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 扫罗家的败亡(四1~12)
一旦押尼珥死了,大卫统治的阻力也迅即告终,在这方面而言,连约押冒失采取的行动也使大卫获益。伊施波设虽然并不情愿,却向来倚靠押尼珥的才干,失去了他,也就发现自己保不住王位。
1~3. 押尼珥的死乃是个转捩点,不仅对伊施波设是如此,对于整个以色列也是如此。没有什麽可以阻止无情之人利用权势真空的机会,来声言他们自己选定的权力。在这点上,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以色列王雇用的两个人:巴拿与利甲,都是经验老到的游击队首领,而且是便雅悯支派的人,所以是可靠的支持者。写到他们的父亲临门来自便雅悯/以法莲北边的比录镇,这些细节看来完全是出自当代的资料,为了要解释迦南地原本的居民,出自逃避侵扰而从比录逃到基他音(位置不详,但基他音是迦特的复数,据此看来,可能是在非利士地)。在约书亚时代,比录曾经与基遍结盟,所以约书亚允许居民留下,不受伤害(书九16~21)。如果是非以色列居民杀害伊施波设,这不足为奇,但作者却刻意提醒说事情非如所料;便雅悯支派取代了这地位,当时是一对便雅悯人起来反抗自己的领袖。
4. 这里插入了扫罗孙子的记录,虽然打岔了故事,但在这一章有关于扫罗继承人的经文中,并未完全离题。它介绍了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是大卫要礼遇的(撒下九1~13)。他是残障的,体力不足以参战,使他不足以竞争王位。
5~8. 伊施波设大概作梦也没有料想到,军队中有叛逆者。这两人轻而易举就接近王的身边,相当令人震惊,甚至一个普通的家庭想必都会更留意安全,尤其是在睡午觉时间。关于细节有些经文上的差异:在6节,吕译、思高、现中、RSV 都是依据七十士译本,但和合、今圣、AV、RV、NIV 却是根据希伯来经文,没有提到打盹睡着之守门妇人:他们进了房子,假作要取麦子,就刺透伊施波设……。和合、NIV 以下一节作为解释,清楚表明了它的含义:他们进房子……他们将他杀死,割了他的首级。虽然希伯来文风格喜欢这种详述的附加语,经文看起来仍是重复的。他们谋杀的动机令人费解,除非是要支持那明显就要作全以色列王的大卫。这两人迅速带着战利品──伊施波设的首级──来到希伯仑见大卫。他们是取道亚拉巴──约但河与死海因地壳下沉而形成的干涸的险峻之谷──以避免遇见其他路人。他们宣称耶和华今日为我主我王……报了仇,认为神赞同他们的作为,彷佛是为了耶和华明确的命令而行事。
9~12. 他们完全误会了大卫的政策,他立刻就否认自己与他们有任何关系。他开头的话──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不仅声明他对耶和华的委身,也声明他相信耶和华直接介入日常事件的结局中。利甲与巴拿宣称是耶和华的刽子手,大卫断然拒绝他们的伪善;他见证说耶和华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因为大卫不曾亲自动手除掉扫罗,也不允许其他人这麽作。如果这两人是为了赏赐,应该知道大卫给报告扫罗死讯之人的赏赐就是死,而他们冷酷杀人至少也应该得到同样的判决。他形容伊施波设是个义人,虽然他是扫罗的儿子,却没有亲身涉入父亲的罪孽,没有什麽该死的罪。这两人的刑罚是死亡、砍断手脚,公开示众以儆效尤。伊施波设的首级则是合宜地安葬在元帅押尼珥的坟墓中。
杀害伊施波设再次显示,投机取巧者怎样干扰大事,他们妨碍了大卫心中所定之政策的结果;但结局仍然使大卫有可能将国度扩大到全以色列。大卫显然刷清了与伊施波设之死有关的任何嫌疑,而且,由于扫罗家没有合适的人存活下来,大卫显然是作王的最佳人选。
168有人采取不同的观点,举例来说:Mauchline 即认为这亚玛力人的故事听起来是真实的,并且认为大卫无视于此人「可敬的动机与人道的考虑」,是可指责的(197页)。反向地,贺兹伯相信「他〔这亚玛力人〕得着了在战场上掠夺应得的报应」(237页)。不同的解释有待读者自己辨别。
169Fokkelman 1986, 645页,即如此说:「……他不只是个个体,而是代表这是可憎之民族的范例」。
170这是 Fokkelman 1986, 653页的译文。我十分得助于他对大卫哀歌所作的详细研究。
171关于解释这个希伯来文的历史,见 Fokkelman 1986, 740页。
172Kirkpatrick, 1881, p. 55.
173Fokkelman 1986, p. 670-671.
174Fokkelman 1986, 740页,诧异于这名字只出现在与此有关的圣经中(撒上二十八4,三十一1、8;撒下一6、21,二十一12;代上十1、8)。
175M. Tsevat, 'Ishbosheth and Congeners: The Names and Their Study', HUCA 46 (1975), p. 71-87.
1761956至1959年间在基比之挖掘工作,发现了三十一个粗口瓶的把手中有 gbʿn 这名字,证实这就是古代基遍的遗址。参J. B. Pritchard in M. Avi-Yonah (ed.), Encyclopaedia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 the Holy Land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II, art. 'Gibeon', pp. 446-450.
177De Vaux, Bible and ANE, p. 130; Yadin, Art of Warfare, p. 267.
178Hertzberg 提出这个问题:「约押到底是不是从一开头就没有得到大卫的谅解,或至少对大卫而言,押尼珥究竟是不是没有『死在非常恰当的时机』(261页)。大卫无疑是有可怀疑之处,而他对可能会被指控为共犯也是很敏感的;但故事暗示出大卫与押尼珥所订的协议是有良好信用的,使情势逆转的是约押的出现,所以约押难辞其咎。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