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viii. 大卫尊荣一位可能的敌对者(九1~13)

  如果大卫为免麻烦而遗忘对约拿单所作的承诺(撒上二十14~15、16、42),那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曾经在扫罗手中吃足了苦头,尤其盟约的协定又是约拿单主动提出的。但大卫的优点之一,就是不会忘记自己的承诺,虽然从缔结盟约之后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本章为时间的消逝作了一点提示:米非波设现在已经有个小儿子了(12节),但在他父亲阵亡时还不过五岁大而已(撒下四4)。大卫看见敌人被打败了,王位稳固了,而帝国也坚立了。所以以他的处境,已可以完成承诺要对约拿单后裔履行的约定。

  1. 扫罗家还有剩下的人没有?大卫涵盖的范围要比承诺的更广,宽大广被到扫罗幸存的儿子或孙子,而他的动机是明显的:他既不是柔弱,也不是愚笨,乃是要因约拿单的缘故向他施恩(希伯来:ḥeseḏ),因为他想起亏欠约拿单的何其多,前王家中的成员凋零,几不复见,所以大卫需要询问。

  2~5. 能够给予消息的,是一个曾经在扫罗王宫中侍候过的人,名叫洗巴,现在自称为大卫的仆人,是颇有身分的,拥有二十个仆人(10节)。他提及扫罗的后裔,大卫可以向他显出神的慈爱(参:弗四32)的,就只有一个人,碰巧又是约拿单的儿子,因为跌在地上而瘸腿的(撒下四4),虽然圣经也透露扫罗后裔可能还有其他幸存者(撒下二十一8)。米非波设在历代志上八34与九40称为米力巴力(撒母耳记中一直避免使用「巴力」这词,因为它使人联想起偶像崇拜),住在比较默默无闻的罗底巴,通常认为就是迦得支派领土的底璧(书十三26),位在约但河东,但却靠近基尼烈海南端(书十三27),阿摩司曾以轻视的口吻提及它(摩六13)。亚米利的儿子玛吉为被罢黜之扫罗家的王子提供了住处,将会在大卫有需要时再次出现,款待客旅(撒下十七27)。

  6~8. 尽管米非波设的父亲与大卫有密切的关系,他先前却从未到过王宫,如果接到君王召见的消息后感到惧怕与愤恨,也是不足为奇的,所以大卫再三向他保证:你不要惧怕,我必……将你祖父扫罗的一切田地都归还你。前朝的财产一定是落入大卫手中,把这些财产归还给前朝王家的成员,必会冒着鼓励人侵夺王位的危险。如此慷慨而没有任何隐密动机的态度,可能因此适得其反(参:撒下十六3)。212

  米非波设到目前为止,显然都是倚赖一个慷慨的人接济度日,现在忽然变成富有起来,拥有出产丰富的家产(参:代上二十七25~31,那里列出大卫的不动产;扫罗的财产可能比较少,但无疑也是够多的了)。你也可以常与我同席吃饭,不仅是担保他在王宫中得着尊位,也可以接近那些运筹国家大事的人,他现在可是「熟识内情」了。他提及自己有如死狗一般,是没有必要的轻蔑,反映出今日视为不健全的自我形态,或许是由于残疾所造成的。

  9~10. 把财产赐给米非波设当然很好,但这些财产需要管理,所以就与洗巴有关了,他是个有钱人,一定知道该怎麽作,所以就指派他担任总管。「使你主人的众子(RSV 作儿子)有饭吃」(吕译)是个保守的说法:他将会有自己的资产。洗巴的十五个儿子、二十个仆人,可以确保他们都经过必要训练,能有效管理大量家产。

  11~13. 洗巴照委托接管了责任;而米非波设则住在王宫中,像王子一样,他对这样的安排可能会觉得厌恶。藉着几乎相同的重复,故事强调米非波设瘸腿,他在王席上的地位,以及他所需的仆人。大卫的恩慈是要付代价的,对别人与自己而言都是如此。此外还有一个相关的因素,就是他有一个小儿子,名叫米迦;事实上,这人的名字不曾再出现过,但他将来很可能会威胁大卫的王位,尤其是米非波设若真是像洗巴所报告的,想宣认扫罗家的权利(撒下十六3)。大卫的恩慈乃是效法神的恩慈(3节),神的恩慈没有限制,白白赐给不配的人,是白白的恩典。当大卫被迫离开王的筵席,约拿单曾给他亲切的帮助;而现在,大卫也显出恩慈回报,赐尊荣与安全给约拿单的儿子。「就这样,大卫与约拿单之间的爱就达到新境界」。213

179「在古代近东地区,牧者很早就成了一个尊贵的头衔,指神明与统治者一类的人;这用法以固定的格式出现在苏默人(Sumerian;译按:主前三千年左右居住在米索波大米南部,所用的文字系现存最古老者)的国王名单中、巴比伦人的宫廷文体、金字塔经文(死者之书)中。在整个古代都依从这习俗」,E. Beyreuther, 'Shepherd', NIDNTT 3, p. 564。

180布赖特(John Bright), A History of Israel, The Old Teatment Library (London: SCM Press, 21972,中译:《以色列史》,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4页。记载了大卫夺耶路撒冷以前非利士人的战役。另一方面,Y. Aharoni, The Land of the Bible (London: Burns and Oates, 1967), 260页,却都保留了撒下五章之事件的顺序。

181山上固定的地区「范围大约60 dunams(译按:dunam 为希伯来文新的面积单位,等于1000平方公尺或大约1/4英亩)」,Y. Shiloh, Excavations at the City of David 1978-1982, Qedem Monograph (Jerusalem: Hebrew University, 1984), 1, p. 3;但居民既然是和平时期在城墙外崛起的,根据地本身多半比这个小,不超过两英亩。

182这资料笔者完全是根据 OTA 9. 1, Feb. 1986, 里面 V. Scippa, 'Davide Conquista Gerusalemme', BeO 27 (1985), 65-76页的摘要。他支持这说法,显然是根据亚兰文 ṭinnār(「要塞」),与他尔根伪约拿单书之 kěrakkāʾ:「凡击打耶布斯人并触及(即攻击)保障的人……」。

183Driver 1913, p. 199.

184在夏琐,Y. Yadin 挖掘在100公尺长的水道,在下城的底下形成网状系统,这些水道开凿的日期定在青铜器时代中期。开凿水道的技术显然早在铁器时代之前很久就已发展出来了(Y. Yadin, Hazo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43页)。在上城有一个大的地下贮水池,有通过可以将地面的水导入其中,是属于青铜后一期或中二期,(127页),却没有像耶路撒冷的系统般连于水泉。在米吉多之给水系统有精心设计的水道和通风孔,「一定是在主前第九世纪前半开凿的,……最有可能开凿它的是亚哈」(164页)。在夏琐,充分发展的给水系统,日期是在主前第九世纪前半(178页),那时它必须准备抵抗一段长期的围困。然而首个 Y. Shiloh 却认为,耶路撒冷首个给水系统的日期(像其他王室中心地一样),建在大卫作王时期(Shiloh, Excavations at the City of David, 24、27页)。

185H. Shanks, The City of Dauid, A Gudie to Biblical Jerusalem (Tel Aviv: Bazak, 1973), p. 29.

186K. Kenyon, Royal Cities of the Old Testament (London: Barrie & Jcnkins, 1971), p. 26.

187同上,26~27页。

188Shiloh, Excavations at the City of David, p. 28.

*2译注:特拉法加海角(Trafalgar),位于西班牙西南部,一八○五年10月21日纳尔逊(Nelson)率领英国舰队于此外海击溃法西联合舰队,但自己却在该战役中殉职;此役为英国生死存亡之战,于伦敦白厅(Whitehall)北端有特拉法加广场,建于一八二九~一九四一年间,中央耸立着纳尔逊纪念碑。

*3译注:敦克尔克(Dunkirk)为法国东北部海港,一九四○年5月29日~6月3日,约有三十四万英军因受德军追击而自此撒退,这是一连串神迹的结果,连邱吉尔都向全国见证说:他非常感谢有这麽为隐藏在暗处的代祷者,每天把自己的性命放在祭坛上,成为人与神之间的中介,而保全了英国。可参见葛拉柏(Norman Grubb)着,全秀妍译,《劬劳的祭司──代祷使徒豪威尔》(Rees Howells Intercessor),橄榄基金会,一九八九年,226~235页。

*4译注:指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为了早日退出战争,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三战场,因此于 D-day (1944年6月6日) 登陆诺曼第(Normandy,法国北部)半岛;此岛登陆成为盟军获胜的转机,可参见葛拉柏,上引书,241~251书。

189「保障」这词今日广为人知,因为这是死海附近那座山的名字,由于希律(按:在此建造要塞)及主后七十三年在马撒大(Masada)发生的大屠杀而驰名。

190K. A. Kitchen,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in Egypt (Warminster: Aris and Philips, 1972), 273及下, 280及下等页。

191见撒上四2的注释,解释经常用来表示「千」的希伯来字 ʾelep̄,可能有其他意义,如「队长」。

192进一步的细节,参 IBD 2, art. 'Music', 1031页及以下。

193Kirkpatrick 1881, p. 92.

194这是 Driver 1913, 207-209页的结论。

195Gunn 1982, 74页即这麽说:「未必是照字面的『露体』」。

196撒下二十一8提到米甲的众子(吕译注、AV、RV),提据两份希伯来文抄本与七十士译本,可能应该读作米拉(吕译、现中,参和合字旁小点;参:撒上十八19)。

197Mauchline, p. 226.

198Gordon 1986, p. 235.

199参 J. G. Baldwin, ʿṢEMAḤ as a technical term in the Prophets', VT 14/1 (1964), 93-98页。

200F. M. Cross, Canaanite Myth and the Hebrew Bible (Cambridge, Mass.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243页。事实上大卫并没有建造一座圣殿,证明他接受君权是有限的,不像迦南人的君王概念。

201Keil and Delitzsch, p. 342.

202Von Rad, Studies in Deuteronomy, p. 39.

203R. de Vaux, Revue Biblique 73 (1966), 449页,连同其他证据引用于G. J. Wenham, 'Deuteronomy and the Central Sancturay', TynB 22 (1971), 113页。

204Wenham,同上引文,根据 de Vaux 的作品。见如:申二十六2~3,在那里有一个「祂名的居所」,容许敬拜者说「耶和华你神」。

205Yadin, The Art of Warfare, 360页,有一幅图画,是一块来自米索不达米亚西北部用作建材之玄武岩,描绘一个骑兵,肩上挂着一个圆形、有浮雕的盾牌;它是属于主前第十世纪,大约就是大卫的时代,而且是出自大卫那作战的地理区域。盾牌大概是用木头或皮革作的,包上金属而变得更坚固(在这张图里面的是一块金属浮雕)。「金盾牌」可能与图中描绘的类似,浮雕上的黄金使它们格外令人想要到手。希伯来:šeleṭ,和合:盾牌(思高、现中、今圣、RSV、AV、RV 也一样),NEB 作「箭简」;BDB 则主张是「兵器」、「装备」;但「盾牌」比较符合这个出现之上下文的含义(王下十一10;歌四4;结二十七11)。

206IDB, p. 386.

207I. Finkelstein, 'The Iron Age Sites in the Negev Highlands-Military Fortresses or Nomads Settling Down? ', BAR 12/4 (1986), 53页,指出:「以色列诸王不需要在军事上打败这些旷野中的居民;南地的贸易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贸易一旦瓦解,也就连带的使他们可能定居下来的特别的内部建设崩溃。」

208基利提和比利提这两个名字大概的来历,可以很方便地在 IBD 1, art. 'Cherethites' 中找到:「他们之间的不同是:虽然都是来自克里特,基利提乃是克里特的原居民,而比利提人只不过是从另外某个家乡路过这岛屿而已」(263~264页)。

209Bright, 201页,论及 mazkîr 为王的传令官。

210当然有可能两个人都叫亚希突这名字;而 F. M. Cross, Canaanite Myth and Hebrew Epic, 195-215页,提出一些论据,断定撒督是亚伦一脉的。他撮述说:「大卫挑选两个祭司长是不寻常的,就像他对有关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之新中心圣所所作的许多选择一样,都是根据坚实、富于策略的理由;他从这两个互相竞争的祭司大家族中,各自挑选一个祭司:示罗以利家的亚比亚他,宣称是摩西的后裔;而来自希伯仑部族的撒督,则追溯家系至亚伦」(215页)。不同假说的摘要,见 IDBS, 976页。

211Mauchline, 238页,他提及士十七5、13;撒上十8,十三8~15。

212有人提议说:大卫这麽作是经过「精打细算」的,目的是要小心看管可能会对他造成威胁的人(Mauchline, 214页);笔者觉得这说法并不合理。在笔者的判断中,任凭原来的情形继续下去会比较谨慎,但大卫不怕冒险、麻烦,表现异常慷慨。

213Fokkelman 1981, 30页。这些话退出了本章的分析,以及它与撒上二十的对照:「大卫曾经是个亡命之徒,现在则是君王;反映并翻转了这个局势。」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