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Ⅳ 关于以色列及耶路撒冷之罪的神谕(十二1~二十四27)

  本书由开始至此,主要还是反复讨论耶路撒冷将有灾难的信息。以西结藉着象征性的举动、异象及神谕表达了这个信息。他描述了耶路撒冷宗教及道德的罪,这些罪为耶路撒冷带来了灾难,这样它的厄运便显得合理了。现在有一连串新的行动及神谕,目的在回应百姓对此可怕情景的反对声音。这一段以今天的用语可以叫做「对审判的抗议」,只是我们要知道,举出这些反对声音,只为要推翻它们而已。提出抗议的人就是那些说:「我们从前都听闻了这些威吓,但一件也未曾临到我们」的人。或许是那些假先知,主张应许和平与安全的神谕也有同等的权威。又或许是另一些人,以为耶和华抛弃祂的百姓是不可能的:或许为了少数义人的缘故,也许是基于神过去的立约之恩,他们必定得着拯救。无论如何,在回应这些不同的观点之前,先知还有一些象征性的行动要做。请留意,在他的第一个异象记述完后,有第四及五章之演出的预言,同样,在他第二次记述异象之后,有第十二章的预言演出。

A 另外两个表演出来的信息(十二1~20)

i. 被掳(十二1~16)

  这个行动的主要意义是要让以西结那些好问的同胞看个清楚。他们从前曾经围观先知每天仪式般地绑起双手,躺在地上(四4及下),同样地,现在他被吩咐去扮演一个被掳者,给众人观看。毫无疑问,以西结的奇异行为成了被掳之人中间的一项非常话题,而他身边也少不了观看及闲谈他每项细节行为的旁观者。这样,他在提勒亚毕很快便发展了一个最好的通讯系统。

  他的行动包括了两部分:日间他搜集了踏入被掳的长程旅途上必备的东西;然后,当傍晚渐渐来临,他挖穿了他家里的墙,好像在做一个秘密逃生通道,并且穿出去,进入黑夜,肩上搭着他的行装。根据第6节,他要蒙着眼睛作这事,虽然这一点在随后的描述中略去了。

  2、3. 下面的假设是很具吸引力的:在悖逆的家中,他们有眼睛看不见,有耳朵听不见,这是要暗示演出的信息已经传出去了,但尚未受到被掳的人注意。现在神对以西结说话,且表达了希望,或者他们可以看得明白(新译;和合:或者可以揣摩思想)。这里显然与二章3~7节呼应,也有以赛亚书六9~10及杰里迈亚书五21的回响。耶稣的比喻教导法进一步表明了一个原则,就是在服事神的事上,传道者明知他的话将会被忽略,但他永远不能以此作为不去传道的借口(参:太十三13~15;可八18;约十二37~41)。与杰里迈亚一样,以西结也需要被提醒,总会有人可能明白的,事奉主的人有时落在看来不可能的情况,或在某一工作毫无果效,以西结可成为他们的榜样。这样的事工总会有或者他们可以……的因素。甚至结果仍然是负面的,要传讲的责任仍然存在,纵使这样做的惟一理由是要讲明听者当受审判的原因。

  5~7. 这里的墙指的是一个住屋的墙(希伯来文 qîr;与 ḥômâ 不同,那是指城墙),并且表示被掳者的生活已经安顿,他们一定是住在用太阳晒干的砖所造的典型巴比伦房屋中(另参八1;耶二十九5)。虽然这些砖不容易被移去,还是可以用手移去的(7节),这可能表明逃出耶路撒冷是艰难的,特别是西底家的企图,当时他打破城墙,企图救出围城中的人,一如列王纪下二十五4;杰里迈亚书三十九4所描述的。可能提勒亚毕没有城墙可以供以西结更准确地表明他的信息。

  8~16. 象征行动的意义。先吩咐(2~6节)后遵从(7节)的行动次日早晨才解释出来(9~16节)。给人的印象是,甚至当以西结表演出该些动作那天,他自己也不完全了解其中的意义,只知道大概表示耶路撒冷的百姓可能进一步被掳。这里的经文不但印证了这个象征性的意义,也表明他的行动是预言性的,预告要发生在耶路撒冷的君王西底家王身上的事(10节)。124他会在深夜慌乱从城里逃跑。他必蒙住脸一语(12节)可能指他的乔装,在该情况下,以西结可能带上了头盖,以作代表,或是先知预见西底家在利比拉被俘虏他的人弄瞎了眼睛(在第13节中有清楚提及,却看不见那地),此事可能由先知用眼罩或用手蒙住眼睛作为代表。七十士译本用了前一个解释,将第12节译作:「他会盖上他的脸,以致他不能被眼睛所见。」

  13. 西底家会发现,不但尼布甲尼撒的军队反对他,耶和华的膀臂也反对他。他的逃脱计画失败乃至他被巴比伦人俘虏,都是神的作为。至于描述神为猎人(我的网罗……我的陷阱),可以比较何西阿书七12,也可以参考杰里迈亚哀歌一13;以西结书十九8。

  14~16. 第14节谓首领的所有军队及帮助他的(字面意思为「帮助」,抽象的词被用作人身多数词)都被刀剑分散了,这样的语言与五章2节很相近。他们的经历会使他们学到在其它经历永远学不到的功课,就是我是耶和华(15节)。人在丰富的时候不会体会的,有些时候却藉着患难学到了。一如在六章9~10节,七章16节;十四章22节所显示的,神却要留下他们几个人得免……,好使他们见证祂的真理及还祂的尊荣(16节)。只有当他们在列邦中承认他们百姓的罪,才能够显明以色列的神是圣洁和大能的:没有如此承认,祂只会被看为无力保护自己的百姓去反抗敌人。这里以西结显出他为神辩护的心,如果没有他的信息,当时的情况会令祂的名在外邦人的眼中受辱。

ii. 耶路撒冷居民的恐惧(十二17~20)

  第二个动作非常短暂,很难与第一个相比。它只牵涉到先知如何吃在四章9~17节所量给他的有限粮食。他要显出胆战心惊的样子,并说明这是象征将会临到这地的百姓(19节)的可怕暴力和毁灭。这个词语(希伯来文 ʿam hāʾareṣ)经常用来指犹大的农民,好与统治阶层分别出来,特别是指那些被掳的时候留下来的人。125这里的字加上了解释的词语,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地的居民。这一切临到皆因居住的众人所行的强暴。人们所要经受的痛苦乃直接因应他们曾经加在别人身上的痛苦。强暴孕育强暴。如果任何人敢于质疑他的命运,答案可以在他自己身上找到。人的荒谬行径是常常自忖,若是运气好,纵使犯了罪也可能不受刑罚。以西结宣告说,最少在这一次,压迫别人会得到应有的报应。这样做,神会显明祂自己的公义,而罪人终能认识到我是耶和华(20节)。

124再一次留意用的是首领而非君王一词;参导论 Ⅲ,书版29页。

125关于这一词语的详细讨论,见 de Vaux, pp. 70ff. 

B 更正两句俗语(十二21~28)

  现在开始有一组神谕,由十二章21节一直延伸到十四章11节,全部都论及真假先知信息的问题。在旧约时代的先知中,这必是一个切身的问题,对像杰里迈亚和以西结这样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听众并没有就此接受他们的信息。杰里迈亚与哈拿尼雅之间的争论(耶二十八章)清楚地表明了这个问题。这里有两个人说着互相矛盾的话,但表面上都是由耶和华来的话。旁观者无从知道孰是孰非。申命记十八22有一个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看所讲的话会否应验,但这方法太遥远,不可以作即时的指引,而申命记十三1的下半节提到正统信仰测试的方法,对这里的问题并不适切。当时两人言语的较力加剧,直到杰里迈亚宣告了一项死亡预言,结果真的发生了,这就证明他是对的。但这很难每次都发生。

  同样的问题也尾随着使徒时代的教会,在当时,预言是一项灵恩的特征,而假冒者很容易误导人。一些警告和简单的原则再一次提出来作信徒的指引(参:帖前五21~22;帖后二1~3;约壹二18~23,四1~3)。但最终的准则仍需要在听的人中(「属神的人听从神的话」,约八47)及先知的生活中(「凭他们的果子你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16)寻找。

  以西结与他同时代的杰里迈亚一样,有一个不能被接纳的信息要传递:该信息充满警告、无望。无可避免地,他的听众都偏执地反对他,而且轻忽不理会他的信息,因为看不到即时的应验。他们也大可以用申命记十八22来支持他们的看法。如果说以西结的预言是假的太过分,他们大可以安慰自己的良心说:他的话语是要应验于遥远的将来,与现今的日子没有关联。现在以西结就要对付这两种态度。

  22. 本来只是一种看法,现在成了一句巧妙、精简的谚语(俗语;希伯来文 māšāl),而且被正典化了。莫法德译作「时候过去了,但从未有异象临到任何事件」,这译法的意思比 AV、RV、RSV 更好,但仍然缺少了原希伯来文该四个字的力道,该希伯来文表面意思是,「他们延长了──日子(主词),且死了──每个异象。」一个易于记忆的口号可以发出无穷的或好或坏的影响力。

  23~25. 神的回应也以口号的形式出现:「日子(主词)──它们趋近,而每个异象──的话语。」希伯来文的「话」在这里有应验(RSV)的意思;效果(AV、RV)也表示异象中的每个信息的效验。这就是神话语的性质:不会徒然返回(赛五十五11),因为它是活泼的话语,神说了出去,就带有神所有的权柄及能力。虚假的口号、无论如何迎合时尚,终必灭没。虚假的预言也是如此,这些预言藉着可疑的方法散布「顺利」或奉承的信息。占卜(24节)表示假先知用死板的方式获得他们的神谕。他们或摇签,或抛箭于空中,然后研究它们落地的样式,或用其它占卜的方法。该词显然有责难的弦外之音。这一切都会被除去,而且神的话要成就,再不会迟延。长期堆积起来的警告快将变成事实,而且在你的日子,悖逆之家啊(25节),已发出的话将会实行。

  26~28. 第二种态度稍有不同,虽然它的答案是相同的。它比第一种态度较少怀疑,但误以为以西结所有警告的话都属于那遥远的「耶和华的日子」。耶和华再一次的回应是,应许不再迟延。

  本段对于当今主再来的观点非常适切。有些人听见基督徒宣称基督将会返回地上,他们便说,已经过了一千九百多年了,而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所以这个教义可以不理而无恙了。其它人认为,这是一个将来的观念,对于他们现在居住的世界并无关联。两种观点都很危险,因为都忽视了预言的即时性。无论应验是长期的或即临的,领受这些预言的教会都有责任生活在其应验的亮光中。在使徒时代的同样问题,可参彼得后书三3~13。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