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Ⅲ 指明第二、三帝国(八1~27)

  第二章提到四种金属造的大像,并跨越了一段很长的历史,从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时期,到建立神的国度为止。当神的国度建立时,万国和万民都将承认并事奉神。但以理书其它地方只有第七章涵盖如此广泛。用亚兰文写作的六章(二~七章),可说是整卷书的核心,336而第七章又是这核心的高潮。第八章的范围缩小了,这点可由只有两个动物出现在异象中得到证明。异象发生在书珊,即以拦的古都,此城市日后成为波斯帝国的大城之一(尼一1)。虽然异象发生于巴比伦时期,但巴比伦已不再在异象中出现。

  从二章38节至此,作者第一次解释他所用的象征。有双角的公绵羊代表玛代波斯帝国(20节)。所以,如果我们让本书卷作它自己的解说人,就绝不会认为作者弄不清历史,以致他以为有个独立的玛代国,就像许多解经家所主张的一样。公山羊是希腊王(21节)或希腊帝国。角代表着某些特定的王,正如经文所指出的。这个异象只到希腊帝国为止。337希腊胆大妄为的王竟敢攻击万君之君,但他必被神秘地「灭亡」,但就在那时启示停止了,且虽然它关乎「末后的定期」,这里却只提到「圣所的洁净」(14节)。这一段并未提到建立神的国度(二44,七27)。作者为了某种原因将焦点放在希腊时期,尤其是从分裂帝国的某部分所窜起的一位暴君。这样集中的描述在第十一章将更详尽。

a. 公绵羊和公山羊的异象(八1~8)

  1. 伯沙撒王在位第三年应该是公元前五五○/五四九年,这是很重要的一年,因为古列就在这年挣脱了玛代人亚士他基(Astyages)的辖制,并建立了玛代波斯联合帝国。这位右手被耶和华搀扶的古列(赛四十五1),已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神交派的历史任务,而一些被掳往巴比伦的犹太人无疑亦认清这项事实。在先前所见的异象之后并非多余的陈述,而是指出了这个异象的内容和第七章的异象有关。

  2. 四重的我见传达出先知的意识状态,他先是确定自己正得到异象,然后注意到地理环境,最后才转到呈现在他眼前的景象。书珊城,或「城堡」(希伯来文:bîrâ),意指坚固的要塞。此字在以斯帖记和尼赫迈亚记一1,常用于书珊城的同位格之中,且它在历代志上二十九1、19亦用以形容耶路撒冷的圣殿(「殿宇」)。乌莱河(希腊文:ʾEulaios)本是一条运河的名称,书珊城便在此运河上建造;但在亚历山大大帝时,它成了书珊东边阿比迪兹(Abi-diz)水道的名字,亚历山大大帝的舰队便由此张帆航行。338参 NIV,「乌莱运河」。

  3、4. 有双角的公绵羊。以西结用公羊来代表压迫人的君王(结三十四17,三十九18;参:耶五十一40;亚十3)。根据后面的解说(21节),两个角代表玛代王和波斯王,大的就是占优势的波斯王,因为玛代王已被他支配了。古列的势力在公元前五四九至五三九年之间迅速发展,使人联想起一只公羊用角抵触每只与牠对抗的兽。古列向西方和北方挺进小亚细亚,他先越过巴比伦,后来才将之征服,并在西南和东南方均攻城略地。作者形容他任意而行,自高自大,乃是在对他批判。这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和政治势力之扩张,是世界前所未见的,但都总结在这节经文里了。

  5~8. 由东而来的公绵羊,遇到从西而来的公山羊,公山羊的力量和速度均占优势,结果公绵羊败亡。「世上的公山羊」是以赛亚书十四9(RSV 平淡地译作「首领」)所用的表达方法。这下一位建立帝国的人,在历史上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21节),他的速度和版图很切合这个公山羊的象征。公山羊那非常的角具有无可抵抗的能力,这能力打败了公绵羊的双角,但公山羊的角也随即折断。角折断的声音和景象表明了政治势力易毁的本质,尤其是公山羊的大角是当牠正强盛的时候折断的(8节)。这生动逼真的异象至今仍然适切:强大的力量造成自以为是,结果招致完全反向的──降卑(路一52)。

  异象继续显示有四个非常的角来取代折断的角;四王夺取了先前遍行全地(5节)那君王的帝国,并各自统治自己分得的那部分。他们也许曾经显赫一时,但在此却遭忽略而未被评论。

b. 小角(八9~14)

  能力与更大的能力之间的冲突,如今已发展成为人与神之间的角力赛。

  9. 这里清楚道出自高自大的这一位本来极其卑微;但他却征服了位于不同方向的敌人,并渐渐成为强大……。它渐渐强大(10节)。作者在此很有技巧地表达了他的轻蔑。向荣美之地(按字面即「美物」之意):完整的说法「美丽之地」出现于十一章41节(参:耶三19;结二十6、15)。神所应许之地是最美丽的,尤其对于被掳离开这地的人而言。

  10. 天象就是星宿(申十七3),也是以色列经常敬拜的对象(耶八2;番一5),虽然他们的神是「万象之主」,且一一称其名(赛四十26)。这小角在高及天象之际,自认为和神同等。但之前的君王也曾有类似的雄心(赛十四13),而星宿的另一个意思亦可指地上的列王(赛二十四21);因此一些天象和星宿便是与这个突然崛起的君王对抗而遭受残酷命运的诸王(参:启十二4)。

  11. 他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注意这是循序渐进的,先是「自高自大」(4节),然后「极其自高自大」(8节),直到骄傲显露出它最终的目标──违抗天象之君、万王之王,也就是他们的创造主和神。这种反叛以亵渎圣殿的形式表现,就如尼布甲尼撒所作的一样。常献的燔祭(希伯来文:tāmîḏ):「常」是一术语,指的是每天早晨和黄昏的献祭,像出埃及记二十九38~42所规定的。作者藉此字代表整个的献祭制度。毁坏他的圣所(RSV 作 The place of his sanctuary was overthrown)把作者谜样的风格翻译得很清楚,因为译文的代名词和介系词都不很明确。「所」(māḵôm)这个字专用以形容神的居处(王上八30,「你天上的居所」;代下六2,殿宇)。对专门用来敬拜神的所在进行攻击,就等于攻击神祂自己。

  12. RSV旁注指出了前半节难解之处,它从很早开始就让译经者大惑不解。它的文法十分难解,且难以了解意思。有军旅被交付给它(希伯来文:「军旅」或军队),似乎意指因为神的子民有了过犯,那角得到军事的支持,339它藉犯罪来对抗(而非和……一起)每日的献祭。若把元音之发音稍加更动并把子音重新分开,则可以译为「他将军旅交付」,但如此则需加入一个动词:(「它起来对抗」常献的燔祭……)340

  真理(也就是神的真理)被抛在地上,或者我们也可以说,「被拖进泥中」,而那角不但继续任意而行,而且还极为顺利。

  13. 先知在异象中听见两位圣者的交谈(见四10注释),他们并未问及为何这事发生,若如此问便表示在质疑神对事件的安排;他们乃是问要延续多久(参:诗六3;赛六11;亚一12),也就是说他们预期神将限制恶者的得胜。这节经文其余的部分总结了前面所说的,不过军旅和圣所被践踏似乎又加添了些细节。

  14. 他对他说是合逻辑的,并且也和古老的译本吻合,但希伯来文的「对我」可能才是原文。先知问了同样的问题。答案是用黄昏和早晨献祭的次数(译注:数个英译本均作二千三百个早和晚)来表达,但这些祭却永远都不会被献上(11节;参:创一5),若把这数字除以二,则得到的日数便是一千一百五十,亦即在这些日数之内圣殿将被亵渎。此日数还不到三年半(参七25),是不算长的时间,在此之后圣所就必洁净,或「雪耻」(蒙哥马利)。

c. 天使解释异象(八15~27)

  15~18. 如果但以理曾恢复意识,那么他很快又进入见异象的状态。但以理见到面前有一位像人的,并有一个人声称呼他为加百列,意即「神是强大的」。在旧约中只有但以理书提到天使的名字(参十13的米迦勒),但在成书于马喀比时代前341的以诺一书九1,二十1~8之中,拉斐尔(Raphael)、乌瑞尔(Uriel)、色拉克(Saraqqel),和瑞米尔(Remiel)都是天使,且各司其职。

  加百列的来到使得但以理惊慌地俯伏在地,就像以西结在其异象中所作的一样(结一28,三23,四十四4)。另一个和以西结书相同之处,是加百列对但以理的称呼──人子──表示但以理是人而非神,此称呼也是和以西结书另一个相同之处。这是关乎末后的异象,其解释要视先知对「末后」的用法而定,因为它并不一定指万物的结局,而可能指13节所问的问题;而19节也支持这样的解释。以西结引述阿摩司书八2时,曾在七章2、3节用过「结局」一词。对于北国来说,它的结局在阿摩司的时代发生,当时亚述入侵并将以色列人掳走;对犹大而言,巴比伦军队掠夺耶路撒冷,带来了它的结局(参:结二十一25、29,三十五5)。在上述二者的情形,结局意味着终止对神的反叛,因为祂以审判来干预。同样的意义亦可适用于但以理书第八章(参九26)。正如天使在告知马利亚她将受胎一样(路一28~30),加百列带来了消息。

  接获天使的信息却沉睡,学者们似乎一致坚持这样的反应极不恰当(参十9;启一17)。接到信息的人不仅应该保持清醒,且应肃立预备要遵行吩咐(参:结二1~3)。

  19. 恼怒是神的审判,那些悖逆神且拒不悔改的人,最终都必得到如此的审判。祂自己的子民不能豁免(赛十5~11),列国亦不能(耶十10)。问题是神会允许祂地上的圣所被践踏多久(参旁经马喀比书上卷一54),而但以理可以确定末后必有定期。

  20、21. 公绵羊和公山羊明确的身分,使得作者了解未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他知道玛代波斯帝国之后,是由大有能力的王所建立的希腊帝国,这王便是大角,亦即亚历山大大帝。公山羊(字义即「多毛的公山羊」,希伯来文:haṣṣāp̄îr haśśāʿîr:注意它们类似的发音)在其两眼当中有一角,亦即在头的正前方。

  22. 这角在强盛的高峰折断(8节),接着被四个角取代,权势都不及他。历史上众所周知,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三二三年去世,距波斯帝国灭亡仅有十年,之后出现漫长的权力斗争(参旁经马喀比书上卷一1~10)。亚历山大的国被分为四部分,但其中只有一个与此异象有关,就是在东边以安提阿为首都的那部分,这部分在公元前二世纪将包含犹太地在内。

  23、24. 在公元前一七五年,恶名昭彰的安提阿古四世开始统治,并在公元前一六九年初次进入圣殿。这样把将来的历史拉近叙述之手法常见于启示作品,因为启示作品的目的不在于细数未来的事件,而在于选取重要的事件,即使这表示必须省略掉百年的历史,就像这里的例子一样。犯法的人满盈(马索拉经文亦同,和合本:犯法的人罪恶满盈)。所有的古译本都省掉了「罪恶」,亦即假定子音的部分不变,只是元音发音略有不同;参 NEB「当他们恶贯满盈」,此一译法可能较为理想。神因为祂的恩慈怜悯所以暂不施行审判,直等到罪孽到达无法避免审判的地步(创十五16;帖前二16)。

  这幅人物素描的明显特征,可以适用于不只一位历史书上的政治领袖。凶恶(ʿaz)的声音和「山羊」(ʿēz,第5和8节)很接近,意即「刚硬的」和「自大的」。能用双关的诈语用的是五章12节「谜语」一词的希伯来文同义字。这位君王的智力高超,有极大的能力可以行善或作恶。他必达成他的目的,但许多人却会因此牺牲性命,包括圣民在内(ʿam qeḏošîm;参七25并见前面〔书版第173~175页〕的增注:人子),他既攻击神的子民,便是违抗神(亚二8)。

  25、26. 在对神的恶毒和轻蔑之外,还加上权术和诡计,以及他的自高自大。JB 把原文的韵律感译了出来:

  「他机智过人,以致诡计得逞。 
   他心高气傲,趁人不备时毁灭多人。」

他甚至起来攻击万君之君(参十20,十二1),这次的攻击比透过圣民更为直接,但他胆大妄为的极致便是他灭亡之时。他将灭亡这个陈述既简短又确定,而他的灭亡并非出于人手的计画。上述内容都很清楚,但却一直未曾解释二千三百个早与晚(参14节),也就是异象的最高潮。问题的关键比较不是在于「未来」,而是神藉着洁净圣所来彰显祂的主权。在伯沙撒在位第三年时,耶路撒冷仍旧是断垣残壁,而归回与重建的盼望尚未实现;但此异象指的是后来的毁坏和重建,所以要将这异象封住,因为它并非立即实现。这里的动词(sāṯam)意指让敌军对要道和水泉无法辨识;若用以指书,意思并非「封住」,而是「看守妥当以免被使用」,当然也就免于被误用(参十二3)。

  27. 得到属灵的启示却须在身体上付出代价。这里提到王的事务,表示但以理只有在异象中到了书珊,但仍如常置身在巴比伦的工作中。他因这异象惊奇。动词 šāmēm,「惊奇」,就是八章13节、九章27节和十二章11节「使荒凉」(和合本:施行毁坏)的字。最可怕的事是触犯神的律法,而这属神的人因为得到启示而对触犯神所招致的苦难特别留心。

总结

  第八章完成了本书卷对于未来的象征式启示。第二章的梦和第七章的四兽是互相平行呼应的。两者均横跨了从巴比伦帝国到建立神国度的时间,后者以变成大山并充满天下的石头、(二35),并以王权交付一位像人子的(七13、14)为象征。第八章只呈现了两个动物,两者均出自羊群。巴比伦帝国被略过,而神的国度亦未被提及。取而代之的重点乃集中在存心以无神论为合理结论之人的命运。这异象和刚刚那两章亦平行呼应,但只涵盖了第二和第三部分,特别是详述了第三部分的细节。下列的图表也许有助于使结构更为清楚。

第二章

第七章

第八章

解说

狮子

公绵羊
公山羊

巴比伦(二38)

玛代波斯(八20)

希腊(八21)

铁/泥

无法形容的兽

(罗马)

超自然的石头

天上的审判庭

神的国度

  作者在十一章又将回到希腊时期,特别是公元前三和二世纪时希腊帝国东边的部分,只不过作者用的是像谜语般的文字。全书的终结不但警告大苦难的到来,还提到相信的人必得拯救、「多人」将复活,以及需要忍耐,而忍耐是与任何时代都息息相关的(太二十四13;启二10)。作者并未指出第四个国为何。照历史看,当然是取代希腊的罗马帝国。

  对希腊、罗马作出这样的理解,需要区别八章9节的小角和七章8节的小角。八章9节的角从公山羊四角中的一个角长出,而七章8节那个角是从无法形容的兽的十角中间起来。虽然这两者从外表上看很类似,但它们其实有很多差异,342而且它们并不属于同一时代。此一事实表示我们看到的是重复发生的历史现象:聪明却残酷的独裁者,无所不用其极地要达成自己的野心。但以理书宣告,这种统治者最终都不会成功。虽然他们口出狂言,看来似乎很有影响力,虽然他们使多人受苦,但他们的结局已经定了。

336见前面〔书版第65页〕导论 Ⅵ. 结构。八章1节又回到以希伯来文写作。

337关于这些国的一览表,见总结〔书版第187页〕。

338J. J. Finkelstein, 'Ulai and its topography', JNES, 21, 1962, pp. 89f. 

339许多解经家认为10和12节的「群」(和合本分别作天象和军旅),指的是以色列,主要乃基于但十二3的原因,但也因为如此解释在八章13节极为合理。问题在于以色列是否是「属天的」(10节)。

340见 C. G. Ozanne, 'Three Textual Problems in Daniel', JTS, XVI, 1965, pp. 445f. 

341参前面〔书版第176~177页〕增注:人子。

342E. J. Young (The Prophecy of Daniel, pp. 276f.) 将这两个角独特的特征列表。第七章和八章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第七章之中被迫害的圣民得国,而在第八章虽然小角被折断,但却未提到神的国。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