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回顾以色列的历史及神对她未来的计画(二十1~44)
不同于弃婴的例子(十六章)及阿荷拉与阿荷利巴的比喻(二十三章),这里所形容的以色列的过去是一个不断反叛神的历史,用的是实际的历史笔法,并无借助于暗喻或比喻。本章追溯了过去的大事,由埃及开始,引到出埃及、旷野的经历、迦南地的生活,最后散居于列国中。有几个主题是重复出现的:(a)虽然神恩待了以色列,赐给他们无数的福分,又一再忍耐不将祂的愤怒倾倒在他们身上,他们还是叛逆神。(b)旷野飘流的事似乎不单单是以色列历史中的一个插曲,它们代表了一种思想形态及由此而来的结果。所以以色列历史的末期──被掳的离散──被看成重返定居迦南以前的旷野生活(35节:「我必带你们到外邦人的旷野」)。(c)耶和华关注祂自己的名。这是以西结写作中的一个新特性,后来出现于第三十六及三十九章,但在其它任何地方并未从先知的思想中完全消失。它的特点是,代表神断绝了祂对以色列立约的恩福,因为他们完全废弃了他们自己守约的责任,违反了所有的约法要求,像西乃的律例典章;也亵渎了约的记号──安息日:因此神运行约的制裁是公正的。然而,祂仍然是一位慈怜的神;只是祂现在的怜悯行动基本上是因为祂关注自己的「名」(例如:荣耀、名誉),也考虑到那些旁观的世界列国可能会得到的结论。
1~4. 长老们的询问。这里所提供的日期是公元前五九一年亚笔月(七至八月)初十日。153这里并无提及长老们造访的目的。他们来坐在以西结的脚前,可能是希望听到一些老家的消息,或来自神关于他们被掳期限的话语,一如在十四章1节的情况。他们可能向以西结问了一个特别的问题,需要他的回答。有些人根据第32节而认为,长老们正在主张一种妥协的混合主义,因而寻求以西结支持该政策。这正好与以西结断然拒绝的答复相吻合,但这纯属臆测。拒绝回答长老询问的原因可以隐约见于他们列祖那些可憎的事(4节)一语。如果将此语解释为对长老们的指控,是因为他们的先祖犯了罪,无疑就否定了以西结多次主张的个人责任的辩论。这里的论点是,由于一些未说明的理由,长老们的询问是不合宜的,只需要重述以色列过去的罪就可以表明,历史已经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这解释了为什么有那句不耐烦的重复语你要审问审问他们么(4节)。其中有一种祈使的力量:「建立反对他们的案子」。
5~9. 以色列在埃及。我举起我的手(和合本:起誓)这一句强烈的声言经常出现于第5、6、15、23、28、42各节。这表明了神的丰富恩典,对以色列守约、施慈爱。这恩典首先见于耶和华对摩西的自我显现(出六2~8);祂说,我是主(即耶和华)你的神。本段经文认为那是耶和华拣选以色列的时刻,也刚好是这个字在以西结书中出现的惟一一次。因此,以色列的历史并非由亚伯拉罕开始,乃是由摩西及燃烧的荆棘开始,而耶和华这个名字也在那时启示为以色列立约之神的特定名字。
6. 以色列历史的初期标记着神的流奶与蜜之地的应许,这是刻意铺陈叙述一个无价的祝福(参:耶三19)。惟一的条件是要弃绝埃及的偶像(7节),而这条诫命被完全忽视了(8节)。五经中并无记载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宗教生活,但我们可以有把握地假定,如果后来的历史有迹可寻,以色列人在维系其宗教上的纯正并不十分成功。而我们可以想象到摩西要把耶和华在燃烧的荆棘中启示给他的,教导以色列民,是何等漫长艰鉅的任务。十诫的第一诫所要求的,表明了以色列必须从接纳其它神只的阶段出来,进入单单敬拜耶和华的阶段。
9. 耶和华的名表达了祂的本性,祂的全部品格,如祂彰显的自己。这与祂的「荣耀」相称,例如祂荣耀的威严,而且祂的名可以指祂在人心目中的声誉。如果人对祂有正确的思想,且晓得祂应有的属性;因而敬拜祂,他们可以说是「尊祂为圣」了;反向,误解祂的本性,且未按祂应得的尊崇看待祂,就是亵渎祂的名。新以色列的责任与旧以色列一样,是要留意是否因为不当的见证神的本性与真理,而亵渎了祂的名。信徒的罪与缺点无可避免地会导致这样的亵渎。但神可以也常常采取特别手段去抗衡这种事,确保祂及祂的能力的忠实见证不会完全消失。
10~26. 以色列在旷野。恩惠、叛逆与收回怒气这种模式是5~9节中所提及的以色列在埃及的历史写照,也运用于旷野时期。首先,10~17节提到了出埃及的拯救之恩,律法的赐与,还有立定安息日作为约的记号。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新约圣经将律法的价值限制为救恩的一个工具(例如:约一17;徒十三39;罗三20;加三19及下),但显然还是把它看作是神藉着摩西给祂百姓的恩典的礼物。而且神也命定,遵守它的人必得存活,即在物质和灵命上都亨通(参:申四40;书一7~8)。面对以色列对祂恩典的拒绝,耶和华本想彻底毁灭他们(13节,现中),而且起誓不准他们进入迦南(15节),但基于祂关怀自己名字的大原则,甚至这些决定也被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改变祂的思想或「后悔」,在神并无矛盾的地方。
其次,在18~26节中,神向在旷野的第二代以色列人提供了一个类似的机会,但所得的回应与他们上一代所回应的完全一样。这一回,虽然神又一次抑制,未倾倒出祂的愤怒,祂却给以色列留下了两项不幸的资产,就是把他们从迦南地赶散到外邦人中的威胁(23、24节)和将头生的献为祭的恶规(25、26节)。后者在解释上带来尖锐的问题。它似乎是指「将孩子们经火献给摩洛」的不法行为。这种以小孩为祭牲的作法在旧约圣经中经常遭到强烈的责难,可见这种事的发生远超过圣经中提及的次数(如:王下二十一6;代下二十八3;参:王下十七17,二十三10、13;耶七31,三十二35)。但我们绝不能就此说是神的规定。此处可能是指出自母腹的,全属耶和华,所以要献上头生的。这条规矩已经被救赎的律法修正,让头生的孩子们可以用其它东西或赎价取代(出二十二29;民十八15及下)。但以后间或有献孩子为祭的事,就可能是出于对该律法的误解,因此,以西结可能在暗示,追根究柢是神导致的。另外,我们可以根据罗马书一24了解这段经文。保罗说,灵性歪曲的结果是神「任凭人」去犯更大的罪。
27~29. 以色列在迦南。以色列历史中最大的叛逆是,他们在神的恩典中最后进入了应许地,很快就以各高岗上的迦南异教神坛作为他们自己献祭的地方;本来可以被神悦纳的奉献,如今竟惹我发怒(28节;不同的英文版本译作挑衅)。用 Bamah(29节),即「高岗」,是 mâ(「什么」)及 bāʾ(「去」)的文字游戏,不该当作是以西结认真的字源学研究。相等的英文句可能如下:Why the High altar to which you all turn(译按:取同义)。
30~39. 以色列的过去所带来的结局。以色列家直到今日一直在实行偶像敬拜(31节),现在有话语临到他们了。特别对于那些来求问耶和华的长老们,神说没有话语给他们。企图混杂外邦偶像敬拜的阴谋必不容许发生(32节)。神必用出埃及时拯救以色列的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加以干涉。祂要成为他们的王,且在审判中领他们进入另一个旷野经历(参:何二14~15,十二9)。这将是以色列的一次熬炼;不洁净的不会回归,那些要拜偶像的可以继续敬拜,但要与忠信的以色列人分隔,好使神的名不再被亵渎(39节)。
40~44. 神为以色列的美好目的。一群被洁净了的余民将会在耶和华的圣山锡安山上敬拜祂,那是神所立定敬拜祂的中心和祂的居所。百姓会献上上选的祭物,他们的敬拜会被接纳。神也要藉此机会彰显耶和华为圣(41节)。在你们身上显为圣,意思是「我会在你们中间被承认为神」,而这一点仍然是神对祂的叛逆之民的最终目的,比任何其它个人的关怀更重要(参上面第9节的注解)。同时,百姓会为他们过去的罪而不能自已(43节),而且他们悔改的灵照理也可以见证神的本性和圣洁。由此看来,正因为那些长老没有羞耻心和悔改的灵,就显出他们有罪,并且不配领受圣洁之神的话语。
153参导论 Ⅲ中的年代表,书版32页。
L 火与刀的审判(二十45~二十一32)154
二十45~49. 南方的森林大火。以西结受命面向南方说出他的话(46节)。虽然在 AV 及 RV 中本节的「南方」一词出现了三次(和合本一次只作「南」),希伯来文却用了三个不同的字(têmānâ,dārôm 及 neḡeḇ)。其中头两个是一般的诗歌用字,指南面的方向,第三个则指一个特定的地理范畴,位于犹大山地的南面,现代以色列称之为尼革(Negev)。今天那里是无水的沙漠,只有一些农耕者所浇灌出来的可耕地。但我们知道在旧约时代,整个巴勒斯坦有更多的森林区,因此尼革的森林(RSV)一语所指的不必看为全属象征性的。为了加强他的信息,以西结可能在宣讲神谕时面向南方,预言耶和华将使森林大火由南至北席卷全地。所有人都要看见,而且无人可能逃避它的烈火(47节;人的脸面都被烧焦)。人们会认识到,大火是耶和华差来的审判行动。第49节假定以西结已经宣讲了他的神谕,而他的听众挖苦他为一个说比喻的,或许为了保持希伯来文的同语根字体,可作「出谜语的谜语人」。由先前的事来看,投诉者也并非没有道理。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