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第十六章
Ⅶ 第三天:复活的主(十六 1 ~ 20 )
A 复活(十六 1 ~ 8 )
1 ~ 2. 这是星期天一大早的事,在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以前( 2 节)。安息日以及其令人束手无策的焦虑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妇女们终于可以做点事了,纵使只是为尸首涂抹已经买好了的香膏( 1 节)。倪恩瀚正确地强调她们对于摆在前头的事全然没有任何准备;这是故事之真确性的有力证据。这是爱与深挚的奉献,但只是敬拜一位已死的基督,还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信仰。妇女们寻找她们过去所熟悉、所爱的人,所以这位新而神圣的基督复活的信息,在她们里面所造成的头一个结果只有惧怕( 8 节)。神在以往与她们交往的一段历史已经结束了,而她们就像我们一样,是那么的胆怯,宁可墨守熟悉的过去,而不愿大胆地与神一起跨入新而未知的境界;然而,这正是凭信而行在现今、且持久不断的意义,一如亚伯拉罕所发现的。她们不愿失去以往所认识那位在地上的耶稣,然而保罗却认为这种信心的转变──从道成肉身的主转到复活的主(林后五 16 )──是必须的。每当主耶稣彰显祂超然的大能,甚至祂在人世间的时候,门徒们也总是对于他们所爱且熟悉的主感到害怕(四 41 );这只能证明,他们虽然与祂极为亲近,却仍未充分认识祂(九 32 ),事实上,一直到祂从死里复活以前,他们也不能充分认识祂,正如福音书反覆说明的。
3. 约瑟所安放的那块石头(十五 46 ),已经从滑槽辊到定位,显然是要防止像她们这种不速之客进入,所以这些妇女们的忧虑是有道理的。祭司们可能害怕耶稣的尸首会被门徒偷走(太二十七 64 ),但约瑟也同样害怕那些猖獗的盗墓者,古时候有许多的坟墓咒文就是针对这些人而写的。有无数的坟墓都被别人重新使用,在把最初安葬在里面的尸首或骸骨抛弃之后,第二度“霸占”埋葬。但是,当她们承认自己完全无助时,就已踏出了必要的第一步;神必作工,而且,也确实已经作工了。对于施维策而言,妇女们的问题描绘出“人的”方法,我们人类的整个窘境就在这短短几个字里面撮述出来。
4. 她们若是知道主复活的话,她们一切的忧心与挂虑全都变成杞人忧天;她们自己永远无法做到的事,神已经为她们做了,因为那石头( 很大 )已经辊开。马可并未提到地震与天使的降临,根据马太福音二十八 2 ,是天使把石头辊开的;它只是照常单单记载故事所需要的事实。这当然不代表他不知道这些事,事实上,他提及那位“穿着白袍”的少年人,就说明他反倒是知道的( 5 节),因为天使在马可的故事中已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一 13 )。
6. 要把基督复活后各次的显现,或者甚至是门徒们一早探视坟墓的次序接合在一起,并不如乍看之下那么容易,虽然福音书的记载一般说来大略是一致的。然而,要对这一点作充分的讨论,在新约圣经其他书卷的注释中较为适切,因为眼前的这段经文相当直截了当,至少在头八节里面是如此。后续经节的记载,似乎只是企图调和其他福音书中所包含的材料。马可福音中,此处与其他地方同样明显有许多省略,或是因为觉得不适合于故事的主要“节奏”,所以也不适用于直接传扬福音,或是因为作者本身不曾与复活事件的任何一位重要目击证人有所需要的密切接触;不过如我们已经说明的,作者若是称呼马可的约翰,这一点很难以令人置信。
无论如何解释,一个仍然引人注目的事实是:马可并未直接记载基督复活后向祂门徒的显现 207 。这是“马可的省略”之一,令早期教会大为困惑,也令我们困惑不解;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也根本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但无论这个省略有何理由,都一定得考量第 7 节一笔带过彼得的再起,同样省略了充分的记载。从作者对于彼得否认主的强调看来,这有点奇怪,但可能也是因为马可“精简扼要”的叙事风格所致。
如果马可福音的长结尾是作者原有的话(见下面的B段 ),那么上面句子中有几点要改写。其他姑且不谈,第 14 ~ 18 节对于整个使徒团队的重新振作一般性的记述,彼得也包括在其中。我们在前面(八 33 )已经看过马可如何将彼得摆在较广阔的背景中,以致他可以在“神学的速记”上代表整个团体。彼得的否认主与再回头,成了门徒的代表,所以在此不需要特别再提他:所有人都逃走了,所有人都否认了他们的主,所有人都重新再起,只有犹大例外。
5. 马可并未直接说那 少年人 就是天使,然而从后续的记载明显可知他超然的特性 208 。我们通称为“天使”之属灵实体的领域,在圣经中是以不同的形式向人类显现。有时候,他们以非人的活物显现(结一 5 ~ 14 );另一些时候,却是以抽象的数学形式显现(结一 16 )。但最常见的显现方式却是身为属天的物体,取了人的形状(至少是暂时的)。年轻与发光的白袍,可能是象征属天的完全与荣耀(参九 3 ,耶稣在变像山上,衣服也改变了) 209 。这虽然是迁就了人类视觉与理解力的权宜之计,妇女们在这些纯灵物之前仍然大为震惊,正如新约圣经记载中其他人常有的反应一样(路一 12 ,一 29 ,二 9 )。
6. 就像圣经中其他的地方一样(如:路二 9 ),天使在此处的首要工作,也照样要向妇女们保证:这次显现的目的是怜悯,而不是审判。在此不仅有天使所宣告的好消息,同时那空的坟墓也明显是可见的凭据: 拿撒勒人耶稣 (一个熟悉的称号),曾经被钉十字架,已经从死里复活了,马可再次强调祂已死去这令人难受的事实的真实性。然而,即使是天使的显现,以及看见那曾经安放耶稣的地方,都还不能令妇女们完全信服,这从她们后面的举动可以看得出来。马可在此所用的是普通的字眼 neanislcos ( 少年人 ),而不是特殊用字 angelos (“天使”或“属天的使者”),可能只是暗示:除了他所激起的敬畏之情以外,这位天来访客的外貌并未令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天使只向信心的眼睛显现,因为不信的人不看他们;而且,照实诠释天使们,也是信心的眼睛。无论什么时候,当神有所行动时,如果我们想要看出所发现的事乃是神的行动,永远有足够的隐晦不明之处,需要有信心的解释才能看明。在其他方法都无法明白时,最后的办法就是基督徒的信心,这信心可以明白每一件事都是神的作为,祂永远是全爱、全圣与全能的神。所以,倘若没有信心之钥这个解释的凭藉,即使是复活的消息也是隐晦不明的。但信心并非主观的自欺,因为它并不创造它所解释的事实。只有神才能创造事实或事件,在此就是耶稣复活的事件。信心本身乃是接受神的行动,把握住真实的事物,即使是目前尚未看见的(来十一 1 ) 210 。
7 ~ 8. 如果妇女们充分相信这信息,我们可以料想得到,她们将会立刻勇敢无畏地作见证。但是,事实上,妇女们只是曾经与一个天使有短暂的会面,到目前为止,她们尚未遇见主自己。那些曾经亲自面对面遇见过复活主的人,就“不能不说”他们所听见所看见的(徒四 20 ),正如我们从其他福音书中可以看见的,亦撮述在下面“长结尾”中的第 9 ~ 12 节。但即使是目击证人可信的见证,也未必能引导听见的人相信。
再者,从马可福音中也不能明显看见使这些可以为复活作见证的人闭口不言的只是出于不信。她们当然害怕,但她们也 惊奇 ( 8 节),而且 ekstasis 除惊奇之外可能也会有喜乐之意;与其说是害怕,不如说是敬畏充满她们( Lightfoot )。这个消息太重大、太奇妙了,不是一时之间可以领略的,而且可能只是因为马可福音突然在第 8 节中断,才使我们无法听见她们接着向十一个使徒报告的事,一如其他福音书中所记 211 。
无论她们有否顺服,带消息的使命当然是托付给妇女们,而且特别将 彼得 ( 7 节)包括在接受这信息的人之列。关于主曾应许要在门徒以先往加利利去,见十四 28 的应许,并该节的注释 。其他福音书提及主复活后在耶路撒冷显现,当然也不排除在加利利显现,事实上马太还特别提到(太二十八 16 )。马尔逊认为这是指着后来在加利利之外邦基督教会说的,我们不需附和这种看法;如米尼尔所说的,主只是把先前在客西马尼园被赶散的“羊群”聚集在加利利罢了!
207 关于这件事的一个极佳的讨论,见 Anderson ;这两方面的看法都可以提出同等数量的论据来。
208 所以,将这位超然的使者,与在客西马尼园中逃跑的那个卤莽的“少年人”(十四 51 )视为同一人,是十分没有理由的,甚至在这两个“少年人”之间似乎也没有暗示任何神学对比,正如这件事在约翰福音中的情形一样。学者对于这件事,提出不同的理论,见 Telford (在 IOM )。
209 蓝恩在此指出那在变像之故事中所明确说明的(九 3 ):所谈论的乃是明亮,而不是颜色。但这对于古代世界所有颜色的形容词而言大致是正确的,见 IBD ,在“颜色”( colours )一项。
210 纵使马可福音原来是在第 8 节结束(这一点尚无法确定),仍然没有一点可以怀疑马可相信耶稣的肉身复活确曾发生过,就像其他所有早期的基督徒一样。这正是目睹天使,以及看见空坟墓( 8 节)的整个关键,马可极讲求事实,不容我们灵意化而抹消其实际。有些现代神学家认为基督教可以建基于纯“灵意的”复活上,这对新约圣经是陌生的观念,无论是在福音书的叙述中(正如此处),或是在书信中(如:林前十五 12 ~ 20 )。
211 谭内希( IOM )认为:妇女们没有作见证,与马可福音中门徒们一直无法明白是相同的;即使是在复活之后,这种情形也没有改变。他认为亚利马太的约瑟和古利奈人正好与此情形成为对比;但这是一个错误的对比,因为他们二人无一对复活具有任何信心。只有五旬节来临,才使得门徒有实质的改变,而愿意随时作见证。
B 长结尾(十六 9 ~ 20 )
这个段落形成了所谓之马可福音的“长结尾”,在某些古抄本中付诸阙如,而且也被最早期的某些权威人士(如优西比乌和耶柔米)视为本而予以拒绝。本段的文笔风格当然与马可福音其他的部分大不相同;这形成一个问题,可略述如下: (1) 第 8 节结束本福音书,在语言学或神学上来说,都太突兀 212 。然而,这段所谓的“长结尾”未见于一些重要的古抄本,而且似乎是有意删除的。此外,有些早期的古抄本和古译本,在第 8 与 9 节之间有一句:“他们将受嘱咐的一切事简洁地向彼得和同伴报告。这些事以后,耶稣自己向他们显现,并藉着他们,从东到西,把那圣洁而不毁坏的永世救恩宣扬传送出去”(译按:吕振中与现代中文译本皆有收录)。这一段话读起来很像是早期对这松散结尾所作的修饰;尤其是最后一个子句,不大像是马可的表达方法。有份古抄本其实还是以这段撮要作结束,而把第 9 ~ 20 节全然删除,这段作法是更值得怀疑的。
至于这段长结尾本身,可以恰当地说其内容显出对于约翰福音二十 1 ~ 8 (抹大拉之马利亚的故事)、路加福音二十四 13 ~ 35 (以马忤斯路上的故事),以及马太福音二十八 18 ~ 20 (大使命)之主题的认识。若是如此,它必然比其他这些福音书为期更晚,所以也比马可福音更晚。
事实上,这乃是一个简短之复活显现的合参,作为骨架梗概,可以很容易地把其他福音书的记载补充进去。但第 9 节的引言本身,似乎没有顾到前面的第 1 节,实际上是作个新的开头,这是值得怀疑的。的确,这整段撮述的撰写,似乎不曾参考马可福音,没有考量前面的任何经文。
所以,我们似乎可以很合理的将长结尾视为一个尝试(据我们所知至少早从爱任纽),想要将一本原来结尾会让人觉得不恰当,或已经轶失之福音书“弄得完满”;从流传的几种不同版本,明显可以看到不同的尝试。有人在第 14 节加上另外一句较长的话,更进一步显出这段经文一般的不确定性。耶柔米从当时的几份古抄本知道其存在;但由内容看来,显然是不属于正典的,除了用来证明马可福音在此处经文的脱位之外,将不会再进一步提及。
那么,这段长结尾有何神学价值呢?它可以与行淫时被拿之妇人的故事(在约八 1 ~ 11 )相比较,作为一个实例,以说明一个很可能是真实的、而且日期无疑是很早的基督徒传统,其实不属于福音书之真正经文的。在马可福音的结尾方面,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说明;纵使它是取自其他福音书,其内容无论如何都是货真价实的;而且这极有可能是早期教会在“第二版”的马可福音加上的“正式结尾”。对于本福音书的原始编排与最初的作品形式所知甚微,武断地下定论是不智的。所以,即使它只是从其他福音书取材、编排的,我们将会略作解释。然而,单独根据这几节经文来建构神学立场,乃是不智之举;也从来没有一个负责任的基督徒群体这么做过。
9. 基督这次的复活显现,显然不是天使在墓园中向马利亚与另一位马利亚的显现,如前面第 5 节所提过的(约二十 1 )。这或许是指着约翰福音二十 16 说的:马利亚二度探视坟墓,那时才遇见了主自己。路加大概是此处的另一个资料来源,也提及与抹大拉的马利亚有关的“七个鬼” 213 (路八 2 ),这可能是个象征的数字,指完全被邪恶的权势所掌握。有些人认为这位马利亚就是在法利赛人西门家里膏主的脚的那位无名女人(路七 38 ),因为她在该处被形容为一个“罪人”;无论如何,此处要表达的是:马利亚得到的赦免多,所以“她的爱多”(路七 47 )。
10 ~ 11. 虽然其他的妇女们因着害怕, 什么也不告诉人 ( 8 节),抹大拉的马利亚此时却把这个好消息传扬出去。但是,甚至在她如此说时,门徒们都还拒绝相信( 11 节),虽然他们极其忧伤( 10 节)。尽管这样的见证正是他们问题的答案,门徒们却拒绝接受,再没有比这更为可悲的了。门徒们的不信,是马可福音中持续的主题,即使是在耶稣复活之后,他们还是一样,证明作者对他们的描绘是真实的。
12 ~ 13. 所以,这些门徒当中那两个人,在往以马忤斯路上遇见那陌生人时,最初并不知道祂就是复活的基督(路二十四 16 ),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似乎就是此处 变了形像 所说明的故事;在耶稣复活之后向门徒显现期间,通常立刻会被他们认出。当他们回到耶路撒冷,告诉其他门徒说他们遇见了主,却发现自己的见证不被他们相信,而他们自己起初也不相信妇女们的见证,可谓因果相循。
14. 这一定是指基督向全体门徒显现说的,依时间顺序记载在约翰福音二十 19 下半节。门徒们在他们的忧愁、顽梗中,仿佛已经真的宁可不信、沮丧,也不愿接受神所给他们这喜乐的复活事实。不信与刚硬的心,是过去一直缠绕着门徒的罪(九 19 ),而且再没有比他们这样拒绝相信复活更明显的了。马可从头到尾,对门徒们所作的描绘都是一致的,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然而,按照神的定律,这两宗罪也将是使徒们向别人传讲福音时所遭遇的两个最大的障碍。若要明白在基督以外那些人的瞎眼与刚愎,他们只需检视自己的内心,就能明白,并且谦卑下来。
15 ~ 16. 这是“大使命”的一个形式,根据马可福音二十八 16 ~ 20 ,是在加利利的一座山上颁布的,基督早期的许多教导都是在那里进行的 214 。这次的显现实现了祂所说要在门徒以先往加利利去的意图( 7 节)。直到门徒们亲自遇见了复活的主,并且真正相信祂的复活以前,他们并没有福音可传,所以当然也只有现在才能领受大使命。事实上,耶稣在地上的事工,离福音的使命普及化尚远,虽然祂医病与教训的工作传布甚广,其范围却刻意局限在以色列人身上,祂对外邦人的事工也不是出于刻意的寻求(七 27 )。在马可的这卷“外邦人”福音中,虽然并未记载耶稣曾经禁止祂的门徒向外邦人传福音(太十 5 )──这是极其自然的──却同样也没有记载祂在地上服事期间曾经命令他们要把福音“传给万民”。由于马可对外邦人有极强烈的关切,这乃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证实其他福音书的描绘属实。如果确是如此,那么在基督的十架与复活之后,传福音的范围就发生了极引人注目的扩展,虽然充分的果效还必须等到五旬节之后才能见到。
施维策认为,宣教的使命紧接在责备不信之后颁布,是格外恰当的。信心必引致宣扬,不信则会封住门徒的口。
16. 正如神在与人类交往时常见的情形一样,使人称义的总是信心,使人受定罪的也总是不信,而从此以后,基督徒的信心将要以受洗来表征并证明。马可福音他处并没有提及信徒的洗礼,不过约翰福音四 1 ~ 2 记载耶稣的事工有提及。在长结尾的这个命令中,也没有详细说明受洗的方式或应该照什么规矩。这可能是因为这两件事不是极为重要,或是因为在写作当时,大家对这两件事极为熟悉,因此觉得无须在此详述。
17 ~ 18. 这里又有一个属灵生活的重要法律;神迹乃是赐给那些相信之人的,主要的并不是为了要叫人相信。这乃是法利赛人与耶稣之间永无止境的争论:法利赛人一再反覆要求神迹,而耶稣同样斩钉截铁地声明不会把神迹赐给不信的人(八 11 ~ 12 )。附带一提的是,这里所用的“神迹”一字,马可从未用来指耶稣所行的神迹,虽然约翰确是如此用的( Anderson );这也可能显示出其年代较晚,当然也说明这段长结尾的作者可能不是马可。
这个应许是赐给教会的,是给教会里面之人的,而不是给教会以外的人。这些用作证据的“神迹”,除了喝毒物以外,每一个都在使徒行传所记载之初代教会历史中出现过。例如, 说新方言 从五旬节开始就经常见到(徒二 4 )。至于其他的神迹,保罗在使徒行传十六 18 赶出一个鬼;在使徒行传二十八 5 将蛇抖进火里;在使徒行传二十八 8 按手在病人身上,医好了他们。这类引人注目的彰显,到底是要在教会生活中不断延续下去,或是局限在这个时期,或是在教会历史中偶尔零星出现,必须根据新约圣经其他部分来决定。由于这段长结尾在经文鉴别证据不够确定,其正典地位也因而值得怀疑,所以不应单独根据这段特殊经文来设定教义 215 。如果如我们所主张的,这几节经文是使徒之后,尝试想要恢复马可福音失落的结尾,那么我们就必须假设:在圣经以外一定有某些基督徒喝了毒物而不受伤害的例子是为人所知的;不然,将这种现象与其他有充分证据之神迹在此相提并论就毫无意义了 216 。
19. 这节经文显然是描述升天(路二十四 50 ~ 51 ),语汇取自旧约圣经,虽然很难精确的说是哪一处。本节似乎结合了列王纪下二 11 (以利亚的升天)与诗篇一一○ 1 (弥赛亚诗篇)。早期基督徒解释主的升天清楚易见;这是得胜凯归的升天,随后是“登上宝座”,等候神最后为祂的基督作证。诗一一○是重要的弥赛亚诗篇,应许要将麦基洗德的祭司职分赐给主;当主耶稣向文士们问到有关大的儿子,同时也是大的主这个“难题”时,祂所引用的也正是这篇诗篇(十二 37 )。
20. 这是平静的结尾经文,一如路加福音二十四 53 ;但路加是以门徒们在圣殿里敬拜作结束,而马可福音的长结尾却说明教会向四方扩展。其原因可能是路加的福音只是他的教会历史的上卷,其后续的发展将会记载在使徒行传中。但在此却不是这样,作者以这单单一节经文就涵盖了整卷使徒行传;而最后这节经文的写作风格非常接近使徒行传,可能并非偶然。教会不可能走回头路,必须与主一起向前进。这位无名的作者在此道出了真理,即使他不是马可,也配得过成为这卷最早福音书作者的后继者,因为他与马可有完全相同的目标与关注。最后, 神迹 并不构成信息,而只是 证实 信息;就此我们也要附和本卷的结尾说: 阿们 。
212 说到黎弗与其他近代学者,他们所已经证明的,只是这种突然中断的结尾的 可能性 ,未必是其似真性 。然而,我们只能公允地说:今日大部分的释经学者都接受原有的经文以第 8 节作结束,除了那些加上第 16 ~ 20 节为原始记载的一部分人以外。现在已经少有人会辩称第 9 ~ 15 节为原来经文的一部分了,纵使他们相信其内容是正确无误的。
213 赶鬼在福音书中经常提及,在使徒行传中就较少提到,在书信中则根本不曾提起过。书信中也没有提到任何特殊的赶鬼“恩赐”,却有几次提到医病的恩赐(如:林前十二 9 )。虽然“被鬼附”无疑是描写一个神学实际,但有时也可能是隐喻的或通用的语言。其情形似乎完全与受圣灵影响,或被圣灵拥有相类似,各种影响的“程度”,包括从抗拒圣灵(徒七 51 )这一端到被圣灵充满(徒四 8 )那一端,似乎都有可能。
214 有些学者 [ 如林纳门( Linnemann )与史密塔( Schmithals ),引用于 Telford,
IOM] ,虽然拒绝前面几节经文,却接受第 16 ~ 20 节(但不接受第 15 节),作为马可福音原来的结尾;然而,这似乎是个武断的判断。
215 上述三种观点,全都有同样可敬,且同样保守之圣经学者采用;但那些采纳第二种或第三种立场的人,至少应该认真考虑:这些神迹很多在今天的教会仍不时出现。安德生明智地指出:这段长结尾的作者们,显然是主张这些“神迹”是教会生活持续的特征的一群人。
216 优西比乌( 3 : 39 )确实提到:此事曾发生在犹士都巴撒巴身上(参:徒一 23 ),但他只是根据帕皮亚( Papias )的权威而论及此事,他并不是十分敬重帕皮亚的。但它仍然很可能是代表早期的一个传统;若然,这件事很可能就是此处所提及的根据。──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