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二十八章
D 历史之主(二十八~三十七)
这几章成为以赛亚「中间阶段应验」(见如:十四24~27,二十1~6,二十三17~18)最伟大的部分。当以赛亚的门徒(八16)听见他在十三至二十七章的教导,说「到那日」全世界都要成为一个子民、单单敬拜神,他们必定像我们一样,忍不住要问一个问题:这究竟是痴人说梦,还是真正会发生的事?无论如何,以赛亚在二十八至三十七章正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二十七12~13提到以色列、埃及和亚述,成为这一个新段落的桥梁;这里反映出的历史,是这几个势力彼此牵扯的时期──换言之,这段时期可以作为神是否掌管历史的试金石,因为从这三个以赛亚用来作末世象征的国家中,可以看出神是否正在掌权。这里的背景是希西家时代的「埃及联盟」(导论,21~22页)。亚述是霸主,希西家在亚述之下不过是个傀儡「王」;米罗达巴拉但,巴比伦那位野心勃勃、即将就位的王,正策划要与西巴勒斯坦各邦结盟;埃及则誓言,一旦反叛的旌旗升起,他们一定出兵。在三十八至三十九章,以赛亚将把这个事件从信心的角度来剖析,他并没有忽视这里所提出的大问题,因为他的任务乃是要反对希西家疯狂的幻想──以为可以凭军事来解决问题;他坚定地提出另一个方案──信靠神的应许。但是在这几章中,大部分时候信心的问题只是背后的布景;以赛亚带我们经过整个事件,以显示真正的能力在哪里──其实是在全权的神手中。
这个段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有六段「祸哉」经文(二十八~三十五;见二十八1,二十九1、15,三十1,三十一1,三十三1);第二部分,三十六至三十七章,记载了西拿基立与耶路撒冷在主前七○一年的事迹。这六个「祸哉」段落的安排很重要。我们仔细研读便会发现,其中为两两成对(第一与第四、第二与第五、第三与第六),非但如此,还有一条线索,可称之为「故事大纲」。二十八至二十九章没有提到别国的名字,只是其神秘的标题指向埃及联盟,而从字里行间亦可读出此意。这几章的目的(如一至五章)是说明神在历史里工作的原则。第三十至三十二章则陈述事情的实况。我们看见埃及和亚述的名字;不过,以赛亚愈多讲到历史的事件,就愈容易连系到末世的光景(如第七至十一章的情形),因此我们读到,在亚述的倾倒之后,紧接着便是弥赛亚的国度。最后,第三十三至三十五章则全是末世的情形(如二十四~二十七章):王的来临(三十三章)、宇宙性的胜利(三十四章),以及赎民来到锡安朝圣(三十五章)。
i. 六个祸哉(二十八~三十五)
a. 第一个祸哉:神的话语和神的目的(二十八1~29)
这一段是由三个小段织成一幅图画。一开始,以赛亚用了一段信息,是撒玛利亚尚未于主前七二二年失陷之前,他向这城所讲的一段话(1~6节)。当耶路撒冷商量要与埃及结盟之时,这段话成为与它(7~22节)作比较的基础。接着,以赛亚采用了「智慧」文学作者的笔法,思想如何分辨神的道路(23~29节)。
撒玛利亚:出人意外的盼望(二十八1~6) 撒玛利亚山(王上十六24),山上的城是其冠冕,在此被描述为一个戴花冠的酒徒,他的时候已经满了(1节)。神将毁灭撒玛利亚,祂的力量有如暴风(2~3节),速度有如吞吃熟透的无花果(4节)。但是,这名酒徒的冠冕将被真正的冠冕取代(5节),这座不堪一击的城将来却要变成既智慧(6ab节)、又强壮(
1. 祸哉(hôy)可能是一句招呼的话(五十五1)、一种表达忿怒(一24),或同情(王上十三33)的方式。这一个系列的整个思绪,是呼召人来到审判的法庭。撒玛利亚直接遭指控,罪名不是放荡(参:摩四1,六6),而是高傲,这是他们会自满、放荡的原因。然而这花即将残:好时光快要退出了。
2~4. 这里用两幅自然景观来描述该城彻底的毁灭。第一幅是一场风暴,有冰雹、暴风,和「倾倒下来的水,极大的洪水」(直译)。主(ʾadōnāy)强调神的全权。有一位,这写法隐蔽了要来之征服者的名字(亚述),因为以赛亚在这里所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原则,不是事件本身。所以,每当骄傲使人不关心道德,只想在今世放纵情欲,那位全权者就有祂的办法,会使人倾倒。第二幅图画是一位路人,他看到一颗早熟的无花果,已经可以吃了,他连思想的工夫都不花,顺手就摘下吃了。吞吃,在此是按字面解释,但经常用来象征全然消失(三12,二十五7~8)。因此,第一幅图是讲撒玛利亚会被怎样的势力消灭;第二幅图是讲它的毁灭何等容易、彻底。在这一切的背后,一方面是那位真正掌权的神,而祂既能完全掌握自然界最强大的力量,便能掌握历史上的各个权势;另一方面,这件事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骄傲的罪。
5~6. 在以赛亚书里面,盼望常会突然出现,出人意料。撒玛利亚一消失,被审判淹没(2节)、吞吃(4节),立刻就出现一日,那时它将会改变。因此,这里乃是运用另一个原则:神会运行公义的审判(1~4节),但并不会更改祂的应许(5~6节)。荣冠、华冕都是第1节用过的字,但这里则与神相连。祂会在自己里面、用自己的力量,化解罪所行的一切恶事。余剩之民:见八9~22,十20~23。第6节采用2~4节军事倾覆的图画。从前他们软弱,不堪一击,但将来会有改变:首先,会有一位真正的王。公平和审判是同一字,意思是「在凡事上都有正确的判断」,有「拨正事务」的能力,即一26所预言未来锡
耶路撒冷:不可逃避的话(二十八7~22) 耶路撒冷(就是这)与撒玛利亚有可怕的类似之处。在撒玛利亚,放荡是由骄傲而来;在耶路撒冷,酗酒(7~8节)的结果,是丢弃神的话。这是对人类状况准确的分析:自满化成自我放纵,继而产生自足。
7~8. 这几节让人觉得以赛亚彷佛在目睹这幅景象,而他所写的希伯来文,更捕捉了醉汉举步蹒跚、东倒西歪、呕吐无状的情形。是否三十1以下所记的使者回来了,挥舞着和约,为与埃及的结盟(见18节)兴奋不已,而这正是庆功宴上的光景?连官方负责神话语的人也随波逐流。先知原是神启示(默示)的直接媒介;祭司则应当把真理与百姓的生活相连,让他们能作决定(和合:审判;玛二5~7),但是他们私下如何(7cde节)、事奉时也如何(7fg节)。肉身的酗酒削弱了灵里的领悟力。灌醉(和合:被……困)是「被吞吃」(见4节)。他们竟以为是自己在吞酒!
9~13. 似乎也是在记载实际的状况:酒徒在绕着儆醒的先知打转。他们讥讽他的事奉像小孩一样(9~10节),而他回答道(11~13节),他们所瞧不起、视为像小孩一样的,却是神不可逃避的话,像对小孩一般清楚的说出。
9~10. 断奶……离怀:托儿所的年龄!那些世故的政治家,活在他们所谓的「真实世界」里,以赛亚所发出的呼召──安息于神(12节),信赖祂的应许而立稳(16节)──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的「智慧」在于计算战车的力量,不在于祷告和信心。命……令:分别是 ṣāw 和 qāw。前者可能是来自√ṣāwâ「命令」)的名词;后者的意思是「直线」(王上七23)。因此,讥讽者可能将以赛亚比作耐心教小孩子的老师,逐步教导,一次教一丁点儿,这里一点,那里一点。
11~13. 可是,有可能命……令(10节)这几个字是故意没有任何意义的字,像是对婴孩发出的肯定之声。这解释颇符合以赛亚的回答(11节)。他们是否以为他的事奉乃是一堆无意义的声音?这正是他们会听到的──从外邦入侵者的口中!因为,不错,未来神要说话,可是倘若神所说可以明白、非常简单的话遭到拒绝,祂的审判就会临到称为祂名下的子民,就是让他们进到听不懂的状况中(林前十四20以下)。
安息与舒畅(12节),三十15解释作归向神,在祂里面得安息,这正是像孩子一般简单;而他们却说这样太孩子气,不能采用。以赛亚坚称,无论问题多么严重、威胁多么厉害,信心才是解决的办法。他们却不肯听:希伯来文不单指拒绝聆听某个信息,更是指「他们连听都不要听」。他们根本没有预备要顺服神的声音。被拒绝的单纯之言(10节),变成了征服他们之人残暴、难明的话(13节)。拒绝神的话,并不能逃避它。
14~19. 为从9~13节导出的结论。既然神的话必须有出路,所以(14节)人为求保障所作的一切安排都不会成功(14~15节);神已经提供了真正的安全(16节),祂不会容许人有别的机会(17节)。现今要听(14节)、要来信靠(16节)的邀请还在,而在这邀请之外,别无拯救的机会。
14~15. 亵慢的人(√lîṣ):藐视属灵真理(诗一1;箴十四9)、肯定自己(箴一22)、不听劝教(箴十三1)、高傲自夸(箴二十一24),已无可救药之人。以赛亚放在他们口里的话(15节),乃是他们实际曾说过之话的真正含义。立约与结盟是指与埃及的盟约,他们以为这能保证背叛亚述必定成功。可能他们所说的,是与法老立约,与埃及结盟,但对以赛亚而言,他们却无异在为自己的死亡证书歌唱!涨漫鞭笞(和合:经过),这是混合的比喻,讲到鞭笞和淹没,指亚述的入侵(见八6~8)。他们或许会说:「如果亚述入侵……」而以赛亚把他们的话变为:你们不能逃过鞭笞,避过洪水!谎言……虚假:前者(kāzāḇ;五十八11)是与可靠反向的欺骗;后者(šeqer;王下九12)是与真理反向的不实。以赛亚说,埃及的应许正是如此!
16. 所以重复了14节的所以。那里肯定了神所说的话,这里再强调祂所作的事(参:彼前二4~8a)。锡安……一块石头:石头可能指神自己,祂拣选了锡安,来住在其中(八14);不过,它也可能指大卫的宝座,就是神应许的中心(诗二6,一一八22);或许,它亦可译为「一块石头,就是锡安」:这蒙拣选的城是神的同在及应许的宝库。无论如何解释,主要的概念是相同的:应许已经赐下,神的子民应当按照这个基础来生活。试验过的(直译:试验石),或是指经过试验的石头(因此很可靠),或是指在测试该石可否作为根基,还是必须要去找别的。着急(√ḥûš),在以赛亚书里面出现二十次,总是有「赶紧」的意思。这里是指「空着急而无进展」,好像「原地振翅」──与信心之路的安宁正反向(12节,七4,三十15)。
17~19. 准绳与线铊分别是测量水平面与垂直面的仪器。神的工作会精准地进行,采用祂圣洁的原则(公义),并作正确的应用(公平;参一21)。暴风(冰雹)和洪水(大水……漫过)看来似乎不会辨别善恶,但事实不然,审判会按公平临到。避所……藏身之处……约……盟:神不会容忍人以别的方法取代祂的拯救之道。涨漫……鞭笞……打下来(和合:践踏):以赛亚把不同的比方放在一起;打下来是「践踏之地」──洪水、鞭笞、加上野兽的来袭!人类若用权宜的办法来代替神的应许,就必如此灭亡。
20~22. 这一段用两个说明(20与21节都以「因为」开始)来解释为何惊恐在等着他们,并且提出最后的呼吁(22节)。第一,他们拒绝了神所提供的安息(12节)。他们既要自己铺床,就要睡于其上──可是他们将发现,人的办法是不够用的。床榻短,使人不能舒身……:整个安排不能带来安适,也不充分。第二,神曾为他们而运用的征服能力,将转过来与他们作对:神的临到是陌生的(和合:非常的),祂要作外人所行的(和合:奇异的)事。毗拉心和基遍谷是回顾塞缪尔记下五17~25和历代志上十四8~17。神巩固大卫的王位,是以击败非利士人为记号。这是全国安稳的踏脚石,使锡安得以坚立。而远离神的话最深远的后果,就是惹动神的敌意。凡拒绝神赐给锡安之应许的人(16节),会发现自己得到的,乃是同等分量的忿怒。第三,最后还有一个呼吁。嘲讽(和合:亵慢)是对那些亵慢者说的(14节),两个字都来自√lîs。绑索更结实:个性由选择塑成,或好或坏。如果他们不断以讥讽的态度藐视神,就会来到无可救药的地步。罪人成为他们建造自己灭亡的工程师,因为他们一直不加思索地作错误的选择。改变总是迫不及待的事,因为神不会把灭绝的命令无限期拖延。惟一逃避神命令的办法,是逃向祂。
明辨的神(二十八23~29) 我们当如何来了解耶路撒冷的命运呢?第一个祸哉的枢纽,是撒玛利亚(1~6节)与耶路撒冷(7节以下)的比较。在撒玛利亚的个案里,审判(1~4节)突然间变成意想不到的盼望(5~6节)。那么,耶路撒冷是否也有盼望?以赛亚用两则农业的比喻来回答(与2、4节两则自然界的图喻构成括号):23~26节是撒种的比喻;27~29节是收成的比喻。
23~26. 犁与耙厉害的开垦动作,是有目的的:这是撒种之前的必要步骤。动词撒、播、种暗示的分辨动作;每一个种子都妥善处理,并放在它的地方(或,可能指「按行列」)、在它的指定地(和合:定处),和田间(和合:田边),亦即,置于适合它生长的环境中。这一切都是神的指示和教导(26节)。
27~29. 以赛亚从自己的观察作出结论:农夫各按其道的作法,是出于神的教导;不过27节开头的「原来」,暗示他在撒种比喻里的要点,要藉收成的比喻来说明。大锤(和合:尖利的器具)、车轮、杖、棍是收取不同农作物所用的各种工具。大锤是一种很重的木制平台,底下钉着尖石或铁器,上面加上重量,来回拉动,辗碎谷子,以备筛选。谷(和合:作饼的)当然必须磨碎。虽然看来残酷,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否则就没有收成;但这个过程不会永久(和合:常)。若过度,就会把谷子辗坏。这也是出于上主,不过这件事不只说明了农事应当如何进行,而是由此可以看出神的谋略奇妙、智慧广大。奇妙(六6),意思是超过人的能力、超自然。智慧(tûšîyyâ;伯五12,六13;箴八14;弥六9),是有远见、作计画,因此是能得到结果的智慧。
所以,当我们从第一个祸哉(二十八1~29)转到第二个(二十九1~14)时,必须有这个认识:耶路撒冷(好像撒玛利亚一样)会被耕耘、压碎。神的车轮和马匹会踩于其上。但这一切都有目的;压碎的程度也会受到约束──到神得着满意的收成为止。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