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三十四章
第二次的普世宣告:最后的审判(三十四1~17) 这个主题是在第六个祸哉中可想而知的。前言里(三十三1~12)曾提到拯救(1~6节)和审判(7~12节)的题目。前者由第一次的普世宣告阐明(三十三13~24),后者便在此陈述。
1~10b. 审判属于神。以赛亚首先向列国和众民发出呼召,要他们侧耳而听(1节),接着便宣告神对天和地的忿怒(2~4节),祂的刀临到以东(5~6d节)、祂的祭在以东(6e~7节)、祂会为锡安伸冤(8~10b节)。在希伯来文中,这几小段都以「因为」开头,并以相彷的字来宣告:神「有忿恨」(2节)、「有刀」(6节)、「有祭」(6e节)、「有日子」(8节)。
1. 按圣经的惯例,神向世界所说的第一句话,并不是来听未来审判的呼召。第一个呼召乃是来听罪的情形(三十三14)、神律法的标准(三十三15),和赦免的信息(三十三24)。世界必须听神为锡安所作的事,因为同样的拯救会延伸至地极(诗九十六~九十八)。但是,人若不听「福音的呼召」,那刑罚──神的审判──依然不改,世界也必须听这个信息。
在2~4节中,审判是由神的本性发出(忿恨)。倘若神不是圣洁的神,而祂的圣洁不是积极反对罪与罪人的力量,就没有拯救的需要(罗一16~18)。地(2~3节)和天(4节)在这最后审判中都遭牵连:列国(2节)、个人(3ab节)、环境(
2. 开头有一个「因为」。这是对普世呼召的第一个解释。忿恨(qeṣep̄):其名词,参五十四8,六十10;其动词,参八21,四十七6,五十四9,五十七16~17等。这是忿怒的猛然爆发。烈怒(ḥēmâ),「热」,指它不变的敌意。灭尽是√ḥāram,这是名词 harem〔按:指(回教国家的)闺房或后宫〕的来源,指隔离之地。在审判的情境里,是指移除的东西,不再让人碰触,因为它太恐怖,必须立刻交给神来处理。名词 ḥerem 出现于第5节(参十一15;民二十一2;书二10,六17~18)。最后,杀戮是指因罪致死,罪人之死。
3. 尸首:神固然是恨恶罪而爱罪人,但是若罪人拒绝「福音的呼召」,就会承受罪所应得的刑罚,此时就不再有罪和罪人的分别。融化:这是直译之意,由于被杀之人血流如洪水,地被这个新的恐怖成分侵蚀。
4. 这里只提到天上的「结构」(并非天上的「众军」,二十四21,二十七1)。整个宇宙都被人的罪污染。消没:「衰变」、「腐败」,内部的腐化作用,导致败坏。卷起:神决定故事到何时退出,把书本合起来。内部的腐化,与外面决定写上的「终结」相配合。跌落(「淡出」)……枯萎……凋零(和合皆为:残败):内在的生命力消失了;而收成的时间亦到,要进行收割了。
5~6d. 以东是代表的例子。尽管以扫本身并没有长存敌意(创三十三4~16),但两族关系的恶化,起因仍是他和雅各布(创二十七41),到了民数记二十14~21,世仇的模式已经定型。扫罗与以东争战(撒下十四47)。大卫是惟一制服以东,使他们进
6e~7.
8. 报仇:神的圣洁所要求的祭(6e~7节),也是人的罪所当得的报应。为锡安的争辩,这点成为神要献祭和报仇的第三个因素。锡安有理由敌对以东,而这份仇可以留给负责报应的神来运行。
9~10b. 成为整个审判图画的结尾,其中首先提到大地焚烧的景象,证实圣经的观点,即环境最大的威胁乃是人的罪;其次提到的是永久的结果,昼夜……永永远远。这个思想形成一道桥,伸入本段的第二部分。
16~17. 这几节是最后的呼召,复数的祈使语和第1节相呼应,成为整段的结语。我们读到未来可怕的审判时,由于本身对圣洁的了解模糊,道德勇气也衰退,所以很可能会说:「才不致如此!」我们也像当日以赛亚的听众,需要这里严肃的提醒,将来必定会如此。伴偶所用的字与第15节相同。准绳回应了11节的比喻。将来的情形必如前面所述!口……灵……手的顺序,保证整个事件会按神的话语成就,靠祂的能力实现,并藉祂亲自直接的干预来完成。书:这里没有提到其它的经文要人去查考。是否我们可以将以赛亚的意思解释为「来读……」,即,在圣经里有一些经文可以支持上述的话?或许我们可以将连接词 kî(NIV 未译)译为「并要读,因为……」。若是如此,以赛亚便是呼召我们要熟悉所写下来的神的话,尽心查考,理由为,祂所讲的话,就连最微小的细节──甚至飞鸟与走兽──都会由祂的灵来实现、由祂的手来应验。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