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撒迦利亚书第十三章
十三 1. 无论犯罪的动机为何(经文并未提及),这必是故意犯的,而且是有预谋的。所以 开一个泉源,洗净他们 ,就显得格外希奇。在基督教以前的时代,人从来不知道有这种洁净;不过以西结曾应许过(结三十六 25 );而撒迦利亚所写约书亚的污秽衣服被脱去,也是一种图解(亚三 4 、 9 )。这个泉源甚至可以涤除谋害耶和华的代表的罪行;事实上,该项罪与此处的洁净可能相关,因为这一小段有此暗示(参∶十二 11 “那日……哀恸”,与十三 1 “那日……泉源”)。
罪恶 (希伯来文 h]at]t]a~t[ )是泛指人类不良的行为, 污秽 (希伯来文 nidda^ )则指礼仪与性行为的不洁;以西结爱用第二个字(如∶结三十六 17 、 25 ),他和其他先知都将拜偶像比作淫乱。由此观之,这个字可能引发先知谈论下一个题目( 2 ~ 6 节)。若以西结的“用清水洒”意指洁净之泉,那么,以西结的河(结四十七),就是从圣所流出,带来医治的河流,下文也提到了(亚十四 8 ),象征满载罪恶的世界得到了赦免、洁净与复原。
261 见 W.
O. E. Oesterley, A History of Israel , II, p. 269.
262 A . F. Kirkpatrick, The Doctrine of the Prophets (Macmillan, 1906), p. 472.
263 J. Calvin,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 II (Calvin Translation Society, 1847), p. 242.
264 D. R. Jones, TBC , p. 161. 他解释希伯来文直接受格的标示,有“关于”之意( BDB, p. 85 )。
265 H. G. Mitchell 也指出这点, ICC ,
p. 331.
266 W. O. E. Oesterley 和 T. H. Robinson 的观点,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SPCK, 1934), p. 424.
267 J. Pedersen 所提议, Israel , I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0), p. 475 ;另一位赞同者为 F. F. Bruce, This is That (Paternoster Press,
1968), p. 111.
268 H. H. Rowley, The Rediscovery of the Old
Testament (James Clarke, 1945), p. 49. 亦见 DOTT , p. 133.
269 T. Jansma, p. 118. (英文字的顺序有修改)。
270 M . Delcor, 'Deux passages difficiles: Zacharie 12: 11
et 11: 13', VT , III, 1953, p. 67 ~ 73.
271 F . F. Bruce, This is That , p. 112.
272 P. R. Ackroyd, 'Criteria for the Maccabean Dating of
the Old Testament Literature', VT , III, 1953, p. 130 ,注脚 4 。
273 Mishna 教导,在悼丧时男人与女人要分开∶ Sukkoth 51b, 52a .
D 1 弃绝冒牌领袖(十三 2 ~ 6 )
以色列没有一人能逃过耶和华透过众先知所宣告的审判,甚至连先知自己也包括在内。耶利米和以西结都受到指示,要责备同作先知的,因为他们彻底腐败(耶二十三 9 及下;结十三)。只要传不受欢迎的信息,就必会有人敌对;但神的话语自有其权威,等到耶路撒冷陷落,便见其立定。在被掳之后,假先知仍然存在;事实上,本章用“先知”一字,乃具讽刺贬损意味。这里说,当那日,曾自称为先知的人会害怕别人认出,甚至会否认自己说过是先知。“奉父、子、圣灵”的名说鼓励作恶的话,就等于亵渎。
2. 前面曾论到冒牌领袖(十 2 ~ 3a ),并宣告耶和华会对付他们。现在他们会被拉下面具,永远除灭。神自我彰显的首要步骤,便是暴露罪恶。 我必除灭偶像的名 ,意指人将不再把超然的能力归于某些东西,也不再视他们为神。“名字”意味着存在与个性,是善男信女加给偶像的,好像孩子玩布偶时赋予性情;其实他们只是人手造出来的“形状”。冒牌领袖背后基本的幻觉即在此。“权势游戏”依旧有其名字和所珍视的神明。 先知与污秽的灵 ,这些先知所讲的任何启示,都会对这地造成不良影响;这些显然都不是出自神的灵。“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 20 )。“污秽的灵”一词,在福音书里常出现,但在旧约中只在这里用过一次。
3. 假预言一直到撒迦利亚的时代还存在,以致他预见未来还会复苏──虽然耶和华已经对付过它。幸好公众不会再容忍这种先知。他自己的家会定他犯亵渎之罪,要把他治死;这是按照申命记十三章,那里讲用石头打死,但这里父母要“将他刺透”。这个动词与十二章 10 节的“扎”为同一个字,此一事实也让读者警觉,是否有时“寻找行邪术者”会做得太过分,而把真的与假的一起除灭了。
4. 职业先知的反应可以预想而知。因为发现不受欢迎,他就声称自己与先知运动没有关联。 毛衣 ,是以利亚外衣的特色(王下一 8 ),用来辨认先知;而职业先知视之为尴尬之物,把它丢掉。
5. 他不再靠当先知赚钱,而说自己从小就是种田的。这句话的大意很明显,但希伯来文准确的意思却不清楚,所以出现各种翻译∶ 人教我养牛 ( AV ), 我一直是农奴 ( RV ), 我的财产一直是田地 ( RSV )。最后的译文是用普遍被接纳的修改经文; JB 用同一修改,译为∶“我一直靠田地维生。”
6. 你背后的伤是什么? 直译应为“在你两手之间”,意即,在身上,或是前胸,或是后背(参∶王下九 24 );“两手”可代表“两臂” 274 。在脱衣作农时,他身上的疤露出来了;可能是在当先知时,进入恍惚状况而自戳己身(王上十八 28 );但他解释说,这些是 在我朋友家 打架时受的伤。这个故事不可能是真的,讽刺意味很强,还有不祥的含义。朋友也可译为“爱人们”,就是去拜偶像的人,因这个字常具此意(如∶何二 7 、 10 及下;结二十三 5 、 9 )。这个人再不提偶像之名,这与第 2 节相符。
274 这表达法出现在 ANET 131 页, 'Ugaritic Myths and Legends', 2 III ABA ∶“击打亚扪王子的背,在审判官拿哈的膀臂之间。”
B 3 牧人被杀,羊群分散(十三 7 ~ 9 )
这一首令人震惊的诗接续了十一章牧人的主题,不过在十二、十三章中,先知的思路也没有离开领导者。耶和华呼召刀剑来攻击牧人;而缺了牧人的羊群四散走避,经历艰难与损失;这一切更印证出他们是耶和华的子民。弗洛斯特认为,这一“完整而自足的小宝石”是十二、十三章的最高潮 275 。
至于这首诗的位置,和与十三章 2 ~ 6 节的关系,钟斯认为,它属于此处,不应该挪到十一章 17 节之后。“它和十三章 1 ~ 6 节相连,关系如下∶神在律法中(申十三)规定,百姓要严厉对待假先知(不计亲情、血缘和友谊),而祂对自己的牧人也实践这原则。可以这样说,与十三章 1 ~ 6 节比较,耶和华神乃是在十三章 7 ~ 9 节实践祂自己的理念!” 276
7. 刀剑哪,应当醒起,攻击我的牧人 。在大马色的撒督之约文献中 277 ,认为这些话是撒迦利亚所说,其情境为神来访视地球,审判恶人之时。 我的牧人 显示这不是普通的领袖,乃是神赐给祂子民的礼物。若配上不同的母音(因希伯来文通常只以子音书写), ro{`i^ 一字可指“同伴”;但从上下文来看,这里的意思是“牧人”;无论如何,从平行句 站在我旁边的人 看来,这里可能有双关语的用意。“站在我旁边的人”一词,只在利未记出现过(如六 2 ,十八 20 ),意指“近邻”;照样,牧人也与耶和华肩并肩,与祂平等。耶和华居然会吩咐刀剑, 攻击我的牧人 ,真是不可思议;然而,在以赛亚书五十三 10 有类似的话∶“耶和华却定意将祂压伤。” 羊群 是耶和华的子民,如以西结书三十四章。在被掳时期他们没有领袖,是 分散 的,现在耶和华的手也要这样加在 微小者的身上 , NEB 译为 牧童 ,意思是∶卑微无助的人要受苦;正如主被钉十架时,祂忠实的朋友也受到痛苦(路二 35 )。其他经文亦暗示,教会将受大苦难,甚至表面上似乎被除灭,然后主才会插手干预(可十三 19 、 24 ;启十一 3 ~ 10 )。有些注释家对最后一行作不同的解释,认为是作出保护无助者的手势 278 。
8. 在一场大灾难中,以色列境内三分之二的人会被杀(参∶结五 2 、 12 ),但这还不是痛苦的结束。
9. 剩下的三分之一,耶和华会将他们 放进火中 (参三 2 ,“火中抽出的一根柴”;结五 4 ;玛三 3 ),这是传统的比喻,意为炼净杂质(箴十七 3 ;赛一 22 、 25 ;耶六 29 及下;结二十二 20 ~ 22 )。在熔炉中, 银子 和 金子 内的杂质或合金会沉淀,因此火可以用来炼出纯金纯银。所以,苦难有正面的目的。 他们必求告我的名 ,经过这一切遭遇后,他们会发现,与耶和华的关系才是最真实的;因为他们求告祂,祂也称他们为祂的子民。本节的最后四行为交错式∶ 他们,我,我,他们 ,这结构反映出一个关系必有两方,在神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这位牧人是谁?先知没有明说。倘若他愿意,他可以把大卫的主题与这位牧人相连;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也没有指出这位牧人就是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的仆人,虽然他心中可能想到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既带着谜样的色彩,就要人去思想;有线索可知,它对耶稣的思想有深入的影响,远超旧约其他的牧人经文 279 (参∶约十,其中反覆强调好牧人为羊舍命,以及羊的四散)。
275 S. B. Frost, Old Testament Apocalyptic , pp. 135f .
276 D. R.
Jones, VT , XII, p. 251.
277 CD 19.
5 ~ 9
(MS B) ,引于 F.
F. Bruce, This is That , p. 103.
278 Lamarche, p. 92.
279 参 R.
T. France, Jesus and the Old Testament (Tyndale Press, 1971), pp. 103f ., pp. 107f .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