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二十二章
d. 异象谷:不可赦免的罪(二十二1~25)
这一系列神谕的第四则,又论及神的子民(参第十三至二十七章注释的前言,书版第138~140页;十七1~十八7)。此处是讲实际的耶路撒冷,这是1~14节的主要内容,也是15~25节的背景,但是整段却由一个神秘的标题覆盖:异象谷。由此可知,这则神谕也有两个层面:事实的层面为可以探讨的事件,而异象的层面则为这些事件所代表的原则,在未知的将来,这些原则仍会同样运作。
乍看之下,这则神谕是很特别的混合物,将国事(1~14节)、个人的事(15~25节)、城市(1~14节)和个人(15~19、20~25节)混为一谈,而有关舍伯那(15~19节)和以利亚敬(20~25节)的讲论在此是否合宜,亦会让人质疑,至少在十三至二十七章的其它神谕之中,没有一则是提名论到个人的。70但细究之下,却大有亮光。耶路撒冷所受到的指控为自满自足。主要的经节(8b~11节)说明,耶路撒冷的百姓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倚赖军备(8b节),硬把城内的房屋拆掉,来修补城墙(10节),又维护供水池的安全(9b、11节)。这段经文显示,舍伯那是一名重要的官员,他正是仰赖自己之精神的化身:他可以维持自己目前的名声(18d节),也可以为自己声名永垂作安排(16节)。但以利亚敬(20~25节)却截然不同,而如果他仰赖自己,也容自己成为别人主要的倚靠、不可或缺之人,就会落入同样的陷阱(见以下23~25节的注释)。换言之,整个神谕的「故事部分」提出的问题为:哪里可以找到安全?以赛亚的教导说,一旦城市(1~14节)、个人(15~19节),或家族(20~25节)自满自足,就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
自满自足之城(二十二1~14)。对这一段经文的历史背景,有几种意见。在房顶上的欢乐(1~2节)或许是列王纪下十九35~36所载亚述军队撤退后,一般人的反应。71这个解决法似乎十分简明,但却无法完全符合这则神谕。第一,倘若所爆发出来的欢乐是因着神拯救的作为而来,不应该会触怒以赛亚──他最多会认为他们很虚伪;而在这样的场合中,神为什么还吩咐祂的百姓要哀哭(12节)?此外,在西拿基立施压的时候,并没有首领逃跑(3节)的记录。另外一种看法72为:以赛亚是指西拿基立接受了希西家的金子(王下十八16)而撤军的那一次。虽然从人的资源与外交的努力来看,这次的脱困相当光荣,但因此而欢欣却不是先知所赞赏的。这个意见大体上相当合适,但是细节上仍不能相符。那一次耶路撒冷所受到的威胁似乎并不长,围城的状况并没有严重到十分凄惨的程度(2b节);此外,领袖也没有弃守的记录(3节);何况,亚述军队怎么会用以拦为代表(6节)?因为在这整段时期中,以拦都与巴比伦联盟,反对亚述。最简单的方法,是注意到
1b~2b. 什么事烦扰你(和合:使你),这样翻译对一群欢欣鼓舞之人(2ab节)所讲的话,似乎很奇怪!这个语法直译为「什么令你?」,原为责备之言(耶二18;何十四8),「你和……有什么关系?」,或「你作……是什么意思?」。这话表明以下的行动是没有道理的(参ڔ十二5)。屋顶د群众表明哀恸的地方(十五3),也是一起庆贺的地方。骚乱(tešuʾôṯ;和合:呐喊)直译为「骚动之声」(伯三十九7),是兴奋的群众所发出来的声音(亚四7)。喧哗(√hāmâ)指兴奋的景象(如:王上一40~41)。
5~7. 以赛亚说出他的独自哀伤(4节)之后,便说明那黑暗的异象:第5节开始为「因为」,所回顾的是
在第5节,主(ʾaḏōnāy,全权者),上主(雅巍),是那位特别向以色列启示的神,而祂多给谁,就向谁多要(摩三1~2)。全能者(「万军」,或译「万众」)是那位自有的神,祂拥有一切的能力与潜能。日子:参二12。这个日子已经预备好了,等待着时间线上合适的时机,插入以色列的经历中。旧约对时间与历史的看法,就是神在祂的约中有所安排(耶三十三20)。喧哗(√hāmâ;和合:溃乱;参2节)是当日的大声;践踏是其中的残酷与暴虐;惊恐(和合:烦扰;弥七4;参:出十四3;珥一18;帖三15)是受攻击者的惊惶失措。最后,城被攻破,百姓大遭凌虐;哀声(来自√šāwaʿ「大声求救」):他们凄厉的呼喊回荡在四围的山间。
以拦(6节)在巴比伦以西,在以赛亚的时代一直与巴比伦合作,抵抗亚述。吉珥:地点不详(摩一5,九7;不是十五1的摩押之城)。带着……揭开是确定的完成式(见3节)。箭袋是进攻的武器之一;盾牌作防御用。中间为活动的军力,战车、……马兵。这里刻划出优良的军备,让人无法逃脱:谷(7节)或许可以遮蔽逃跑的人,但却已被占满,而城门则一直被监视。面对这一切可怕的事,而说这是主的日子(5节),必然会令有心人起疑。难道这些都出于神吗?祂真会这样作吗?这些问题都很有道理,也无可避免,但若给予负面的答复,就不符合圣经。伯示麦的人(撒上六)莽撞地擅自「观看」神的约柜,以致丧命,但他们没有质疑神审判的公义──表面看来,这是个小小的错误,但是却招来如此的审判。他们没有问「为什么?」只是在那位圣者前战抖,说:「谁能在上主,这圣洁的神面前侍立呢?」(撒上六20)我们的怀疑乃是对圣洁不敏感的结果,也不了解「罪的工价乃是死」的事实,这个真理确之凿凿,但是应用出来时,常会令我们受不了,而想找脱身的借口。
8~14. 分为两部分,互为对比,标记为当那日(8b、12节),是指
8. 防卫……遭剥夺(和合:去掉……遮盖)的翻译尚可,但是直译更佳:「他除掉犹大的保护遮盖」。西拿基立的攻击暴露出犹大的软弱──虽然它曾与人结盟,在此之前又作了准备。希西家用两个字作总结:「无力」(三十七1~3)。但这件事的背后却是神的旨意,要试试在希西家的领导下,他们会走信心之路,还是世界之路(申八2~5)。历代志下三十二1~8是对这里非常适中的评论:他们将军事的办法放在祷告与信靠之前。
9~11. 耶路撒冷供水的细节不太清楚。水源为东边的基训泉。早期的时候,它与城内的一道沟相连(撒下五6~8);后来有一覆盖的沟渠(七3),供水到以赛亚所谓的旧池中。这个沟渠暴露在外,让亚哈斯非常担心,因为这座城固然立于牢不可破的位置,但却可能因基训的水被切断,而「干掉」。不过,希西家却非常主动,在工程上相当灵巧,打通隧道,引水入城(王下二十20;代下三十二2~4)。聚水池可能是由隧道供水,或许这就是下池(9节)。王也建了城墙。两道城墙(11节)可能是在大卫原来的城墙外缘加盖了一道新墙。但庞大的工程──隧道──与为了巩固城墙而作的牺牲(10节),只是徒然加重了不可赦免的罪(14节),更加显出人定意要靠自己的能力,要自给自足。在有墙有水的情况下,还需要什么信心!可以仰赖自己的时候,何必还要仰望神(11节)!可是,作这事……从古定这事,这两句话讲的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耶路撒冷是神所选择的城(申十二5;王上八29)。诗篇一三二13~18讲到神的选择,以及祂的一切供应,包括宗教的礼仪、王朝,和克敌致胜。神对耶路撒冷水源供应所受的威胁一清二楚,可是这座城是祂所作、所定(「模成」,就像陶匠一样)的。祂没有让它缺水,但祂却刻意如此安排水的供应,以致住在耶路撒冷一直是信心的挑战。希西家的隧道违反了信心的原则,就是神对这座城原先的想法和设计。
12. 主,万军之上主:见第5节。这个头衔道出神子民力量的真正源头。与神比起来,城墙和水道算什么?因此,每逢遭遇危机,最重要的是立刻就近神,彻头彻尾的悔改(珥二12以下)。头上光秃、身披麻布是外在的表现,代表内里真实的哀痛。
13. 以赛亚转向第2节所谈的事,说明为什么他对他们的欢愉如此反感:他们是在称许人的作为(8~11节),和神的心意反向(12节)。明天要死了:这些话非常不可能是他们说的,因为,他们既有墙有水,所思所想就必然与此反向,自觉十分有保障。先知不是在报导他们的话,而是讲出他们的态度(参二十八14~15的注释)。他们既否定属灵生命的重要性,便是肯定如果他们所作的不能带来拯救,就别无他法了。
14. 这节经文非常沉重,从用字与内容都可看出。将这事启示在我耳中,直译为「已经在我的耳中揭示祂自己」。以赛亚强调客观性(启示从外而来)、权威性(是神亲自启示)、领受性(人耳真实的运作)。罪孽(ʿāwôn)指堕落性情中罪的真实性,见六7。赎(√kāp̄ar;和合:赦):因完全付清而得撤除(六7)。如果人不说「祸哉,我灭亡了!」(六5)撒拉弗便不会奉差遣,展开怜悯之旅,飞向罪人。不信的罪──不仰望神(11节)、不悔改(12节)、完全倚赖人力自救(8~11节)──是不可赦免的罪。这整段乃是一套组合,将靠信心得救和靠己力得救作成对比。
当时的范例(二十二15~25) 参第二十二1~25注释的前言,书版190~191页。靠信心或靠自己的努力,这个决定不仅是个人要作的,也是全国要作的。以赛亚在此提出两个案例,藉以呼召当时的人来检验自己的情形。此外,倘若舍伯那和以利亚敬是三十六3、11、22与三十七2所提到的人,他们也成了以赛亚中间阶段的应验,旁观者可以看出,神的话就在他们眼前应验了。
15~19. 是讲舍伯那,一位「靠自己」的人。这几节分为两部分:15~16节,神对舍伯那的反感;17~19节,神将如何处置舍伯那。
15. 主……:见第5节。神在全地工作(5节),也在个人身上工作。家宰(sōḵēn):别处只出现过一次,指大卫的侍妾(王上一2~4)。这里故意用此词,有贬损的意味,指阿谀奉承的态度。或许译为「马屁精」更恰当。掌:如王上四6;代下二十六21。这显然是很重要的职位。
16. 你在……作什么?这句话和1b节的开头完全一样,带着轻视的口吻,直译为「在这里你拥有什么,谁算是你的?」质问的片语式用法,暗示就舍伯那本人(「什么」)和其传承(「谁」)而言,他并没有资格用如此豪华的方式安排自己的墓地。73
17~18. 在自己眼中,他是位「大」人物(有力的人,和合本将此字指上主),极有分量,但是对神而言,他不过像一个球,将被抛到远处。像舍伯那这号人物,很可能在西拿基立的某次侵袭中被带到亚述去。任他如何努力,想把自己的光采带到未来,甚至超越坟墓(16节),可是绝对办不到。同样,他现今的荣华──直译「你荣耀的马车」──也不堪一击。这种自以为了不起、只顾自己的臣仆,对王室是一种羞辱。
19. 这里转为第一人称,而下面以利亚敬的事亦然(20~25节)。因此,这一节是两者的桥梁。
20~25. 是舍伯那神谕的倒影:20~23a节为神将如何对待以利亚敬;23b~25节为神对以利亚敬的警告。只要一有权柄(20~23节),他就很容易落入靠努力得救的陷阱:他整个家的未来似乎都系于他身上。他们会仰赖以利亚敬、他的地位和权柄,以此为保障。
21~23a. 外袍……腰带是表明职位的服饰;政权是职位所拥有的地位与实际的权柄;父是运用权柄的方式;钥匙是作决策并运行的权柄;钉子是「钉帐幕的钉子」(除非上下文另有说明,如:士十六14),牢牢地固定于坚固处,把国家的帐幕拉稳,可抵挡强风。
23b~25. 所以,以利亚敬显然是肩负许多重责大任之人。他有权柄和责任要把事情办好;百姓需要他如父亲般的照顾,整个国家的结构需要他来把持住。因此,一切都有赖于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何,以及他要别人如何来看他。领袖的地位可能让人以位居显要为傲,经营国家利益可能会转为图利自家,关怀百姓可能会变成蕴育一批「跟屁虫」;非但如此,信靠的对象更可能从神变为人。个人不足以自给自足(舍伯那),同样,个人也不能成为别人的满足(以利亚敬)。NIV 把这几节译为预言。但把它视为假设,则更为生动:「然而,倘若他变成……而他们倚赖他……到那日钉子将挪去……」权柄的腐化会诱使以利亚敬自以为了不起,以致接受人的谄媚。松脱(和合:压斜)……砍断:内部的不足(松脱)和外在的力量(砍断)会造成崩塌;因为惟有神才能供应一切的需要,祂不会让任何人越俎代庖。惟有祂是万军之上主,并且祂已经决心──「因为上主已经说」──持守单单信靠祂的原则。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