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Ⅴ 天使和最后启示的异象(十1~十二13)

  在第九章中,加百列即已提到打败敌对的势力,但那并非最后的信息。神的子民被给予更多的确据是可以预期的,此确据包含在全书卷最长且最详细的神谕之中。正如先前的启示一样,这里的启示以但以理个人的自律和禁食开始。出现在但以理面前的那位,虽然被形容为「一人」,但却比加百列还光亮且比米迦勒更大,而且有能力坚固米迦勒(十一1)。

  但以理不但没有因为异象而兴高采烈,反而是耗尽心力、哑口无言,甚至失去知觉。他三度需要天上访客的触摸,才得以接受给他的启示。这种反应并不限于启示文学的记载(申五26;徒九8,二十二11),它提醒我们神的尊荣,以及祂道成肉身是何等奇妙的降卑。

  第十一章就像和它对应的第八章一样,只指明了两个帝国:波斯(2节)和由开国之君亚历山大大帝所代表的希腊(3、4节)。希腊帝国的分裂为二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下一段经文的主题(5~20节)。然后一位恶毒的君王得势,所向皆捷。他遭遇到一些抵抗,并将其怒气发泄在圣殿和圣城上。他大都随心所欲,任意而行(21~39节)。十一章剩余的部分究竟所指为何,学者们众说纷纭。这部分以「到末了」(40节)起头,如何解释端赖这句话究竟是指前面那位暴君,或是代表了历世历代的压迫者,其中以最后的敌基督为极致。

  这一段的结尾预警了前所未见的苦难,但也有复活的应许作为安慰(十二1~4),最后再加上对但以理的劝勉。

a. 天上使者的异象(十1~十一1)

  1. 这里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似乎是编者的注解,这注解开始了叙述,也提供了年代。波斯王古列第三年是公元前五三七年,当时第一批归回故土的被掳之民已回到耶路撒冷,但是但以理和许多其它人仍留在原处。提到伯提沙撒这个名字,是要提醒读者差不多七十年之前的情形,当时尼布甲尼撒替但以理改名为伯提沙撒。这个名字同时也让人想起一章21节,该节经文首次提到古列。作者/编者藉此呈现但以理书乃前后一致的作品。

  此处强调这话(和合本:事)是真的,但它指着大争战;如此隐秘的表达手法为要指出了解这事所需要的努力。它引起了劳苦和苦难(参:赛四十2,「争战」);「所定的时间很长」(AV)来自犹太拉比的解释。370这种先知个人所付出的代价,可和撒迦利亚书九1,十二1的「负担」相较(AV、RV)。早先但以理清楚指出他不了解所见的异象(八27),但在这里的启示之后,他便明白他所得的话语和异象。然而这一章的异象(5、6节),并不像前面的那些异象一样需要费心了解。但以理显然假定,所有的异象都和同一主题相关。

  2、3. 这年正月(4节),逾越节在十四日而除酵饼的节庆则从十五日到二十一日举行,传统上这是记念以色列人被救脱离埃及,并预备等候主话语的时间。但以理起初限制自己只饮用素食(一12、16),但显然他并非在朝中的每一个时期均如此行。也没有用油抹我的身,因为用油抹身是欢乐的象征(诗四十五7)。

  4. 在被掳归回之后,……月二十四日可能有特殊的意义(参:该一15,二10、18;亚一7),但此意义为何我们不得而知。大河通常指幼发拉底河(如:书一4);这里提到底格里斯河似乎并无特别的意义。毫无疑问巴勒斯坦缺乏「大河」,所以巴比伦平原的众多河流和水道,对被掳之民来说特别不寻常。

  5. 我举目观看……(参八3),就像我们可能会说,「我只是向上望就看到……一人」,字义即「某一个人」。叙述从头到尾都强调这使者像人(16、18节,十二6、7),虽然他满有荣耀。一人身穿细麻衣;参以西结书九2及他处的天使。细麻,祭司的衣服都用其制成(利十六4),通常被漂成白色,虽然有时候也和有色的线和带子织在一起。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里的细麻衣服是白色的。乌法金带可能应该译作「精金」。乌法若作为地名则地点不详。NEB 和一些手抄本一样作俄斐(参 RV 旁注)。俄斐的确切位置无法得知,但最可能在非洲索马利亚延伸至南阿拉伯一带。

  6. 半透明的宝石、闪电的光芒、火焰的明亮以及擦亮金属的闪耀,全都用以传达出现在但以理面前这位的形像,但他却是超过言语所能形容的。他说话好像一大群人喃喃自语般难以明白,所以但以理若想听这信息,必须特别留心。这里的描述和以西结书一26~28以及启示录一12~16有些相似,该二处经文都描绘主的荣光。此处并未指明这位的身分,而多数解经家认为是天使,因为他被差遣为使者(11节)。

  7~9. 但以理的同伴战兢逃跑,使得他在极度软弱中无人帮助。「我成了可怜笨拙的人」(NEB)掌握了面貌失色的意义。根据这叙述来判断,这种神智恍惚的经验并不令人羡慕。

  10~12. 触摸但以理的那只手传来力量,使得他能从伏地的姿势起来,同时也有话语命令他站起来。神的命令使人得能力,但作为神特殊信息的接收人是要付出昂贵代价的。这里惊人的表达方法大蒙眷爱的人(参九23,十19),意即「神所喜悦的人」。圣经中很少人被如此形容:亚伯拉罕被称为「神的朋友」(代下二十7;赛四十一8;雅二23),但据我们所知,这并非在他有生之年;马利亚被问安时被称作蒙大恩的女子(路一28、30);而最重要的,耶和华的仆人是祂所喜悦的(赛四十二1;太三17)。上述每一位都无可避免地遭受苦难。

  这里强调了祷告的功效(虽然并未具体说出,但在2节即已暗指),特别是看重神的启示并承认自己在神面前完全不配的祷告,就像但以理的祷告一样(九5~14)。我是因你的言语而来意指若不是但以理那样祷告,天上的使者便不会到访。

  13、14. 若祷告一开始便蒙垂听,那么为何延迟了三个星期呢?这就要怪波斯国的魔君。这里指的是波斯在天上的代表;希腊也有其灵界的势力(20节),而大君中的一位米迦勒则属以色列。显然天上的阶级制度并非一如地上的制度,因为在地上蕞薾小国以色列毫无威望,而波斯却拥有支配的大权。如果神的使者因此被耽延,据此推论人类历史亦有其权宜的弹性,虽然最后的结果是确定的。争战的概念亦带有此意(参:弗六12;启十二7),然而若非彻底相信神的主权,根本就不可能对未来作任何预言。后来的日子是已见于二28的用语,意即「未来」;371通常(创四十九1;民二十四14;赛二2;耶二十三20)它指的是历史上的事件,而非神在末世时超自然的干预,但它当然并非指当时已发生的历史。当作者意指一个世代的结尾时,他的用辞是「末了之时」(八17,十一35、40,十二4、9)。在昆兰遗址的文献中,「后来的日子」有末世的意思,很可能是受到七十士译本「末时」的影响;并且也用于前后文并非该意思的地方。372赞成但以理书写于公元前二世纪的解经家们,均倾向于认为这节经文带有末世的意义。这异象指的是第十一章的启示。

  15~17. 虽然在第10节中被触摸医治,然而但以理却再次伏倒在地,并且还哑口无声(参:诗三十九9)。他实在毫无说话的能力,直到再度得到神奇的触摸,这次是在他的嘴唇上,才又恢复说话的能力。痛苦通常指分娩时的阵痛,但也可用于比喻的说法(赛二十一3),表示至少痛苦产生了「新的东西」。

  18、19. 先知因使者第三次的触摸和所说的话而得到力量。他说:「……要坚强……」……我便觉得有力量。最后,先知便能够接受异象。

  20、21. 天空的争战先是对抗波斯,后是希腊,因为这两者将依次管辖神的子民。虽然神的子民显然毫无招架之力,但神的使者站在他们那边,而神的使者又有米迦勒的协助。争战的情况将使人怀疑神的子民是否能存活,而异象的目的便在于给予不能动摇的确据──即使情况令人绝望,神仍完全掌权,所以祂能够在事件发生之前便说出事件的前后顺序。事实上,它们已被记录在神的真确书上。这虽是象征性的,但却适切地传达了神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掌控和了解(诗一三九16;玛三16),因为这一切都已正式登记在祂的记录里。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