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那鸿书第三章   Ⅶ 祸哉尼尼微(三 1 ~ 19 ) 

  尼尼微的败落从几个不同时间的观点来描绘∶前瞻敌对的局面( 5 ~ 12 节)、围城与战争的预备( 14 ~ 17 节)、实际战争的预示( 2 ~ 4 节)、挫败的回顾( 13 、 18 ~ 19 节)。 

  A 祸哉(三 1 ) 

  祸哉! 这是用来哀悼死者的感叹词(王上十三 30 ;耶三十四 5 ;参∶摩五 16 ),在先知着作中是用在衍生的意义上,引介出一种可怕的灾祸(赛五;哈二),强调刑罚的威胁是如此确定,以致听众好像已死去一样。在希伯来文中,本节前半更用哀叹或 qi^na^ 之韵律格式( 3+2 )来强调。这里所用的是反讽语气,因为 暴 君的崩殂令人欢呼而非悲伤。尼尼微“这流人血的城”是举哀的对象,这座城充满了 谎诈 (何七 3 )、强暴与“抢夺的事”(这点是二 11 ~ 13 默示的回顾);如今会发现她的地位逆转,遭受她先前所施于人的毁灭。 

  B 战斗与死亡(三 2 ~ 3 ) 

  用攻击者行动的景象与响声( 2 节),以及战争的余殃──无数的 尸首 ( 3 节),重述二章 3 ~ 10 节所描绘之生动的战争情景。 

  C 妓女的耻辱(三 4 ~ 7 ) 

  亚述败亡的原因用另一个暗喻──妓女──形式来表达(参∶赛二十三 16 ;结十六、二十三;启十七~十八);这妓女曾使别人堕落,现在将得到自己的败落为报应。 

  4.  导致亚述败亡的不只是她无数的淫行,也是她的 邪术 (参∶王下九 22 ;代下三十三 6 ;弥五 12 ),这些秘术断言能决定神的旨意(参∶赛四十七 9 、 12 ~ 13 )。她使用这两种方法征服别的国家,现在这两件事也都要成为她自己的审判。 

  5 ~ 6.  在另一个默示形式的对质中,使用了与“二章 13 节神谕的开头”相同的字眼,驱使人明白神审判之确实。耶和华扭转了亚述的局势。因为她像妓女一样,曾热切地暴露她的 赤体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所以她也要在周围 列国 面前暴露出她的丑态(参∶赛四十七 3 ;耶十三 22 、 26 ;结十六 37 ~ 39 ;何二 3 、 9 )。他们要将 可憎污秽之物抛在 娼妓身上,藉以表示他们的憎恶(玛二 3 ;参∶王下十 27 );并要使她成为一场 戏景 ,被经过之人屈辱,与较近代所用之示众台和头手枷(译注∶将罪犯的头和两手挟住示众的古刑具)相近。 

  7.  “凡看见的人”( ro{~ayik ,与 6 节的“为众目所观”, k#ro{~i^y 是字技游戏)必因憎嫌而转身离开她。有个人被问到有谁会悲伤,就像这类问句经常有的否定答案──“没有人”(参一 6 ,二 11 ,三 8 ,及 29 页“增注∶修辞疑问句 ”)∶没有人 悲伤 ,也没有人 安慰 。不怜悯人的也必得不着怜悯。 

  D 无敌的亚述?──讽刺诗(三 8 ~ 17 ) 

  在此提出另一首都(埃及的挪亚们──英译作“底比斯”)的力量不能救自己免于毁灭的先例,以刺痛那已经堕落的亚述首都。与底比斯相比,尼尼微是软弱的。整个景象倒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实际的攻击之前(参二 3 ~ 10 ,三 2 ~ 3 ),而在准备这个攻击。 

  i. 坚城底比斯被毁(三 8 ~ 10 ) 

  8 ~ 9.   底比斯 (中译 挪亚们 ,希伯来文是 no{~ ~a{mo^n ),虽有天然的河海 41 屏障,也与衣索匹亚( 古实 ,参∶番二 12 )、 弗 (创十 6 )和 路比族 (代下十二 3 )有军事联盟,却仍归于无有(见赛十一 11 ,十九~二十;亦见导论 , 16 页)。尼尼微再次被修辞疑问句问到∶她是否自认为比底比斯强呢?答案仍然是“不”(参一 6 ,二 11 ,三 7 )。 

  10.  描写底比斯最后结局的词句,令人想起米所波大米人带给别国的灾难∶ 被迁移 (王下十七 6 ,十八 11 ,二十四 15 ); 被掳去 〔代下三十 9 (参∶代下三十 6b );赛二十 4 ;耶四十一 10 ;俄 11 〕;婴孩遭屠杀(何十 14 ,十三 16 ;参∶王下八 12 ;诗一三七 9 ;赛十三 16 ); 人为他的尊贵人拈  ,为要决定究竟该将他们放逐到何处(珥三 3 ;俄 11 );和被 链子 锁着(参∶王下二十五 7 ;诗一四九 8 ;耶四十 1 、 4 )。底比斯的命运令亚述预期自己的毁灭也是如此。 

  41 底比斯座落在尼罗河运河间,水在底比斯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认为这城巿位于内陆,这里提及海为她屏障的一部分,因为希伯来文 ya{m 在别处常用在主要河川上,如尼罗河(如∶赛十八 1 ~ 2 ;结三十二 2 )和幼发拉底河(耶五十一 36 )。 

  ii. 亚述的不够格(三 11 ~ 13 ) 

  前面提及尼尼微和底比斯的对比( 8 ~ 10 节),这里更明确的指出尼尼微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11.  “也”( gam )这个平行语助词描绘了底比斯的命运;这字在第 10 节用了两次(中文未译),在本节又用了两次。亚述的光景被描写为从神忿怒的杯喝得酩酊大醉而摇晃蹒跚(耶二十五 15 ~ 17 ;俄 16 ;哈二 16 ),并因仇敌而退缩、惧怕。 

  12.  亚述受创的光景,在此很适切地用了成熟待采之果子的隐喻来描绘,这果子落入了那些摇晃果树之人张开的口中。这可能是回应贪婪之亚述狮子(二 12 )。 

  13.  亚述的强盛受到满眼鄙视。这强盛是基于她的 军队 42 ,其力量和残忍仅像 妇女 ,而在两性之中,妇女是较软弱的一方(参∶赛十九 16 ;耶五十 37 ,五十一 30 )。亚述的强盛也建立在虚假的保护上,因为国中的 关口 (英译“门”)是 向仇敌敞开 的,门闩也都被火烧毁(参∶申三 5 ;士十六 3 )。这些屏障都发挥不了保障的功用,安全已经消逝。 

  42 希伯来文 `am 首先是指一般的“人民”(中文即如此译),但在较限定的层面上,也用来指“军队”(民二十 20 ,二十一 23 )。 

  iii. 徒然的预备(三 14 ~ 17 ) 

  14 ~ 16.  在此讽刺地命令亚述要储备军需、 坚固 保障,为围城作准备;但 火 (参∶赛一 7 ;耶四十九 27 ;摩七 4 )要烧灭她, 刀 (参∶伯一 15 ~ 17 ;结三十八 21 ~ 22 )也必杀戮她。全然的毁灭给比拟成蝗虫(见诗七十八 46 ;珥一 4 ),所经之处将一切全都吞尽。此处提及亚述的 商贾 (结十七 4 ,二十七;启十八 11 ~ 20 ),甚至远至小亚细亚的加帕多家 43 ,都有历史记载亚述的商贾多得利润。这里从反面来描绘这些商贾,将其贪欲与短暂比作成群的蝗虫。 

  17.  前一节提及蝗虫的特性──疾飞而去──在此也用来描写亚述的 首领 和 军长 44 ,因一些细微的藉口即消失不见。亚述依靠的经济( 16 节)和军事( 17 节)官僚制度,并不能提供预期的支持,这些官僚反倒在敌人入侵时惊慌逃逸。 

  43 见 J. D. Hawkins(ed.), Trade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British School of Archaeology in Iraq, 1977); E.

  Lipinski, State and Temple Economy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Leuven University, 1979). 

  44 来自亚喀得文的“文士”,是一种军事阶级,通常担任募兵责任,参∶耶五十一 27 。 

  E 强者何竟败落(三 18 ~ 19 ) 

  这篇结束的讲词直接指向亚述的君王,他缺乏领袖和人民支持的整个情况,显出国家局势已经无可挽回。 

  18.  这里告诉亚述王说,他的 牧人 ──那些肩负着引导和治理百姓任务的人(耶十七 16 ;亚十 2 ~ 3 ),和他的 贵胄 在工作时睡觉。他们对将临的侵略一无帮助,分散的百姓也不能提供帮助。招聚 散在山间 的百姓原是牧人的责任,但他们却未善尽职责。 

  19.  强盛的亚述因一无法医治的 损伤 而垂死。这都归咎于她自己 无尽的残酷行为 (中译“ 所行的恶 ”)和对别国的剥削。人不是带着同情来看她的困境,而是带着喜乐的心,那些听见这信息的都必拍 掌 欢腾(参∶诗四十七 1 ,九十八 8 ;赛五十五 12 ;结二十五 6 )。最欢喜的乃是犹大,因为这预言的鼓励和扶持是针对犹大人发出的。在本段上下文中,这欢欣并不是为了别人的不幸而幸灾乐祸地窃笑(参∶诗二十二 17 ;俄 12 ;启十一 10 ),这种态度是神的百姓不能接受的;它乃是为了神的伸张正义和应许得以成就而高兴。祂持守了祂的公义和圣洁,因为祂不仅施恩赐福给那些悔改归向祂的人,也以公义对待那些向祂和祂百姓犯罪悖逆的人(参∶启十一 16 ~ 18 ,十五 3 ~ 4 ,十六 4 ~ 7 )。个人或国家对神和祂旨意的反应,不论接受或拒绝,都包含祝福或审判的含义。──《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