甚至连一千舍客勒银子也不能引诱他杀害王的儿子,因为王已经清清楚楚地下了命令,是约押和其他人都听见的。这个普通士兵的可敬之处,也表现在他尊重与顺服王的命令;反向的,他的元帅却蔑视法律,刺透了押沙龙的心。根据那位士兵的标准看来,这是叛逆(13节)。给约押拿兵器的十个少年人围绕押沙龙,「击打他」(吕译、RSV),将他杀死,所以就这样完成了叛逆的行动;但那士兵指出,倘若他作了同样的事,一定会被认为是犯了叛国罪,而约押一定不会为他辩护。这个人不怕说出内心的话。
约押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必须从他早几年带头讨好押沙龙的角度解释(撒下十四1~3、21~22)。当时约押似乎认为,让押沙龙回来,在政治上是必要的,他流亡在外是不稳定的肇因,约押想要「使这事的事态有转圜」(撒下十四20,吕译)。结果,其结局却是令人失望的,因为没有多大改变。押沙龙与父亲从未真正复和过,所以才会有谋反背叛的结局。现在,饶过押沙龙的性命又能得到什麽呢?在这场叛乱之后,王对他的反应会有什麽不同吗?约押大概对于大卫放纵儿子感到不耐,认为趁着还有机会,退出这自大的年轻王子的性命才是最聪明的。根据约押的判断,这毕竟是对整个国家最有利的。天意有助于他,押沙龙的死退出了战争,防止了进一步的流血事件。
16~17. 约押现在断然管理跟随大卫之人,将他们召回,阻止他们追赶那些支持押沙龙的兄弟。剩下的事就是就地将背叛者的尸体埋在树林里,只在坟墓上立起一大堆石头作记号,这种记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无法再辨认了,这是个可耻的下场。
18. 押沙龙在相当短暂的有生之年,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为自己建立一座「纪念碑」(吕译、思高、现中、RSV),好在死后继续留名于世。他选择王谷,与他作王的抱负一致,但建立自己的纪念碑,却也是表明押沙龙害怕别无他法令人想念他。我没有儿子,与撒母耳记下十四27矛盾;大概在他三个儿子幼年时就失去他们了。一个从少时就大有希望的人,甚至连一般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目标都无法达成,未能藉着后裔延续影响力;这节经文道出这悲哀。留有押沙龙名字的,就只是一块石头而已。246
四个充满悬疑的段落,展延了前线与王之间的距离;他正焦急地在玛哈念城门那里等候消息。
19~20. 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是从耶路撒冷到约但河报信的那两个人之一(撒下十七17),焦急地想要继续尽报信的职责,将他自认的好消息报与王知。约押却比较了解大卫,十分明白王所关切的就只有押沙龙发生了什麽事,对他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21~23. 为这缘故,约押挑选了一个外邦人报信。对此人而言,那只是一个职责而已,他的言语不会带有感情。但亚希玛斯可不是那麽容易死心的。他热切地关心王的利益,相信大卫一定知道耶和华的手显在战事的结局上,他坚持要到王那里去;由于他的热心,他甚至跑得比前一个人更快。
24~27. 场景又换到王这里了,他正焦急地等候消息。他坐在「两门──内城门与外城门──中间」(思高、RSV),那里有座位可供长老坐在高墙的阴影中开会。守望的人则是在角楼上将所能辨认的一切奏与王:有一个报信的独自带着消息而来(暗示好消息),但为什麽又有一个呢?紧急而忧虑的王经过辨认后安心了:亚希玛斯是个好人,必是报好信息(希伯来:ṭôḇ,「好」字是强调的)。约押本不想使王的幻想破灭。
28~30. 平安了(希伯来:šālôm),撮述了亚希玛斯的信息,他俯伏在王的面前,为着王的仇敌战败而称颂耶和华。王询问关于押沙龙的事,他装作不知道答案;他模糊的答覆只有使大卫的焦虑益形强烈。
31~33. 古示人将正式的消息带来给王,他客观但却亲切地传达它。他提及押沙龙与王的所有仇敌,却省略他的名字,并且避免使用「死亡」这个词;但他的意思很清楚,大卫悲不自禁,上到守卫室去,为要单独为儿子哀哭。如果大卫照着原先的意思领军出战(2节),而不是一直绕着自己的念头打转,可能可以避免情绪上的僵局,这僵局使他无法体会军队为了要获胜所忍受的一切。大卫若是想象可以同时挽救王位与儿子的性命,那就已经脱离现实了。他可能没有这样的幻想,但是当他想到儿子极大的潜力,里面涌出的爱却令他伤心欲碎,所以他的激情迸发出来了: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龙阿!我儿、我儿!这里还有另一点必须考虑的,就是大卫所犯的奸淫对家庭问题的影响。他本身难辞其咎,意识到这事实更添加他的痛苦。
弗克曼提醒我们注意发生在大卫身上的一个深邃改变,比较大卫撤离耶路撒冷时与听见战事消息得保王位时的分别。在橄榄山上(撒下十五30~37),他虽然受到攻击,「在政治与情感上,却都是切合实际而且恰当的。他仍心智健全,维持本性」。但这父亲从未采取步骤矫正这野心勃勃而且被宠坏了的儿子,在撒母耳记下十八33却沉溺于自己的悲痛中,表达了情愿代替押沙龙死去的心愿。「它显露出大卫心灵中一个巨大而可怕的破洞,那里本该是充满自信的,应该是具有健全的自尊的。」247换句话说,即使考虑到慈爱的父亲经历丧子之恸时的一切感受,大卫的行为仍然有不健全的一面。他不再能够面对现实,以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来逃避,造成他充满了负面的感觉,封死了任何向前的途径。约押必须帮助王去克服的,正是这障碍。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