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六十章
b. 世界之城(六十1~22)
这首诗默想亚伯拉罕的事迹(创十二1~3),即其中所提,为他祝福的必定蒙福,咒诅他的必受咒诅。同样,未来荣耀的锡安(参二2~4,四2~6,二十五6~10a,二十六1~6,三十五1~10)会决定世界的命运(12节)。地理上的锡安绝对无法安顿前来聚集的世人和其羊群;以赛亚是运用他所熟悉的言词,预告希伯来书十二22所提现今的锡安,和启示录二十一9~25所提未来的锡安。
神在锡安(六十1~3) 这里没有立刻提到城的名字,但是第1节之后的阴性祈使语,是在回顾五十九20的锡安,并展望14节的锡安。
1. 上主的荣耀之光,一方面是客观的事实(兴起;直译:闪烁),新的黎明,一方面亦是主观的经历(你的光;参九2)。这光的赐予,是让人享受(「起来」,五十二2),也让人经历到改变(发光)。
2~3. 不仅如此,神在锡安的荣耀与世界的黑暗有关,这黑暗遍及各处(大地),捆绑所有的人(万民)。光在锡安的发出,就是黑暗消失的开始;最终的目的,则是要吸引全世界,使其蒙福(3节)。万国……君王:对立的组合(受治者与统治者)是指整体的片语用法;参四十九7,五十二15,及五十五1的普世宣召。神先从祂的子民开始,目的是要覆被全世界(诗六十七1~2)。
世界在锡安里(六十4~9) 巨大的吸引力──典型的旧约强调用语,指赢得万国的方式(二2~4,申四5~8)──产生了作用。锡安因着前来聚集的群众而得荣耀(4~5节),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会蒙悦纳,成为敬拜神的信徒(6~7节),他们会发现,他们所渴慕的一切,都能在祂里面得到满足(8~9节)。若把这个异象限于(甚至连于)从巴比伦的归回,便是没有仔细听以赛亚究竟在说什么。他乃是看见全世界都在行进,甚至有人经由海道前来(9节)。
4. 众子(亦见9节,参四十九18)和众女的说法,是用圣经传统的「分类法」来看世人(四十九22~23):一部分是祖先属于锡安,但需要被带回到神面前的人(四十九5~6),另一部分是从「外面」世界被吸引来的人(约十一52),两者构成了整个亚伯拉罕的信心之家(罗四11~12)。但是,前面的众人(直译:他们所有的人)是指第3节的
5~7. 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让锡安快乐无比:第一,这一大群人带了朝圣的礼物归你(
8~9. 如云……巢(和合:窗):前者是描述速度,后者是指归家与安全(诗八十四3)。众海岛,见十一11,二十四15,四十一1,五十九18;仰望我,直译「等候」(四十二4)。世人的期望──无论他们自己察觉与否──都只能在以色列的圣者中得到满足。他们来朝贡,不是带来自己的看法,而是带金银为礼物,表明顺服、朝圣、献身,一切都是为上主的名。这里并没有暗示说,他们的宗教也是真理的一部分;他们乃是来到可以得着真理的地方(二3),来到神面前──祂的名代表祂对自己的启示,这只能在锡安找到,而在其中,他们发现了神所赐的「荣美」。他施(二16,二十三1)可能在西班牙,若是如此,以赛亚便是在第7节提到的范围之外,又加上了西方;不过,无论如何,船只都代表海运,加上前面的陆运,使群众聚集的画面显得更加完整。
天命之城(六十10~14) 这一段是此一伟大锡安之诗的核心。第10和14节主题相同,国际间共同努力来造锡安;11和13节带我们进入复兴之城的内部,它的城门一直敞开,表明安全无虑(11节;亚二4~5);神的圣所代表祂至圣的同在(13节)。中间的12节,以锡安作为命运的决定因素:远离锡安便是自寻死路。
10. 外邦人:直译「陌生人之子」;参,14节以「苦待你人之子」作为后面的括号。建筑……服事不是指奴仆的地位,而是自愿服务的证据。他们都是整个团体的成员(7节),在尽他们的本份。曾发怒……怜恤:根据第3节,他们是受锡安的光吸引而来,而第9节说,他们是因神的名而来;第3节是图喻,第9节是概况,第10节则是细节。这就是吸引他们的光,是他们必须认识的名──这位神已将怒气转为怜恤(十二1~2),直译为「在我的怒气中我击打你,而在我的恩惠/接纳中,我已经怜恤了你」。怒气是真实的:qeṣep̄,爆发的忿怒(三十四2,五十四8),不过它已被「涨溢的爱」,怜恤(五十四7),所取代。
11. 开放的城门必定是讲到安全,不过这里提到的理由为,进城的人络绎不绝。被引导在胜利的行伍中(和合:牵引而来)可能是正确的解释。直译为「他们的王随着被引导」,可能是一幅俘虏的画面(四十五14),这当然代表甘心的臣服;不过这里简短的笔法更可能指「他们的王在护送之下」,他们前来时仍保持自己君王的身分,周围有侍从,可是却成为甘心臣服锡安的附庸。
12. 邦(gôy)……它(直译:诸邦,gôyîm;和合未译,只接「就」):这个字一向指神子民以外的世界。不过,定他们有罪的原因,不是因他们的地位为外人,而是因他们拒绝尊崇锡安:神的光(3节)在那里,但他们不受吸引,祂的「名」(9节)在那里,但他们不要来认识,祂的怜恤(10节)在那里,但他们不在意祂忿怒的威胁。他们自己选择的命运,是全然荒废。
13. 以赛亚是用所罗门圣殿的记载,当时西顿人被征召,因为他们工夫最好(王上五2~9)。我的圣所:不再像现在一样,是遭难者寻求庇护之地,而是「圣所」──它的圣,是为了(也是因为)住在其中的圣者(王上八12~19)。脚:即,「神的脚凳」,是超越之神接触大地的所在。此处这所在乃是至圣所(在哀二1是锡安;在代上二十八2及诗九十九1~5,一三二7是约柜;在赛六十六1,是大地本身)。
14. 第10节的思路为甘心的服事,此处的重点为角色的互换:苦待你的,「那些羞辱你的」,如今自动前来屈身就你。他们曾让你处于最卑微的地位,如今他们却甘愿自己如此,以进入锡安的特权与喜乐中。惟有恩典的得胜,才能作到这一点,因为让人这样乐意臣服的,不是锡安,而是人看出上主在祂的城中,而祂展现了自己的真貌,为以色列的圣者。
锡安的改变(六十15~22) 在15~16节,三方面的拒绝(撇弃、厌恶、无人),与三方面的改变呼应〔引以为傲(和合:荣华)、奶、救主〕;这种名声与命运的改变,只能由神的作为来解释(16cd节)。在17~18节中,锡安在物质(
15~16. 无人经过:即,大家都避开。永远……累代:前者是时间的继续,后者是人类经验的继续。吃……吃奶:享受最美好、最慈爱之眷顾的图画──母亲亲自的给予。万国,从前排除在外,如今被带进来,他们在锡安找到神的爱(10节),为它甘心付出。吃君王的奶:世上最伟大的人物,在救恩之城中(
17. 耶路撒冷过去最好的(王上十21、27),相形之下大为逊色,显示未来何等荣美,各样事物都变为更好。和平:社会的改变也与物质的改变相呼应。这里的平安,是指成熟、和谐的社会,治理与福祉等于同义词──这里的希伯来文,和平与官长(应当为「政府」)是同位格,意思是可以互相定义;当说「和平」/福祉的时候,就等于说「政府」,反过来亦然。公义是与神的公义性情与期望相符的事。监督是「监工」(出三7)。过去在压迫之下最恶劣的样式,会变成神所乐见的最佳榜样。
18. 强暴特指侵犯个人的行为;荒凉和毁灭在这里是指破坏良好社会秩序的各种力量。拯救……赞美:见二十六1~3。这两个字互为平衡。拯救是神所成就的;赞美是我们的回应。神的拯救之工使锡安有保障,我们与祂和谐而欣赏的关系则彷佛城门,将一切有害之物都排除在外。
19~20. 在从前的受造秩序中,生活受到夜与日的刻板治理,而日与月是否发光照耀,常难以预料。但在新的救恩秩序中,治理的原则为神永不改变的同在。光……荣耀(直译:美丽):神会光照祂的子民,使他们变为荣美;将他们沉浸在祂的光中,改变他们,成为祂的样式。前者是以持续光照的应许来说明(
以赛亚已经检视过名望(15~16节)、社会(17~18节),和环境(19~20节),最后,在21~22节中,他谈到百姓:他们在神面前的地位(
21. 义人:与神的关系正确,导致性情和行为的公义。得地:以赛亚用他所知道的,来预言他所预见的。他是否知道,这类有关地业的预言会实现(不是相抵触或被修改)在「不属于这世界的国度」中实现?(约十八36)或许他是知道的,因为是他预先看明,利未的献祭制度的真义会实现(不是相抵触或被修改)在仆人代替性的死中(五十二13~五十三12)。无论如何,他所用的词汇与说明,乃是神对应许之地的赐予(申六18~25,二十八63~64;撒下七10)。公义完全实现,产业就有保障(罗五1~2、21)。栽子……种……手:他们能够享受公义和稳固,背后为那位神圣的园丁细心的工作。以赛亚(十一1,十四19)曾用栽子(和合:苖)来讲弥赛亚王,和一位被拒的王(别处仅在但十一7出现过)。在天上的锡安(来十二22),所有的居民都会像他们的王一样,这位王现今将他们置于所在之地(种),使他们成为当前的样式(工作),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祂自己的目的,使我得荣耀(直译:美丽)。与王相像,便是与神相像。
22. 至小的……千倍……微弱的……强盛:五十一2也提到一位至小的成为千倍和国。以赛亚是在前瞻亚伯拉罕应许的最后实现(后来约翰在启示录七9~17又写到这情景)。速成这事:即,不延期,不受拦阻,按照祂早已定下的时间表(彼后三18~19)。不过这个动词也可以指「享受」(传二25),如此,它则是表达一项美好的真理:当罪进入世界时,神所失去的喜乐(启一10、12、18、21、25、31),将重新出现在新的锡安和其百姓当中。以赛亚对这两种含义一定都很清楚,我们不需要二择其一,可以用感恩的心采用两者,以显示圣经真理的丰富。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