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哈巴谷书第三章   Ⅶ 哈巴谷的诗篇(三 1 ~ 19 ) 

  在这卷书的正典形式中,哈巴谷献上了一个祷告,以回应神所给他的答覆。他为了神的身分( 2 、 3 、 4 节)和神在创造中的作为( 3a 、 5 ~ 15 节)而归荣耀给祂。哈巴谷在经历耶和华同在的回应中显露的信心和倚靠( 16 ~ 19 节),是整本圣经中最令人感动的经文之一。 

  A 音乐附注(三 1 、 19b ) 

  这章经文是以术语的解释为开始和结束的,这些术语和诗篇中礼仪文学的集成有密切的相同点;这也说明这章经文确实可能曾脱离本书其余部分而单独流传(见 49 页 )。这章圣经被称为 祷告 ,这个字是哀歌诗篇或祈求诗篇的标题(诗十七 1 ,八十六 1 ,九十 1 ,一○二 1 ,一四二 1 ;参∶诗七十二 20 )。哈巴谷被认为是这首诗的作者,或者至少这首诗的保存有点关系(见一 1 )。这里也说这首诗是用 流离歌 ( NIV 直接将原文音译作 on

  shigionoth , JB 作“挽歌”;吕译“激昂奔放的调子”);这术语较少见(诗七 1 ),只用于完全倚靠神的信实的经文中。这歌要用 诗弦的乐器 (诗四 1 ,六 1 ,五十四 1 ,五十五 1 ,六十七 1 ,七十六 1 ),很可能是以竖琴(参∶撒上十六 16 ~ 23 )伴奏,并且是由伶长指挥,这人出现在其他诗篇标题中共五十五次之多。 

  另一个注解 细拉 ( sela{h )是诗篇文学特有的,在本章中出现三次( 3 、 9 、 13 节)。它可能是个音乐上或礼仪上的标志,但它的意义却无从知悉。 

  B 祈求(三 2 ) 

  诗人根据耶和华过去作为的“报导”( RSV ,参思高;和合本作 名声 ),用两个方法来回应。 我在敬畏中站立 ( NIV ;和合本作 我就惧怕 ),这是他个人对神创造和维持万有的能力和主权的回应(参∶创二十二 12 ;诗十五 4 ;箴一 7 ;赛五十 10 );对于神,他只能信靠、顺服。有人将两个希伯来文字母对调,结果变成诗人“看见了”神的作为(参∶吕译、思高、 NEB 、 BHS );但如此改变的抄本支持非常微弱。除了敬畏之外,作者也盼望这位过去曾经显祂大能作为的神(参一 12 ),现在, 在这些年间 仍然如此做,实现祂在一至二章中的应许。神过去的作为要 复兴 ( NIV 和 RSV 皆作“更新”),好叫神和祂的工作能再次 显明出来 ( NIV 作 被人认识 ,参二 14 ) 80 。耶和华在历史中的“工作”( RSV ),将在第 3 ~ 15 节用能力和审判的词句来描述。 

  勃然大 怒 和审判并非神全部的本质,它们只不过包含了神本体启示的一部分,反映出祂怎样对待那些破坏祂约的人;先知在这节经文的上下文提及的奸恶国家(见一 2 ~ 4 ),自然无法免去神的忿怒和审判。祂也是一位对那些顺服祂律法之人发 怜悯 的神(参∶出三十四 6 ;申四 31 ,三十 3 )。刑罚落在那些敌挡神和祂律法之人头上,无论是祂自己的百姓(参一 2 ~ 4 )或他们的仇敌(参二 2 ~ 20 );但在这些刑罚中,哈巴谷仍呼求神 以 祂属性中怜悯的一面 为念 ,并显出怜悯来。“怀念”(思高)这个字在别处是用在神对那些承认祂之人施予立约的恩典(参∶创八 1 ,九 15 ;尼一 8 ;伯十四 13 ;路一 54 、 72 )。神的爱是那么坚强,甚至当祂极度受人轻忽、背弃、拒绝时,祂仍不顾对方的作为,反倒以怜爱来对待他,如丈夫对妻子、母亲待孩子一样(参∶赛一 2 、 18 ~ 20 ;何十一 8 ~ 11 )。人的错误是真实的,但神的爱怜和渴望赦免的心也同样是真实的,只要和好的“条件”──一颗更新、渴望承认神的心──一出现,祂的怜悯将如洪水漫溢,不可遏抑。这首诗最后的部分( 16 ~ 19 节)将会描写这怜悯。如此看来,第 2 节可说是本书信息的浓缩,也是今日所有人需要向这位永远公义,但也永远怜悯之神发出的祷告。 

  80 七十士译本显然是读作“将要在两个活物中间( sh#nayim h]ayyi^m )被认识”,而非“它(指神的作为)将要在这些年间复兴( sha{ni^m

  h]ayye^hu^ ),将要在这些年间使它被人认识”;这读法产生了一个传统,即动物围绕着伯利恒的马槽。这一改变源于母音的修正,以及省略了两个的重复字母;但希伯来经文是全然可以接受的,并不需要如此修正。 

  C 神的权能显在历史中(三 3 ~ 15 )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用了两组不同的词汇表达神的大能,而这两组词汇都是描写祂属性的彰显。祂的来临是以神显现的语句来描述,用超自然的现象描绘神的接近与莅临( 3 ~ 7 节;参∶出三 1 ~ 5 ,十九 16 ~ 19 ,二十四 15 ~ 17 ;王上十九 11 ~ 12 )。祂也被描写成一位神圣的战士,为自己的名和自己国度的缘故,与大自然和祂子民的仇敌争战( 8 ~ 15 节;参∶出十五 1 ~ 18 ;诗二十四 7 ~ 10 ,六十八;赛三十四 1 ~ 15 ,五十一 9 ~ 10 )。这首诗歌藉着所用的字汇和历史的引喻,将两个主题混合在一起。 

  i. 神的来临(三 3 ~ 7 ) 

  从诗人身处以色列历史中期的位置( 2 节),回顾神在出埃及时期大能的作为,并沉思未来。 

  3 ~ 4.  头一个用来描写神来临的词句,令人回忆起神在西乃山的显现。 神 这个字用的是古老的诗歌形式 ~elo^ah (参∶申三十二 15 、 17 ;特别是约伯记,用这个字超过四十次以上);祂被形容为 圣者 (参一 12 ),这词在别处是与神在出埃及时期的大能连在一起用的(参∶利十一 44 ~ 45 )。祂从 提幔 而来;从 巴兰山 临到;提幔位在以东或西珥(参∶耶四十九 7 、 20 ;俄 9 ),巴兰山也是在以东境内(参∶创二十一 21 ;民十 12 ;十二 16 )。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和征服迦南时期,以东/西珥这个地区,尤其是巴兰,和耶和华前来帮助以色列有很密切的关系(参∶申三十三 2 ;士五 4 ~ 5 )。 

  这里详细地描述神本体的外在彰显,那些看见祂的来临之人,必已察觉出这些表现。祂荣耀的光被形容为“光辉”(思高、 NEB ;和合本、吕译皆作 辉煌 ; AV 、 RSV 、 NIV 则作“荣耀”;参∶伯三十七 22 ,四十 10 ;诗一○四 1 ~ 2 ),以成对的 光线 81 (参∶出三十四 29 ~ 30 、 35 )射出(参∶箴四 18 ;赛六十 3 )。光线这字也用来指“角”( AV ;参∶撒上十六 13 ;王上二十二 11 );这些角本身就是力量与 能力 的象征(参∶撒上二 10 ;哀二 3 、 17 ),从这几节经文中亦可看出。此处是刻意使用这个双关语句,将神来临的光辉与祂极大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后者有待更详细地描述。这光辉以及它引起的 颂赞 充满了整个宇宙( 诸天 与 大地 ;参∶创一 1 ;诗一○四 2 ~ 5 )。 

  5.  神的莅临伴有 瘟疫 与 热症 。两者皆和出埃及事件(参∶出九 3 、 15 ;诗七十八 48 、 50 )及神在西乃山与以色列人相会(参∶出五 3 ;民十四 12 )有关。在古代近东地区,重要人物总有助手随行(参∶撒上十七 7 ;撒下十五 1 )。所以耶和华在此也有两个人格化的助手,它们皆顺服祂的管治(参∶诗九十一 6 ),证明祂的能力。两者也都是迦南人的神明,在此隐喻着与异教崇拜的抗衡,因为这些都不是自存的神明,乃是在耶和华的命令之下彰显的自然作为〔参∶创一 16 ,亦对发光体的神明作了“化除神话”( demythologizing )的处理人〕。 

  6.  耶和华在西乃山与祂的百姓相会时,自然界怎样震动(出十九 16 ~ 19 ),祂现今的来临也照样 使地震动 82 (和合本小字),“使万国惊跳”(吕译;和合本作 赶散万民 ;参∶伯三十七 1 )。这些事远较出埃及和漂流旷野时期的特殊事件广泛,因为受到影响的 山 和 岭 是 永久的 、 长存的 (参∶创四十九 26 ;申三十三 15 )。它们象征亘古不变,但要被神搅动,因为只有神是真正不变的。祂的 作为 ( NIV 作 ways ,“道路”或“法则”)“永远一样”(吕译;和合本作“与古时一样”; RSV 、 NEB 、 JB 皆作“长存的”;参∶诗九十 2 )。这节经文引进了耶和华宇宙性、末世性的来临(参∶诗九十七 4 ~ 5 ;赛二十九 6 ;珥三 16 ;鸿一 5 ;亚十四 4 ;启十六 18 )。它从神带领祂的百姓出埃及的事件中,对神产生的一种独特经历出发,至宣告神的属性是永远不变的,而将来也一样。 

  7.  这一段落结尾时,神的显现与开头时一样,都是往南看去(见 3 节),这两个民族必然是首先察觉神从那方向来的。他们就是 古珊 和 米甸 ,这些贝都英游牧民族( badouin

  nomads )的特征是 帐棚 。古珊在这节经文外从未被提及,但它可能是米甸人的另一个名字,或是其中一个族群,是西乃山和南地( Negev )区域的游牧民族(参∶创三十七 28 、 36 ;出二 15 ,三 1 ;民二十二 4 、 7 )。我们若将这节经文开头几个字的意义解作“因着(参∶撒下十九 22 )不义”,就是指先知所观察之民族所做的坏事,那这些民族“悲痛”( NIV ;和合本作 战兢 )的原因就是不公义。这个解释是将 ~a{ven 解作“不义”,而不是 遭难 (见一 3 ,和合本在那节经文中就是将这个字译作“罪孽”);这解释有确实的根据,但似乎不适合上下文,所以诸英文译本皆未表现出此一解法(中文译本亦然)。因为在神的显现中并未提到罪,而这些民族在本书中似乎也没有出现,更不要说受到定罪。许多学者将希伯来文头两个字的母音修改,表达出“恐惧”的意思(参 BHS 、 RSV 、 NIV 、现中、思高) 83 ;这较符合上下文,也当然就是他们悲痛的原因了。 

  81 希伯来文的文法形式指明是成双的。 

  82 “塌陷”这个字只用过这么一次,而“崩裂”这个字则曾以“打碎”的形式出现过(伯十六 12 ;耶二十三 29 )。 

  83 将 tah]at ~a{ven (“因着不义”)变成 te{h]a{te~na^ 或 t#h]itteyna^ (“在恐慌中”);参亚喀得文 ha~attu ,“惊慌、恐慌”( Oppenheim , Assyrian

  Dictionary , 6, p. 1 )及 hattu ,“惊慌、惧怕”(同上, 150 页)。 

  ii. 神的争战(三 8 ~ 15 ) 

  这是一个新段落,因为这以第二人称的“”直接向耶和华说话,而不再是单以耶和华为叙述的主词。整个意象也改变了,因为这里将神描写成一个神圣的战士。祂的行动使人惧怕,正如前几节经文中祂的本体所产生的影响一样( 3 ~ 7 节)。这里和前一段经文都提及出埃及、西乃,和征服迦南时期的事件,因此这两段经文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8.  这里是以耶和华为说话的对象,祂首先是以 怒气 和 愤恨 来面对 洋海 和 江河 。在迦南人的神话中,巴力遭逢人格化的神明 Yam (海洋),又称为审判之河 84 。以色列人借用了这个主题,但去除了任何将自然现象神化的因素。这里描写耶和华与海洋争战,是发生在创造时期或其他非特定时期的(参∶伯二十六 12 ~ 13 ;诗二十九,八十九 9 ~ 10 )。同一个主题也被借用,来描述神在出埃及和征服迦南时期拯救的大能作为,如神的大能将红海和约但河分开(参∶出十三 17 ~十四 31 ;书三 13 ~ 17 ,四 21 ~ 24 ;赛十 26 ,四十三 16 ,五十 2 )。 马 和 车 也与红海事件连在一起(参∶出十四 5 ~ 28 ;申十一 4 ;书二十四 6 ),只是在哈巴谷书中,这两者被列为神军队的一部分(参∶王下二 11 ~ 12 ;耶四 13 ;亚六 1 ~ 7 ;启九 7 ~ 9 ,十九 11 ~ 21 ),而不是祂仇敌的军队。它们为神的百姓带来的乃是救恩,不是屠杀(见 13 、 18 节)。 

  神对诸水的控制也是个末世的命题,显明祂继续管理祂所造之物的大能(参∶赛十一 15 ;鸿一 4 ;太十四 22 ~ 33 ;启二十一 1 )。 

  9a .  除第 8 节的车马之外,在此提及更多属神的军械。祂已经备妥了祂的 弓 (可能是暗示洪水,创九 13 ~ 16 )和 箭 (字面意思是“杖”,见 14 节,和合本作“众支派”),并将箭从“箭袋”(吕译、 RSV )中取出。用来修饰这些箭的形容词意义含糊,同一个希伯来文字根含有“起誓”(参和合本、 AV )和数目“七”之意,而两种读法都有根据。七箭连发在以色列人的战争中很常见到 85 ,虽然在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尚未发现这种证据。在巴力神话中,神明的箭发光(有处经文也作数字七 86 ),所以这里也有可能是回应迦南人的诗歌。耶和华在刑罚和审判中使用箭,是诗歌中常见的(参 11 节;申三十二 23 ;诗七 13 ,十八 14 )。将“七”这个字略加修正,就产生了将武器“奉献”的观念,这也是以色列人熟知的(参∶申三十二 40 ~ 42 ),且似乎更适合这里的上下文。这奉献在此是以口头上的“话语”完成的( AV )。 

  9b ~ 11.  这里用写实的手法,详细地叙述这位神圣的战士临在时,所带给自然界的深远影响。 大地 的表面起了变化,它像创造时期(参∶诗七十四 14 )和洪水时代(创七 11 )一样,被 江河 所“裂开”(吕译;和合本作 分开 );正如江河本身在红海事件中被神分开一样(出十四 16 、 21 ;尼九 11 ;诗七十八 13 ;赛六十三 12 )。 山岭…… “翻腾”(吕译、 RSV 、 NIV ;和合本作 战惧 ),就像人在惊慌或痛苦时一样(参∶申二 25 ;赛二十六 18 )。这幅图画也与过红海事件连在一起,那时 大水 和 深渊 战抖(诗七十七 16 ),“横流而过”(吕译、 NEB 、 NIV ;和合本作 过去 ;参∶诗七十七 17 ),就与此处描写的一样,发出裂岸涛声,“波涛汹涌”(现中、和合本作汹涌翻腾;“波涛”希伯来文作“手”,参 AV 、吕译、和合本小字)。 

  天空的星体也受到神大能的影响。 日月 都停住,不继续依循它们素常的轨道运行,就像约书亚征服迦南期间,它们也曾因神的命令而停住一样(书十 12 ~ 14 ;参∶王下二十 9 ~ 11 ;赛三十八 8 )。在这里,它们是停在它们的“居所”(思高、 AV 、 RSV ;和合本作 本宫 ),这词通常用来指神居住的所在──圣殿(王上八 13 ;赛六十三 15 )。这正与约书亚的事件相反,那时是太阳光延续照射(参 NEB 和 NIV ,将那件事解释为延长明亮时间)。然而黑暗而非光亮,才是神大能同在(申四 11 ;撒下二十二 12 )和审判(珥二 31 ;参∶出十 21 ~ 22 ;结三十二 8 )的记号。在这位大能战士的面前,仅剩的光源是神的 箭 和 枪 (矛),这是神显现(参∶出十九 16 )和审判时(参∶申三十二 41 ~ 42 )发出的亮光。 

  12.  不仅是自然界,连 列国 也要感受到这位神圣战士的临在。在出埃及和征服迦南时期,神的大能怎样为这些外邦人认识(参∶申四 38 ,七 1 ;诗九 5 ),他们仍要照样地感受到(参∶诗九 15 ~ 20 ;赛十 7 )。他们当中也包括压迫者巴比伦(二 4 ~ 20 ;参∶赛十三 4 ,十四 3 ~ 6 )。为了达此目的,神将要“跨过”(现中、 JB ;和合本作 通行 ) 大地 。别处曾用这动词描写军队的行进(参∶撒下五 24 ,二十二 37 ),所以它乃是继续战争的意象(见 8 ~ 9 、 11 节)。祂将要“在盛怒中”(吕译;和合本作 发愤恨 ,见 8 节)行走;“踹踏”(吕译;和合本作 责打 )他们,如同踹榖之人踹榖一样(代上二十一 20 ;参∶赛二十五 10 ;摩一 3 ;弥四 13 )。 

  13.  与神对巴比伦(她曾威胁要倾覆神的百姓)的忿怒相对,在此有一个盼望的应许,就是神将要 拯救 祂自己立约的 百姓 。 百姓 这词是特指那与耶和华有特别的、非外邦人所能享有的关系的人(参∶出三 7 ;申七 6 ;何一 9 ,二 1 )。他们也被称为祂的 受膏者 (弥赛亚);这词通常用来指个人,这里可以说是指君王,习惯上他是要受膏立的(参∶撒上十 1 ,十六 12 ~ 13 ,二十四 6 、 10 ;撒下十二 7 )。他是百姓的代表(参∶赛七 8 ~ 9 ),所以他的受膏与分别为圣,也可以代表百姓的成圣。 

  这节经文的前半是一把钥匙,可以让我们了解这章和本书其余部分的关系。神并非忽略罪孽(一 2 ~ 4 ),也不是容许人欺压祂的百姓而不受刑罚(一 12 ~ 17 ),乃是纪念祂的约,为他们的缘故而采取行动。整首诗和神显现的目的正是要陈明,神的审判会伴随着祂不断的恩眷。在此我们看到神怎样回应哈巴谷的抱怨(一 12 ~ 17 )──祂的百姓将要得救。 

  这里用 打破……的头 的意象,来摘述征服巴比伦── 恶人 ──的军事行动。这行动在别的地方惯用于描述军事挫败(诗六十八 21 ,一一○ 5 ;参∶民二十四 17 ) 87 ,故再次显明神是战士。这“头”也可以喻指领袖,巴比伦人的王将要被击打,彻底地受挫败(参∶撒下二十二 39 ;伯二十六 12 ;诗十八 38 ,八十九 10 )。在挫败时受击打的头,和得胜时受膏的头,成了强烈的对比。神的仇敌不仅要被打败,还要彻底地被“暴露”(吕译;和合本作 露出 ,三 9 ;见二 16 类似的行动),从头到脚都无所遮盖,作为她羞辱的记号(参∶赛四十七 3 ;哀四 21 ;结十六 37 )。 

  14.  以色列将要因仇敌被毁灭而惊奇,因为恶人( 13 节)的 战士 ( RSV 、 JB 、 NIV ; NEB 作“领袖”;现中作“将领”)本 来如旋风 (参一 9 、 11 ),要击败神的百姓,“驱散”(现中;和合本作 分散 )他们像糠一样(参∶赛二十四 1 ,四十一 16 ;耶十三 24 ,十八 17 ;番三 10 )。仇敌期望自己能得胜,可以像贪婪的野兽一样,从她那倒霉的被害者那儿掠夺、 吞吃 战利品(参一 8 、 13 ,二 5 )。在神的大能之下,得胜者/被害者的角色遽尔逆转。巴比伦的 头, 或者是她的“领袖”( JB ,见 13 节),不单未能得胜,反倒要被 刺透 ,受挫败,而且是被她自己的 戈矛 (字面意义是“杖”, 9 节;参 11 节,用了另一个字;吕译也作“矛”;和合本则作“枪”),这可能是指巴比伦在毫无战争之下被古列王所败 88 。 贫民 ──那些忍受压迫和艰难(参∶诗十 2 、 9 ;赛十四 32 ,五十四 11 ;番三 12 ),与恶人直接对立( 13 节)的人──将要因神大能的得胜而获益。 

  15.  这一段是以它在第 8 节开始时的主题结束,神的 马 践踏 海 ,暗喻过红海事件(参∶出十四 21 ~ 29 ;见 8 节的注释)。 

  84 见 M. D. Coogan, Stories from Ancient

  Canaan ( Westminster Press, 1978 ) , pp. 75 ~ 115. 

  85 见 G. Vermes, The Dead Sea Scrolls in

  English ( Penguin Books, 2 1975 ) , pp. 131, 134. 

  86 见 J. Day, 'Echoes of Baal's Seven Thunders

  and Lightnings in Psalm ⅩⅩⅨ and Habakkuk Ⅲ 9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Seraphim in Isaiah Ⅵ ', VT 19 ( 1979 ) , pp. 143 ~ 151 ,他将这里的七道光线和诗二十九 3 、 4a 、 4b 、 5 、 7 、 8 、 9 ,神七重的雷鸣之声平行。 

  87 见 D. W. Bak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Hebrew and Akkadian Relating to the Head ( University of London , 1976 ) , pp. 53 ~ 67 ,尤其是 pp. 54 ~ 56. 

  88 见 ANET , pp. 315 ~ 316. 

  D 敬畏与信心(三 16 ~ 19a ) 

  说话的人再次改变,这次是先知以第一人称来述说自己的经历(参 82 页, 8 ~ 15 节的引言 )。哈巴谷的疑问得了答覆,甚至使他发出了圣经记载中,其中一篇最有力量的信心宣告。 

  16.  诗人记录了他个人因着神圣战士( 8 ~ 15 节)的大能而生的惧怕、敬畏反应。这些反应是用生理的词汇描述的(参∶鸿二 10 ),包括“腹部”( AV 、 NEB ;吕译作“心肠”;思高作“脏腑”;和合本作 身体 ;参创二十五 23 ;箴十八 8 ;何十二 3 )、 嘴唇 、 骨 ,以及下半身肢体( NIV 作“腿”; NEB 作“脚”;吕译、思高、现中皆作“步伐”;和合本作 在所立之处 )皆受到影响。头一个和最后一个回应是以同一个字 战兢 来表达,这个字的字根在本章中已经出现过两次( 2 、 7 节),不过略有细微差别。 

  诗人的回应并不止于惧怕。他与神的关系亲密至他能质问神,他也知道自己可以相信祂,信靠祂必有回应的行动。所以他能倚靠神的属性, 等候 祂的行动,反对那些 犯境之民 。这些事将在巴比伦 灾难之日 发生,这日子并非那独一、末世的“耶和华的日子”(见 97 ~ 98 页 ),而是一个要来的审判之日,是特别为他们存留的。这可以由希伯来文没有用定冠词──“一日”,而非“那日”──看出来。这日子就像那些审判以色列和列国之日子一样,只不过是那终必来临的最后之日预见的代表,保证那日子必要来临,陈明那日子的特性──刑罚恶人,却是那些跟随神之人的喜乐。巴比伦的日子终于在主前五三九年来到,败于玛代波斯(见 48 页 )。 

  17 ~ 19a .  诗人体认到他可以稳妥地信赖神的恩典,不仅是在国家复兴的事上,也在个人的安宁,甚至是存在上。犹大国的经济主要是农耕经济。她的生计大多从农作物的收成而来,如无花果、葡萄、橄榄,和其他田间出产,以及牲畜,如绵羊、山羊、牛群等。有时这些来源甚至都有可能缺乏,诗人看见∶终极而言,他的存在并非倚赖这些,而是倚赖它们的来源──耶和华。祂是那位立约的 神 ,必兑现祂的应许,在祂立约之民遭遇患难的时期,祂也是他们的 救主 (思高、现中; 8 、 13 节;参∶出十五 1 ~ 2 ;撒下二十二 3 ;诗十八 2 、 46 ;弥七 7 )。甚至就在现今,在怀疑与受压之间,作者仍要欢欣(参∶诗三十二 11 ;赛二十五 9 ;珥二 23 )。这并非因着他自己的任何好处,也不是因着欺压他之人有任何弱点。他的欢欣是以神和他,和祂百姓间的关系为基础,并由此而涌出。一切都可被剥夺,但却永远不能使他离开那与他立约的神(参∶书一 5 ;罗八 38 ~ 39 )。这可从他用来描写拯救的神之字眼看出来。哈巴谷虽在剥夺与苦难之间,仍然感觉到可以称神为“我的”神(参∶诗六十三 1 )。这亲密的关系是确定、坚实的,是建立在那稳固的根基上──神的约中诸般的应许∶祂要与祂的百姓有永远的关系(参∶申七 6 、 9 );而不是建立在情感或人反覆无常的兴致上(参∶民二十三 19 ;何十一 9 )。这是二章 4 节所强调之信心的实际注释和范例。 

  诗人拥有的任何力量或确信,皆归因于耶和华的主权,并且皆从祂而来(参∶诗十八 32 、 39 ;珥二 25 )。神不仅在人面对持续的艰困时注入活力,也赐下生命力,使人可以如 母鹿 般 稳行在高处 (参∶撒下二十二 34 ;诗十八 33 )。这些受造之物无忧无虑地跳跃与雀跃,可以反映出诗人蹦跳的喜乐(参∶伯二十一 11 ~ 12 ;传三 4 ;太十一 17 )。别的经文也提到 在高处 会得帮助(申三十二 13 ),不过用的是不同的动词,其处境则是征服地土,欢喜地承受为业(参∶申三十三 29 )。如果这正是这里的意义,那这一整章就或明或暗地提及出埃及──西乃──征服迦南的历史而将之结合在一起。以哈巴谷意志消沉为开始;怀疑神的公义和公平,结束时却是活泼地信靠神的供应和维持的能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