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篇第廿九篇
第二十九篇 风暴之上的王
耶和华崇高的尊荣是这篇诗的中心,一开头便是天上的景象,天使向神献上敬拜颂赞;强烈风暴从海上猛然扫来,掠过整个迦南地,再吹入旷野;而雷雨消声之后,是宁静的高潮,耶和华显为世界的审判之王,但却要赐福给祂的百姓。
紧促的反覆,为早期希伯来诗歌的特色之一,如:红海之歌(出十五章)、巴兰之神谕(民二十三,二十四章),及底波拉之歌(士五章)。早期迦南的诗在这方面亦相仿 186 。或许大卫是借用一段古诗,并加以扩充,也可能他特意回到古典格式,令读者忆起赞表神救恩的古老战争颂歌 187 ;无论如何,此诗文词充满原始活力,配上十八次反覆提耶和华之名,与主题非常相称;而本诗的结构则使它毫无单调之虞,因景观能由天上移至地上,风暴行经各种路线,而最后则由狂哮的大自然转成享平安的属神子民。
天上的敬拜(二十九 1 、 2 )
神的众子 是“ ~e{li^m 的众子” 188 。这大概不是像九十七 7 对假神的挑战,而是(根据八十九 5 ~ 7 判断,那里再度出现这用语)对天使的呼召。九十六 7 以下引用了这两节,可是在那儿是泛称人类。真崇拜的两项主要因素,都出现在这呼声中,即 归给 (或“给”)和 敬拜 (或“屈身”),因为前者征召心思──包括“心与手与声”──来宣扬神的伟大,后者征召意志来采用仆人般的谦卑态度。请注意在天使的敬拜中 荣耀 与 圣洁 二词,这正是以赛亚书六 3 撒拉弗赞美的主题,“圣哉”是论神的本质,“荣耀”则指一切从祂发出的。祂身为造物主,荣耀遍满全地,正如撒拉弗所唱,但 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 ,则是有关祂是怎样一位的启示,藉祂的话语和所成就的事,告诉祂的众仆人。真敬拜就是以爱和赞叹,将这一切向祂回应。 圣洁的妆饰 之翻译完全有可能,不过这词的直译应为“圣洁的光辉”( NEB ;参 AV 、 RV ) 189 。此词也出现于九十六 9 ,一一○ 3 ;历代志上十六 29 ;历代志下二十 21 ;虽然所有出处都可以采用这两种译法,但最后一处较适用“直译”,那里显然是论 神的 圣洁,而不是指人 190 。因此,这里或许应当将此句解为“为 191 (祂)圣洁的光辉敬拜耶和华”。
风暴的路径(二十九 3 ~ 9 )
耶和华的声音 立刻经解释为雷声( 3 节);但这里强调是祂的声音,宣扬祂创造的能力,而不仅是大自然的声音。轰轰的雷声响自海际,超越波涛的怒吼,欢庆耶和华是全权的主,是审判者,第 10 节也支持这一点,显示神足可掌管那似乎最难驯服的(参,九十三 3 以下)。接着,风暴扑向地面,不但展现其威力,也展示其范围,从北方极远的 利巴嫩 和 西连 (黑门山:申三 9 ),横扫远在南方的 加低斯 ( 8 节),就是以色列人在摩西率领下漂流的旷野。第 5 、 6 节可与以赛亚书二 12 以下相较,那里预言,在耶和华的日子, 香柏树 和一切高山峻岭,就是人看为了不起的,到最后都要被折服。每一次神能力的彰显,都令人想起最后的审判,不过在本篇中,最重要的心情是兴奋雀跃,可以从 9c 节的欢呼声中看出。
在这几节中,翻译大有磋商的余地。 分岔 ( 7 节)直译为“劈砍出”,七十士译本此处为“分裂”(参, AV 、 RV )(或是它采用了类似的动词)。这里是描述闪电,也许是藉劈砍时会生的火花为喻,好像用打火石一般;也可能是描绘闪电像叉子般分岔(“分裂”) 192 。顺带提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五旬节(徒二 1 ~ 4 )那日,同样有火、大风和神的声音(虽形式极不相似),而那一天正是犹太经典他勒目( TaImud )所指定,要朗读本篇的节期(参注 187 , 163 页),第 8 、 9 节中, 震动……震动……惊动 等字是互相关联的,是一个动词的一部分,这动词基本上是描述扭动或回旋,或是生产时阵痛的模样,或是舞姿:它生动地描写出旷野沙暴与森林动荡的光景。第 9a 节, RSV (参 JB 、葛利纽)将传统的母音修改(原文没有母音),读成 橡树 ,而非“红母鹿”。这种译法避免了从极其壮观的场面突然转到较隐晦、又不具代表性的情景,而若对这篇诗熟悉的人,或将它神秘化的人,读到这句,难免会感到很困惑。此外,( NEB )对第 9 节第二部分的译法,“使孩子早产”,或许可以讲得通,不过听来颇痛苦 193 ,而这似乎不应当是如此大规模风暴的最高成就。最简明的译法, 树木也脱落净光 ,颇能将高潮持续推进,不至于有突然跌落低潮的现象。
至终的高峰是那回应的呼喊“ 荣耀! ”这是出于谦卑、喜乐和了解的心。由此可见,对有些人而言,风暴不是无意义的突发事件,也不是敌对的力量,而是耶和华的声音,从祂这番作为中我们可以听到。希伯来文(若经文正确的话)还更进一步,不只是 凡 ( all ),直译是“凡所有的”( all of it ),就是包括圣殿中的一切东西。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是指天上的圣殿;可是地上的殿既是其“形状和影像”,透过其结构和礼仪表达出神的圣洁与荣耀,就应该用比大自然能力的展示更明确的方式,达到这样的目标。而物质盖造之殿所要表达的,更是神对祂活的灵宫的心意,无论是团体或个人(林前三 16 以下,六 19 ),凡属这灵宫的每一部分都应当呼喊:“荣耀!”
地上的救恩(二十九 10 、 11 )
译为 洪水 之字很重要,因为它只在创世记第六至十一章,描述挪亚的洪水时出现过。那次大自然的力量有目的地倾盆而泄,实为最明显的例子。第 10 节动词的时态,强调了局势已定:“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过去式),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现在式)”( JB ;参 RV 、葛利纽) 194 。最后一节可以译为祈祷,像 RSV ,但视为简单未来式可能性更大:“耶和华必赐……,耶和华必赐福……”。因此,本诗的结尾乃表明,神的大能并非徒然彰显其能力,而是祂施行审判(洪水, 10 节)与拯救的工具。德里慈的注解讲得很好:“最后一个字 平安 ,好像彩虹跨越过本篇诗。一开头,本诗显示天开了……;而最后则显示神的子民在地上得胜,在祂可怕的忿怒倾倒时,仍蒙平安之福。起头是 在至高处有荣光 ,结束为 在地上有平安 。”
186 参 W. F. Albright, Yahweh and the Gods
of Canaan ( Athlone Press, 1968 ) , pp.4 ~ 25.
187 七十士译本在诗篇的标题之外,加上一段它对利未记二十三 36 的翻译,暗示本诗用于住棚节,就是纪念经过旷野的旅程。但今日它成为五旬节的诗篇,在新约时代亦可能如此(见第 7 节的注释 )。 Talmud (犹太人所接受之古代律法及遗传)规定在此节期用本诗( Sopherim 18:3 )。
188 ~e{li^m 是 ~e{l 的复数,这字是 ~#lo{hi^m ,神的同义字。 ~#lo{hi^m 指“天使”的用法,见八 5 , 6 的注释 。在一种组合用法中, ~e{l 意为“能力”(创三十一 29 ;申二十八 32 等);因此 AV 、 RV 大胆译为“有能者”。有些抄本多了一子音,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据此将这字解作“公羊”(参 PBV “将壮公羊带来”)。但从对应的诗篇九十六 7 、 8 看来,这里的 ~e{li^m 和那里的“万族”都是指敬拜者,而非祭物。
189 JB 和 Gelineau 按照七十士译本、武加大译本,读成“祂的圣院宇”。但这种读法在历代志下二十 21 又不统一,七十士译本和武加大译本各不相同,也与 MT 不同。 Weiser (参 Dahood )更臆测为“当祂出现在祂的圣所”。这是根据乌加列文 hdrt ,“梦” = ?“异象” = ?“神显现”──但这一长串的语言炼,衔接处都很脆弱。
190 在历代志下二十 21 ,“将赞美归给至圣的荣光”之结构,回应两句之前的“赞美耶和华”。因此 NEB 将那里译为:“赞美祂至圣的荣光。”
191 此前置词与诗篇一五○ 1 、 2a 相同,见该处注释 。
192 Dahood 认为这里有工具的受格,即“以火矛劈开(香柏树)”。但这结构有乌加列文的证实,却无圣经希伯来文的根据,又需要第 7 节紧跟着第 5 节。
193 G . R. Driver, JTS 32 ( 1931 ) , p.255.
194 看 S. R. Driver, Hebrew Tenses ( Clarendon,
1892 ) , p.91.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