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C 耶稣受试探(四1-13) 耶稣刚刚受完洗礼,现在则往前瞻望祂正着手要进行的公开职事;但祂首先花些时间在旷野中安静默想。这个故事饶有兴味的是:除了耶稣本人,这故事不可能得自任何人。祂显然面对着以下这些问题:祂要成为哪一种的弥赛亚?祂是否要使用祂的能力来达到个人的目的?或者用来建立起一个强盛的帝国,秉公行义治理世界?或者是用来行出壮观但毫无意义的神绩?祂拒绝了这一切,因为它们都是魔鬼的试探。它们是试探,意味着耶稣知道自己拥有非比寻常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把石头变成饼,或是从殿顶跃下,并不是试探”(Barclay)。但耶稣却不受我们的有限所束缚。祂知道自己拥有别人所没有的能力,祂必须决定要如何使用它们。马太福音中第二个与第三个试探的次序正好颠倒过来,这个事实永远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已经提出的理由全都是主观的)。
1-2. 马太和马可告诉我们:耶稣是被圣灵引到旷野;但只有路加说祂是被圣灵充满。他也说耶稣被引导是“在圣灵中”(吕译;而不是“被圣灵”,如和合本:圣灵将祂引到旷野)。撒但的确试探了耶稣,但除此之外,这个故事与它再也毫不相干。圣灵的行动证明这是在神的计划之中:就在一开头的时候,耶稣就要正视祂究竟要成为哪一种弥赛亚这个问题。
3-4. 撒但从耶稣的饥饿开始,继而质疑祂是神儿子的身分。耶稣刚刚才听见从天上来的声音称祂为“子”(三22)。撒但怂恿祂把石头变成饼,好证实祂的儿子身分。对耶稣而言,问题是要知道祂现在所听见的声音和天上的声音,到底是不是出自同一个来源。祂的答复是从圣经而来的(申八3)。凡与圣经不一致的,就不是从神来的。这试探的本质可能是要利用行神迹的能力,将饼供应给饥饿的人,也就是说:要成为一个社会工作者。但是,在旷野里面没有饥饿的人跟耶稣在一起;所以,较有可能的是:这试探是要使用祂的能力,来供应祂自己(合法的)个人需要。耶稣拒绝这试探所用的话语,有很广泛的意义。除了食物之外,人必须关注的还有许多事(参,约四34)。我们不只是动物,只活在肉身需要的层面上。
5-8. 路加不像马太一样说:魔鬼把耶稣带到一座高山上,把天下的万国指给祂看。他所强调的不是这个异象的出处,而是这个事实:那恶者把世上一切的虚华全都摆在耶稣面前,它宣称这世界是属于它的(因为撒但是“这世界的王”,参,约十二31,十四30,十六11;启十三2),并且承诺要把这一切给耶稣,只要祂敬拜它。这意味着耶稣了解一个可能性,就是建立起一个远比罗马帝国更强大的国度。这样的异象被视为合法的目标,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它意味着,一个关切百姓真正幸福的政府必能带来更大的福祉;但它实际上意味着妥协,意味着使用世界的方法,意味着靠别西卜赶鬼。对耶稣而言,这意味着背离祂的呼召。祂的国度是非常不同的国度(约十八36-37)。祂已经与祂降世所要拯救的那些罪人认同了(三21)。那意味着低微的道路,而非属地的荣耀;它意味着十字架,而不是冠冕。指望属地的国度乃是敬拜罪恶,耶稣毅然决然地断绝这个念头。祂再次诉诸圣经(申六13),指出敬拜神是具有排拒性的。除了祂之外,没有人当得敬拜。
9-12. 第三个试探的地点在耶路撒冷。耶稣受邀将自己从殿顶上抛下。冠词证明这里所说的是一个确定的顶点,但我们无法肯定地确认它(所提出来的看法包括圣所的顶端、所罗门廊的屋顶、王廊的屋顶)。这试探可能是要行出一个壮观、但毫无意义的神迹,其目的是要哗众取宠。但既然没有提及有其他人在场,这试探可能应该像耶稣的回答所指出的,是在利用神而不是谦卑地倚靠祂。发拉尔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点,他引用奥古斯丁(Augustine)的注释:撒但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出主意,只有受试探的人才能进行错误的动作(“把你自己抛下去罢!”RSV)。那恶者这次引用圣经(诗九十一11-12)来向耶稣保证:祂足可平安无事。但这是圣经的误用,是扭曲经文原意来配合一个意图。就像其他两个试探一样,耶稣拒绝这个试探,也是诉诸于圣经的真义(申六16)。人类的任何一份子都不该试探神,甚至当这份子是神的儿子成为肉身时也不能。
在这三个试探中,耶稣全都是引用申命记来反抗试探,所引的经文事实上是出自六13和八3间这个有限的范围,这几章经文是论到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经历。当耶稣深思神呼召祂去完成的使命时,很可能花费许多时间思想这些经文。神古时的百姓的经历,和祂自己的经历,有类似之处。祂与神的百姓是一体的。
13. 综观这些试探,耶稣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祂面对试探的方式也是我们必须用的——使用圣经,而祂赢得了胜利。但祂所受的试探是属祂自己的,是神的儿子所受的试探,而不是敬虔之人所受那些特有的试探。路加结束这个故事时,撒但彻底锻羽而归。它“用尽了每一种方法来试探耶稣”(NEB),但耶稣并没有退让。这并不意味着耶稣从此不再遇到进一步试探(“试探是被拒绝了,但读者却受了警戒:我们尚未看见撒但的结局”,Richardson, p.19)。康哲民主张路加描写撒但在耶稣服事期间都没有出现,但这是与事实不符的(参八12,十18,十一18,十三16,二十二3、31撒但的工作,以及提及试探或试验的经文:八13,十一4、16,二十二28,也都是指它的活动)。正如吕优的译法,魔鬼离开了耶稣,只是“等候新的机会,可以再次出现”。这一生中,并没有免于试探的自由。耶稣没有,我们也没有。
Ⅳ 耶稣在加利利(四14-九50)
路加开始叙述耶稣在加利利的职事。这一大段落中有许多材料是马太和马可所共有的,但路加却赋予这些材料他自己的特色。
A 在拿撒勒讲道(四14-30)
路加所提及的这件事,马太和马可似乎是把它放在稍晚一点。他并未把它当作是耶稣职事的肇端,因为他知道早期的工作(14-15节),尽管他并未详加叙述。但就在最开头的时候,路加证实耶稣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这是耶稣所要进行的那种服事。这些主题都会重复出现148。
14-15. 为什么耶稣的名声会开始传遍四方,并不十分清楚,因为路加并未记载祂已经做了任何事。但是,祂从约但河回来时,是满有圣灵的能力(注意路加对圣灵的兴趣)。这显然可以理解为耶稣被圣灵充满,因而引起人们的谈论。耶稣在会堂中的教训更是加添祂自己的名声,路加告诉我们说众人都称赞祂。复数的会堂,指出一个巡回讲道之旅。关于以加利利为耶稣职事的起点,请参二十三5;徒十37。
16. 耶稣是在拿撒勒长大的,祂又来到这里,在安息日的时侯,就照祂平常的规矩去敬拜神。有许多经文都提及耶稣参与敬拜,但这是唯一一处告诉我们这是祂的习惯的经文。有许多解经家告诉我们会堂的事奉是如何进行的,并且指出与路加一致之处。但我们应当谨记在心的是:这是我们现有对会堂的事奉最早的叙述,所以这段经文对于研究会堂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以假定我们后来得知的一些习惯和这里的同样古老,但我们必须清楚记得这不过是臆测。这个时代,在会堂中做些什么,路加是唯一的权威。如果后来的习惯和这里的一样早,那么服事就是以祈祷开始,然后是读律法书(从创世记到申命记),然后才是耶稣所读的先知书。当时没有我们现在所谓的传道人,但当地会堂的权威人士会邀请人读经、讲道。圣经似乎总是用希伯来原文读出的,不过一定会由读经的人或其他人将之译成亚兰语。我们从使徒行传可以清楚看见:杰出的访客受邀讲道是屡见不鲜的。会堂习惯上的功用是教导和敬拜;但事实上,教训可能是它主要的功用(参十三10)。会堂的兴起究竟有多久远,我们并不清楚;但是在巴勒斯坦,在圣殿被毁之前,会堂还不是极为发达。在巴勒斯坦,似乎没有哪个会堂废墟是属于前基督徒时代的149。耶稣站起来要念圣经,这是尊重神话语的态度。讲道似乎是坐着进行的(20节;参,太二十六55;SB亦然)。然而,保罗至少有一次是站着讲的(徒十三16),而斐罗(Philo)也提到这个习惯(De specialibus legibus ii. 62)。
17. 耶稣显然没有选择祂所读的书卷,因为是别人把以赛亚的书交给祂。但这并不是像某些人所主张的,说祂是根据一本固定的经课集来读。我们不能证明这么早就有经课集的存在。经文可能是会堂管理员所选,或是由耶稣自己所挑选的,这与路加的话是吻合的:祂就打开,找到一处写着说……。
18-19. 祂所读的是以赛亚书六十一1-2,然后是五十八6。这些话是预言弥赛亚将服事遭困窘之人:贫穷的人、被掳的(Marshall作“战俘”)、瞎眼的,和那受压制的。耶稣把这些话应用在自己身上,证明那伴随着祂受洗时天上的声音而来的使命感依然是很强烈(因为圣灵的膏抹,参,徒十38)。耶稣认为祂来,是要把好信息带给世上困苦的人。神悦纳人的禧年当然不是代表日历上的哪一年,乃是说明救恩时代的方法。
20. 耶稣把书卷起来,交还给执事,祂就坐下了,这是采取了讲道的姿势。每个人都满怀期盼地看着祂,所有的人都预备好要听祂讲道了。
21-22. 耶稣“开始”(吕译、思高)对他们说,祂刚才谈的这段预言正在应验中。以赛亚的话适合于祂正开始的服事(参七22)。今天是很重要的150。耶稣当代的人并不怀疑神的国度将会在某一天来到。耶稣的教训却不一样,祂认为神现在正在行动,进行祂自己的工作。“不是在未来的世代,而是在现在,罪恶俘虏人的权势要被打破,与神的交通要被建立,神的旨意要被完成”(Manson)。众人都称赞祂,较直接的译法是“众人都证说祂好”(吕译)。吕优的译法“他们立刻开始认识祂的能力”虽是意译,却告诉我们所发生的事。当他说到乡民来,要看他们所听见关于祂的事是不是真的,他们也是如此说的。他们对祂所说的恩言——那动人的话——有深刻的印象(参,现中)。他们甚感震惊,从他们自己城里出来的这个人,他们称之为约瑟的儿子的,竟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注意路加所说的是希奇,而不是钦佩或赞赏,他们希奇祂所讲的道,却没有把它放在心上。
23. 耶稣知道自己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拿撒勒,祂在他们当中长大的那群人一定会要祂不负祂的声望。祂引用一句俗语(虽然不知来源,但与已经发现的俗语类似),其重点很清楚。但它直接的应用却不是那么清楚,因为耶稣毫无疑问是可以医治自己的。这想法很可能是说行神迹可以挽救祂的声望,使祂获益。或者是视拿撒勒为拿撒勒人耶稣的延伸(虽然“医治你的同乡”跟“医治你自己”并不相同)祂注意他们所说的是:我们听见你在迦百农所行的事,而不是“你所行的事”;他们并不相信。马可以此为耶稣在拿撒勒不得行什么神迹的缘由(可六5)。路加并没说这么多,但他也可能暗示这一点。
24. 他们要证据。但(de应该译作“但是”,而不是又)耶稣有祂自己的原则。祂的答辩是以amēn(实在)开始的,这个字在路加福音中只用了六次(用来翻译亚兰文词汇),但在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中,它却经常出现在耶稣口中。它强调并标示出下面的话是非常重要的。耶稣接着断言,先知在他们自己的家乡是不被人接纳的。人们总是比较预期要在陌生人身上看见伟大的事,远超过在他们所熟悉的人身上。
25-26. 耶稣举了两个伟大的先知为例,来证明祂的论点。以利亚所得的援助,不是从他那时以色列中的许多寡妇而来的,而是从西顿的撒勒法的一个女人来的(参,王上十七8及下)。加上“她是个寡妇”(中文译本多精简译之,将之与“妇人”合在一起来翻译),严格说来并不需要(在前一节提起寡妇已经暗示了),但却带出这个外邦人相较之下的不重要。但以利亚却是奉差往她那里去。饥荒的时间,这里说是三年零六个月(与雅五17一样),比“第三年”略久了一些(王上十八1)。当然了,“第三年”可能是指以利亚在撒勒法的时间(王上十七8),而不是指饥荒的时间;或者,如塔斯克所认为的,三年半可能是从列王纪的经文推算出来的151。或者耶稣所用的可能是其他的资料来源。无论如何,在干旱侵袭之后,饥荒一定持续了一段时间。
27. 以利亚的例子,又用以利沙的来加强;以利沙所医治的,不是以色列许多长大麻疯的当中的一个,而是叙利亚的乃缦(王下五1-14)。
28-30. 这可超出他们所能忍受的了。他们之中的一个显出不属他们这群人时,那已经是够糟的了。现在祂竟诉诸神对待外邦人的事,那可不是他们所能忍受的了。怒火燃遍了所有的会众(“上帝帮助犹太人!”),他们就动手要制裁耶稣。他们试着要把祂从山崖上推下去,看来好像是要努力将祂抛到悬崖底下(虽然可能只是用石头打之前的序曲)。要确认这个位置并不容易,但一般的意义却是够清楚的了。耶稣是如此尊荣,祂轻易地就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祂没有说些气话,也没有行什么壮观的神迹。祂只是从暴徒中穿过去。有些人感觉这件事本身就是个神迹——虽然不是拿撒勒人所要的那种神迹!照着我们所知道的,耶稣从未再回到拿撒勒。拒绝可以是决定性的。
在这一切当中,我们对第三个试探有了一个诠释。人们想要把耶稣放在撒但曾经提议的地位上,但祂不让他们得逞。
B 耶稣医病(四31-41)
耶稣使命的叙述,是以一些医病的神迹与一趟巡回传道之旅开始的。这是路加福音的马可段落之一。
1.被污鬼所附的人(四31-37)
31-32. 这本福音书一共提到五处在安息日医病的经文,这是第一处(四38-39,六6及下,十三10及下,十四1及下)。安息日的正确利用显然引起路加的兴趣。耶稣从拿撒勒下到迦百农〔下是因为湖边的这座城位在较低的高度上,它的位置无法确知,虽然有许多人主张是在泰尔亨(Tell Hum)〕。耶稣的教训令人震惊,因为祂的教训带有权柄。在拉比当中,原创力并未受到极高的推崇,通常都是引用着名的前辈来支持自己的话。举例来说:以利以谢拉比(R. Eliezer)虔诚地拒绝新奇的事物:“在我这一生中,从未说过一件事,不是从我的老师们听来的。”〔Sukkah 28a;约哈难拉比(R. Johanan b. Zakkai)也曾作过类似的声明,态度是一样的。〕耶稣不做这样的事,但祂说话所带的权柄却令人印象深刻。
33-34. 在会堂中有一个人被污鬼的精气附着。圣经从未对污鬼作任何解释。有些人按字面来解释,认为这人是污秽的、不整洁的。另一些人则主张这句话是道德上的,主张有一邪恶的灵。这里可能同时有这两种的意思。在古代世界中,普遍认为有许多麻烦是由鬼魔所造成的。在道成肉身之前或之后,圣经很少说到鬼魔的权势;但在耶稣尽祂职事期间,却谈得很多。在圣经中,这个现象是耶稣——祂来了,为要败坏魔鬼的工作(约壹三8)——和魔鬼之间的冲突的一部分(进一步参见吉登辉的特别注解,Geldenhuys, pp.174 f.)。在这里,被鬼附之人“放声哀叫”(NEB),祢来灭我们吗?通常是作问句,但也可能是个陈述:“祢来是要灭我们。”(吕译注)鬼魔认识耶稣和它所有同类之间是互相对立的。神的圣者(除了这里之外,只见于可一24;约六69)是个不常见的头衔,强调分别为圣事奉神的思想。我们在这里可以看见雅各所说的话的一个例子,他说:“鬼魔也信——却是战惊。”(雅二19)赖尔(John Charles Ryle)解释说:鬼魔的知识,“并未伴随着信、望或爱”。
35. 耶稣简单地进行赶鬼的工作,并不用当时的人所爱用的咒语。祂责备鬼魔,这暗示出它本不该占据这个人(并且“显出耶稣的主权”,Fitzmyer)。祂命令它不要作声(直译作“把嘴巴捂起来”;MM注意到这字有时候用来指“用咒语绑起来”,但这不是这里的意义)。耶稣又说:从这人身上出来吧!鬼把那人摔在地上(马可说“叫他抽了一阵疯”)。但它所能作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它就出来了,却也没有害他。
36-37. 人们因着这“话”(吕译、现中)而感到惊奇,然后继续说耶稣是用权柄能力吩咐污鬼。这些动词的时态暗示出耶稣习惯于做这事,他们并未将这件事解释成一件神迹。耶稣的名声传遍了周围地方,这也是很自然的事。耶稣逐渐变成一个公众人物。
2.彼得的岳母(四38-39)
耶稣从会堂来到彼得家中(马可加上“和安得烈”,并且告诉我们雅各和约翰也一起去;路加把他们全都略去,可能是因为他还未谈到他们的蒙召)。三卷对观福音书全都提及热病,但只有路加说:这是甚重(这显然是个医学术语)的热病,以及耶稣斥责那热病(这是否意味着祂认为是撒但在这病背后?),又提到当那妇女得了医治后,她就立刻起来,并且服事他们(证明她是完全痊愈了)。
3.许多人得医治(四40-41)
这一天结束了,凡有病人的、不论害什么病,都带到耶稣那里。他们不能在安息日带这些人来,但当太阳一下山,安息日一结束,他们就刻不容缓地把他们带来。当耶稣医治他们的时候,有个人的接触:祂按手在他们各人身上(这个步骤在犹太人中并不常见,无论在旧约圣经中或在拉比着作中都不曾见到,虽然可以从死海古卷中一个地方得到证实152)。路加是唯一告诉我们这一点的人,也只有他说到当鬼被赶出去时喊着说:祢是神的儿子!加利利人可能认为耶稣不过是一个人,但鬼魔却不会犯这个错。马可也记载了耶稣不许它们说话,却没有说到耶稣斥责它们(参四35、39)。对于邪恶,耶稣是不给好脸色看的。饶有趣味的是,路加告诉我们:鬼魔这么早就认出祂是基督。耶稣之所以不肯让鬼魔们揭露祂就是基督,可能是针对国家弥赛亚运动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群众的狂暴会从任何一位弥赛亚中制造出反抗英雄来!无论如何,福音书的作者们坚持人们要来认识耶稣究竟是谁,乃是因着祂的话语和祂的作为的缘故,而不是因着鬼魔的见证!
C 巡回传道(四42-44)
第二天早晨,耶稣出来,走到旷野地方去(有趣的是:告诉我们说祂是去祷告的是马可,而不是路加)。但众人很显然对刚刚所叙述的事印象非常深刻,他们不愿失去耶稣。然而,当他们找到了祂(马可告诉我们说这件事是由彼得带头的),祂却拒绝留在他们那里。祂说祂也必须在别的地方传福音(路加提及神的国时,大约有四分之一是说到传讲它,Maddox, p.133)。注意这个不得不的必须性。这是路加头一次提到神国,这是耶稣教训中最喜爱的主题。这个题目非常大,在此只要说那是神在行动中掌权就够了。犹太人往前瞻望一个时候,那时神要显出祂是列国的君王;耶稣则教训说神的国已经在祂里面、在祂用来与邪恶争战的权柄里面来临了。在某个意义上,国度是现在的一个实际;就着另一个意义而言,国度一切的丰满尚未来到。在耶稣的话语中进一步地注意到旨意的问题:因我奉差原是为此(关于耶稣奉差遣的概念,参九48,十16)。关于“犹太人各会堂”(吕译、思高、现中)有个问题,因为对观福音书的作者们在别的地方对这趟旅程丝毫不曾提及。AV与和合本都译作加利利的各会堂(参,吕译注),但这种译法不足采信,应该接受RSV及吕振中译本等的译法。我们在这里可能要较广义地来看“犹太”,将之解为“巴勒斯坦”,将加利利也包括在内(就像二十三5等处一样,然而,路加有时也把犹大当作特定的专有名词来使用,如:二4)。或许路加可能正在说的(就像他经常作的一样),是我们在约翰福音中发现的一些事。约翰清楚地记载了耶稣曾将祂的职事扩展到犹太地去。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