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iii 异象和启示(十二1-10)   保罗的自夸从使徒的试炼开始移转到异象和启示。他以第三人称重述他感到自己被提到三层天,进入乐园的经历。他在那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后面一部分说到肉体上的一根刺,免得他过于自高。他也说到如何在祷告中求上帝把刺拿掉,但上帝的答复是:祂的恩典是够他用的。透过这个启示,保罗学到了软弱与能力可同时并存,而这正是上帝作事方法伟大奇妙之处。保罗之所以强调软弱与能力的巧妙配合,必定是为了要否决敌对者所秉持的,对能力和权柄的凯旋得胜主义的观念,同时也为了维护他自己宣称拥有的使徒权柄;虽然他的下监、受逼迫、遭弃绝似乎与他所宣称的不一致。

  1. 我自夸固然无益,但我是不得已的。使徒保罗虽然知道自夸没有什么好处,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也体认到,若不自夸,有很多东西会失去。他的敌对者已经挑起事端,他引领信主的人也认为事出有因。接下来就是他必须表态了。如今我要说到主的显现和启示。我们也许很习惯于旧约中,上帝用异象和启示对待他的子民的故事。令人希奇的是,新约中上帝对待基督徒也是如此。撒迦利亚在圣殿服事时看见异象,有声音告诉他,他的祷告已蒙应允,他的妻子以利沙伯将要生一个儿子,名字要叫约翰(施洗者)(路一8-23)。耶稣的变像也是赐给彼得、雅各、约翰的一个异象(太十七9)。到了耶稣坟墓的妇女们也说他们看见异象,有天使告诉他们,耶稣复活了(路二十四22-24)。司提反在临死之前也看见异象,见“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徒七55-56)。主在异象中对亚拿尼亚说话,指示他去找大数的扫罗,那时扫罗正在大马色路上瞎了眼(徒九10)。彼得见了三次不洁净之物从天而降的异象,使他终于接受呼召,到哥尼流家里传道(徒十17、19,十一5)。还有一次是天使领彼得出监时,他以为自己见了异象(徒十二9)。启示录就是描述赐给在拔摩海岛上的作者的异象(启一1)。

  保罗本身接受了许多主的显现(异象)的启示。最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耶稣基督在大马色路上向他显现(徒二十二6-11,二十六12-20;加一15-16)。之后保罗又见马其顿呼声的异象,有一人叫他过去帮助他们(徒十六9-10)。当他在哥林多开荒布道时,他也在异象中得到主的鼓励(徒十八9-11)。保罗说他是透过启示接受了福音(加一12),他对福音奥秘的了悟,他能得到真智慧,他对特殊的末世性真理的理解,都是基于从上帝来的启示(参,弗三3-5;林前二9-10;帖前四15)。

  2-4. 在许多的异象和启示中,保罗特别提到一项十四年前发生的事。这是他信主几年之后的经历,因此不能与在大马色路上基督对保罗的启示相提并论。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保罗以第三人称述说这经历,也许是为了表示这件事对他而言,太神圣了;或者是因为他想区分两个保罗;一个是能得到这种超级经历的保罗,另一个是夸自己软弱的保罗(参,十一30)。事实上他一直以第三人称述说这件事,不免令读者揣测,他说的是不是别人的经历,而不是自己的。但仔细读1、5、7节,细心体会其中的重点,就可肯定保罗是在谈自己的经历。此处用在基督里的人,可以简单的指保罗这个基督徒。

  使徒保罗说他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2节),稍后又说他被提到乐园里(3节)。他用的动词“被提”(harpazō),与帖撒罗尼迦前书四17说到主再来时,还存活的基督徒将“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是一样的动词。

  保罗当代的人风行谈论各种不同的宇宙论,有三层天、五层天、七层天等说法,说到在地面之上一连串半圆形的层次。有人认为所罗门献殿祷文提到“天和天上的天”(王上八27),就是天有三层之说法的依据,至少在犹太人中间是如此认为。但这段经文本身也许只不过是一种普遍用法的希伯来文最高级形式。在伪经着作中曾提到多层天(如:利未之约3)。拉比着作也提到七层天(Str-B 3, p.531)。

  保罗在这里把三层天与乐园相提并论,在摩西启示录三十七5也有类似的平行说法。那里是说到上帝把亚当交给天使长米迦勒,对他说:“将他升到乐园,直达三层天,把他留在那里,直到我算帐的可畏之日,就是我要在世界上所作的。”

  在犹太人(如:以诺壹书三十九3以下)和外邦人(如:柏拉图,共和国,十614-621)的文学着作中,都有提到类似保罗被提的经历。在巴比伦他勒目(Babylonian Talmud, Hagigah14b)中,有一故事说到四个拉比暂时被提到乐园,但那种经验太可怕了,结果只有一个拉比,阿奇巴(Rabbi Akiba)毫发未损返回。这个故事的流传比保罗还晚(阿奇巴约死于主后135年),但仍显示这类事件在基督教最初一、两百年中广为流传。

  以上所提到这些类似的文学着作,无论是用词、观念,或被提的经历,都说明三件事。第一,保罗所说的事是当时人可以理解的。第二,被提到乐园的经历是很可畏的,这就部分说明,何以保罗不愿多说。第三,被提到三层天的经历,使保罗与伟大的信心英雄同列。一旦声称有这种经历,保罗就能完全胜过他的敌对者。因此,更令人惊奇的是,保罗并没有藉此而乘胜追击。他反而在说明单纯的事实之后,很快转移话题,说到他的软弱,只在他的软弱上夸口。

  说到他被提到三层天或乐园的经历,保罗两次提到,或在身内,或在身外,我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2-3节)。如果连保罗本身都不知道他到底怎么被提,我们就更不可能知道了。但还是有两种可能的方法,可以理解使徒保罗所说的,在身内和在身外。在旧约中,有两个人是肉身进入天堂的,就是以诺(创五24)和以利亚(王下二9-12);但他们的被提是一去不返的,不是暂时的。有关以利亚,他的身体也曾被主的灵从一处地方提到另一处地方(王上十八12)。

  新约中耶稣受试探的记载,说到他被魔鬼带到圣殿顶上,带上高山(太四5、8),但到底如何发生(是身体上去或只在思想想像中),却没有详细交代。启示录作者说到他“在灵里”被带到旷野(启十七3),到一座极高的山(启二十一10)。但“在灵里”是指在身外,或只是指异象的经验,我们也不清楚。

  斐罗似乎相信,属天的经历必须在身外才有可能,因为他解释道,若属天音乐的曲调要进入我们耳中,必须我们先有难以抑制、莫名的渴望,甚至不吃不喝才可能听到。他同时引用出埃及记二十四18,说摩西听到天上的音乐,是“当他身体睡卧,四十昼夜,不碰面包,也滴水不沾”时听到的(On Dreams 1,36)。这种非肉体的被提的观念,与诺斯底派信仰如出一辙,都认为属天的与物质世界不能有任何接触,因物质世界是邪恶的。当保罗说他不知道是在身内或在身外暂时被提时,他保留了两种可能性;也因此明白指出他不能接受诺斯底派的看法,以为物质世界本身就是邪恶的。同时他也不排除在身外属灵经验的可能性。

  听见隐密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人不可说(arrēta)在新约中只出现此次,但在古碑文中却是很普遍的语法。这个字与神秘宗教有关。用以说明某些事物太神圣了,因此天机无法泄露。这种把某些已经启示出来的事物看得很神秘的态度,在保罗当代虔诚信奉神秘宗教人士当中,是很普遍的;但在基督徒圈子里,就太不寻常了。保罗的确说到福音的“奥秘”,但那是指过去虽然隐藏,但现在透过圣灵都已经显明给使徒和先知们知道,为的是让他们也能传扬给所有人(参,林前二1;弗三1-9,六19-20;西一25-27,四3)。保罗只在这段经文中提到一些启示给他的,人不可说的事,也许是因为太神圣了,只要让他知道。

  保罗提到他被提的经历,不但用字简洁,而且绝口不提他所见的事,与古代描述类似事件的手法大相迳庭。保罗只提到他所听见的。

  5-6. 为这人,我要夸口。简要地说明事情发生的经过,保罗又继续用第三人称说到他的属灵经历。他是预备为这个十四年前有机会受到上帝赐给他这种经历的保罗而夸口。但为他自己,他说,除了我的软弱以外,我并不夸口。在感到是被迫不得不夸耀他的属灵经验时,保罗又回到他可以自夸的安全领域(参,十一30)——他个人的软弱,在第7-10节他又说到这事。但在他这么作之前,他先指出一点,我就是愿意夸口,也不算狂,因为我必说实话。保罗的意思似乎是说,如果他想就他的属灵经历夸口的话,他绝不致于像愚妄人一样行事,因为他所说的,句句属实。

  只是我禁止不说,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过于他在我身上所看见所听见的84。保罗不想多提他应当可以提的,他过去的经历,理由是他希望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根据现在从他身上所看见、所听见的。看见和听见这两个动词都是现在式,强调保罗希望别人以他目前所作所为来评断他。因为保罗如此强调“现在”,使有些人感到保罗之所以用第三人称说到他十四年前的经历,为的是分别有过去那些经历的保罗,和现在人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保罗。就是因着后者,且透过他所有的软弱来看;保罗希望人们从这个角度来给他评价。

  7.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迟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保罗非但没有在他被提的事上大作文章,好像敌对他的人必然是夸大他们的属灵经历一样;他反而紧接着解释他为何不能因这事而自高。他肉体上有一根刺(skolops)。skolops这个字在新约中只用在此处,指任何尖的东西,例如:木桩、鱼钩有刺的一端、纺线针,或荆棘等。保罗所谓肉体上的一根刺,有些人认为他是指纺线针或荆棘,而不是指木桩。

  在七十士译本中,skolops被象征性地用在民数记三十三55(“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skolops)”);以西结书二十八24(“四围恨恶以色列家的人,必不再向他们作刺人的荆棘(skolops)、伤人的蒺藜”)和何西阿书二6,(“因此,我必用荆棘(skolopsin)堵塞他的道,筑墙挡住他,使他找不着路。”)在以上经文中,skolops都是用以指一些使人活得很不舒服、令人沮丧的东西。保罗的刺的确很困扰他,令他沮丧;这可以很清楚从他三次在祷告中求主除去这件事看得出来(8节)。

  保罗又说到他肉体上的刺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在约伯的故事中,撒但可以攻击信心和忍耐的大英雄,但只在上帝的许可范围之内(伯一-二)。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二17-18,保罗告诉他的受信人,在他被迫离开帖撒罗尼迦之后,他一直想再去探望他们(参,徒十七1-10),但因为撒但的阻拦,无法如愿。在此处经文中,撒但经过允许,藉着肉体上的一根刺攻击保罗。要注意的是,在新旧约圣经中,撒但只有在上帝容许之下,才有力量。在福音书中,基督有完全胜过黑暗权势的能力。撒但在祂身上没有能力(约十四30-31),魔鬼必须服祂(可一21-28,五1-13)。基督把此能力赐给使徒(可六7)。但在保罗的情况中,撒但被允许拦阻使徒保罗的计划,并用肉体上的刺攻击他。但无论如何,在以上两种情况下,撒但的行动本身虽是坏事,却是为了成就上帝的目的。在第一种情况中,撒但的拦阻迫使保罗继续前行,结果福音传到庇哩亚、雅典和哥林多。在第二种情况中,撒但的攻击使保罗的灵性保持平衡。这是他灵里有份量的筹码,免得他过度得意,而自高自大。

  有关保罗“肉体中的刺”指的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可归类为三大项:(a)指某种形式的灵性上的攻击;例如:被罪所败坏之本性上的限制、试探的折磨,或魔鬼的压制。(b)逼迫;例如:由敌对他的犹太人或反对保罗的基督徒所发动的逼迫,(c)某种肉体上或心智上的疾苦;例如:眼疾、热病的攻击、口吃、癫痫症,或神经性疾病。但不管怎么说,事实乃是没有足够的资料,可证实谁说的对。大多数近代释经者较认为这是指某种身体疾病,保罗也说这是他肉体上的一根刺,多少支持这种看法。对那些认为这是指眼疾的人而言,加拉太书四15是最佳的佐证。

  8-10. 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虽然保罗的经验与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经验没有基本相似之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三次求挪去某些东西,而他们所求都未蒙应允。但就好像耶稣得着力量,足以面对他可怕的苦难与折磨一样,保罗也得到鼓励与力量: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保罗写祂对我说(eirēken),用的是完成时态,表示主对他祷告的回应,一旦答应了,就一直够他应用。在回应当中所说的够你用(arkei)是现在时态,表示持续供应的恩典。基本上主对保罗所说的是,虽然祂不把刺挪去,但祂的恩典足够使他承受得住。此外又附带说明,“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在哥林多前书一26-31,保罗向他们指出,他们当中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而这正是上帝故意拣选的。上帝如此作的理由是,祂拣选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祂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祂这么作,为要叫一切有血气的,在祂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夸口的都当指着主夸口。因此,主对保罗要求拿掉刺的回应是提醒他,祂的能力在软弱中更显得完全。同时这在保罗当前所处的环境中,也让他有足够的理由去拒斥他的敌对者所以为夸口的事,以及他如何在软弱中仍有所夸耀。

  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保罗既蒙教导,知道基督的能力在软弱中更显完全,他也因此喜欢夸自己的软弱。这并不表示他喜欢软弱,他所喜欢的是在这些软弱中,基督的能力可覆庇他。“覆庇”(episkēnoō)是很少用到的动词。新约中只用于此,七十士译本和蒲草纸文件中根本找不到。在保罗之前,唯有希腊史家波立比乌(Polybius,约主前201-120年)用过两次,指士兵的宿舍分配。因此,更好的翻译似乎是“住进”或“栖息”,而不是覆庇。无论哪一种翻译,都是说到保罗在软弱中经验到基督的能力,使他能欢喜夸口。

  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保罗在这里把他从主那里学到的功课,也就是透过肉体上的刺的经验所学到的,应用在他使徒传道事工各种艰难的情况中。

  保罗的读者必定从第7-10节保罗所说,软弱与能力同时并存这件事上,学到功课,大得裨益。但保罗说明这件事的动机还不只是为此。敌对他的人曾因他的软弱,而对他自称是使徒大肆抨击(参,十10);而且很有可能他们看保罗所遭遇到的很多逼迫与凌辱,认为是与他自称是尊荣的基督的使徒身分不符合。保罗在这里陈明从软弱中彰显能力的神圣原则,一方面可为自己的使徒职份辩护,另一方面也从根本的观念上否定了敌对他的人。

  iv 使徒的凭据(十二11-13)

  这几节经文总结保罗“愚妄人的谈话”。他说这整个作法是一件愚蠢的事,但他不得不如此,因为他引领信主的人没有起来为他讲话。他们应该大力推荐他们的使徒,而不是让保罗为自己愚妄的自夸。因为事实上他没有一样比敌对他的人,所谓的“超级使徒(最大的使徒)”差。哥林多人喜欢看使徒的凭据,他们唯一看不见的事就是保罗没有在经济上成为他们的重担。保罗带着调侃的语气,求他们饶恕他在这方面的不是!

  11. 我成了愚妄人!保罗大大自夸之后,知道这样其实是愚蠢的作法。但是就某方面来看,是哥林多人惹出来的祸。他说:是被你们强逼的;我本该被你们称许才是。保罗特别加重语气,强调你们和我。事实上他是说:“你们哥林多人强迫我要如此自吹自擂,而实际上,我是应当受你们推荐才是。”如果哥林多人未曾接受敌对保罗的人对他的批评,而挺身出来为保罗说话,证明他们是因为保罗的传道而信主的(参,林前九1b-2),证明上帝以神迹奇事证实保罗所传的,同时证明保罗在他们当中的行事为人足为使徒典范;那么保罗就不需要再为自己吹嘘了。如果他的朋友,或他所服事的人采取积极的行动,为他的人格辩护,这样的人也就没有必要再自我举荐,心里不快了。

  我虽算不了什么,却没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保罗用的是动词hystereō(“低于”)的简单过去式。指出在过去一个特定的时间中,已提供了证明。哥林多人应当可以看出保罗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比那些最大的使徒(超级使徒)差。保罗心中所指的是他第一次造访哥林多,初次在那城里布道,上帝的能力透过他作工,是明明可见的。保罗又加上,我虽算不了什么,这句话可能是借用敌对他的人批评他的反讽语;也有可能是他坦承自己的不配,居然还受托承当使徒的使命(参,林前十五9-10);更有可能包括以上两者。

  12. 我在你们中间,用百般的忍耐……显出使徒的凭据来。保罗在这里所要说的是,即使用敌对他的人所提出来的标准来看,他还是一个真使徒。他声称在显明使徒的凭据这件事上,他一点都不比那些人差。保罗特别提出藉着神迹奇事异能。根据使徒行传十八章记载,保罗第一次到哥林多没有说到行神迹;但很显然他是行过神迹,否则在这里所说的就无甚意义。在罗马书中(写此信之后不久写的),保罗说到他的服事是,“基督藉我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罗十五17-19),很显然使徒的凭据是随着保罗传道所显明出来的,在这方面,哥林多人应当更看重保罗。

  13. 因此保罗问,除了我不累着你们这一件事,你们还有什么事不及别的教会呢?保罗下定决心,在哥林多人中间服事,不在经济上成为他们的重担。这个事实所代表的意义却被歪曲了,而且被用来对付保罗,以之为是保罗不爱哥林多信徒的明证;这是保罗难以忍受的(参,十一7-11)。保罗在这里又再次拒斥这类的批评,以为他不愿接受哥林多人的经济支援,是因他看重别的教会,看不起他们。他用极度讽刺的口吻回答说,这不公之处,求你们饶恕我吧,保罗说这句话,表示他实在想不懂,为什么他们要反对不必受他缠累,受他剥削;就好像曾受到敌对他的人缠累、剥削一样。(参,十一20)

  G 保罗不愿加重哥林多人的负担(十二14-18)

  保罗在此告诉他们,他要第三次拜访他们。然后接续第13节所说的,保证他不会要他们支持而成为他们的重担。保罗所关心的是,属灵的父母该为属灵的儿女积财,而非相反。他声言愿意为他们费财费力。但他也知道有人阴谋设计,要人怀疑他的动机和行动。对这些人而言,保罗拒绝接受援助,就是为了掩饰他的计谋,以便以后发动捐献,为自己挣得更多的金钱。这部分最后保罗直截了当问他们,不管是他,是他差去的人,有没有占过他们的便宜,答案当然是:“绝对没有!”

  14. 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那里去。这句话的原文意义模糊,到底是指保罗第三次心里打算要去(实际上有没有真的都付诸行动,却没有说明),还是他已去过两次,这是第三次要去,搞不清楚。还好十三1解答了这个问题,肯定了他是准备第三次探访。前两次是第一次的旅行布道和之后“痛苦的”造访(见导论)。保罗有意第三次拜访他们,在此信其他地方也提到(十2,十二20-21,十三1、10)。从这些地方也可清楚看到,保罗这次是要去与他们摊牌,把话讲清楚;虽然他仍希望不要令大家难堪。

  也不必累着你们,因为我所求的是你们,不是你们的财物。在第三次拜访中,保罗仍坚持不接受哥林多人捐献的政策。他去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回心转意,不是向他们要钱。这句话可能也有意对比保罗和敌对他的人的动机,这些人不能声称他们也像保罗一样事奉(参,十一12)。

  儿女不该为父母积财,父母该为儿女积财。保罗用家庭生活中明显的事实说到,是父母该供应儿女所需,而不是儿女供应父母。保罗用的动词thēsaurizō(积财),也用在他回答哥林多人,有关如何捐献的事上,“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thēsaurizōn),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林前十六2)。保罗的敌对者似乎把这样的劝勉,错误地解释为是指保罗要他属灵的儿女积财给他用。保罗否认这种指控,说明该为儿女积财的是父母,而不是儿女为父母积财。

  15. 正如父母愿意供应儿女,保罗说,我也甘心乐意为你们的灵魂费财费力。这里用到的两个同义动词dapanaō(“费财”)和ekdapanaō(被动语态,“费力”)。dapanaō在新约其他地方还用过几次,一般是指花费金钱(可五26,血漏病妇人在医生手中花尽所有;路十五14,浪子生活奢侈,花光他继承的产业;徒二十一24,保罗拿出规费,付犹太基督徒洁净之礼的所需,但参,雅四3),在蒲草纸文件中,这也是普遍的用法。因此在这里,从上下文和其他平行用法来看,都是一致的;保罗是用这个字表示他甘心乐意,为哥林多人花钱。保罗所谓花钱可能是指在哥林多人当中事奉,自掏腰包而言。

  ekdapanaō这个字新约中只在此出现,指“费力”或“耗尽”。此处用被动语态指一个人,意思是“耗尽”,牺牲自我生命。这是保罗对他们的委身,不只愿为他们花钱,甚至为了他们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为别人的好处而绝对献身的说法,在保罗着作中无独有偶。我们知道,他为自己犹太人的骨肉之亲(罗九3),为腓立比教会(腓二17),都有同样的感情。

  说出了他对哥林多人的爱与献身之后,保罗自然又问:难道我愈发爱你们,就愈发少得你们的爱吗?这位愿意为他们花费所有,也不愿成为哥林多人的重担;这位甚至愿意在必要时,为他们牺牲生命的使徒,问他们:难道他更丰富的爱所得到的,是要他们少爱他吗?

  16. 保罗也知道为什么他对他们更大的爱,却换来他们对他更少的爱。那是因为他用以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不希望成为他们的重担),被敌对他的人误解了。因此他以人们对他的指控,直截了当地问读他信的人:罢了!我自己并没有累着你们,你们却有人说,我是诡诈,用心计牢笼你们。原文没有你们却有人说这几个字。很可惜,加上这几个字,难免误导读者,以为这种批评是出自哥林多信徒本身;其实更有可能这是敌对保罗的人先讲的,而哥林多人在某些时间中信以为真罢了。他们指责保罗使诈,用心计,也就是他利用为贫穷的犹太基督徒募捐时,也趁机捞一笔。第17-18节也证实这的确是人们对他的指控。

  17-18. 保罗在此直话直说。我所差到你们那里去的人,我藉着他们一个人占过你们的便宜吗?为了加强他说这话的份量,他提醒他们,他曾差遣了谁到他们那里去。我劝了提多到你们那里去,又差那位弟兄与他同去。保罗提到差遣提多和八16-17、 22已经提及的“热心的”弟兄85。提醒过他们后,他又问第二个问题,提多占过你们的便宜吗?这个问题和前面第一个问题,从原文的形式分析,答案必然都是“没有”。保罗为自己的辩护最后以问问题来结束:我们行事,不同是一个心灵吗?不同是一个脚踪吗?这些问题在原文的形式都需要正面的答案,和合本的翻译也是如此。保罗和他差遣到哥林多收取捐献的同工,行事为人的方法都是一样,绝对诚实可靠。使徒盼望读信的人能认清这个事实。

  H 保罗像愚妄人讲话的真正用意(十二19-21)

  保罗在这几节经文中,要清楚说明他之所以自夸,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当然他是被迫的,因为哥林多人受到敌对保罗的人自夸的负面影响;因此他必须表白,他在任何一方面都不比他们差。但在这些背后,他真正的目的是要造就他们(19节)。他这么作,是因为恐怕他第三次拜访他们时,他和他们之间对彼此的期待都不相合。他们可能看到保罗大胆用权柄对付他们,而保罗也可能看到他们还被过去的罪缠住,令他哀痛(20-21节)。

  19. 你们到如今,还想我们是向你们分诉?这句话可译成问句,也可译为叙述句:“你们一直都以为我们是在你们面前,为自己辩护。”不管是问句或叙述句,保罗说话的重点是一样的。他乃是希望纠正一个错误的看法,就是把他的自夸当作只是在他们面前,为自己辩护罢了。基本上保罗不觉得需要在哥林多人或任何人面前为自己辩护,因为他无论站立或跌倒都是在上帝面前(参,五10),我们本是在基督里当上帝面前说话。保罗不希望他们误解他的自夸,以为他个人要得到他们的赞许才行(参,林前四3-4)。他根本的动机不是要赢得他们的赞许,而是尽可能在灵性上造就他们。他乃是要一切的事,都是为造就你们,他最主要可能是指他过去所言所行,并写给他们的信(特别是现在这封信);哥林多人大概错误地认为,这一切都只是保罗的自我辩护。他因此也重述使徒职份的目的:为的是建立教会(参,十8,十三10)。值的注意的是,在强烈的措词和冷嘲热讽之后(十-十二章),保罗又流露出对他们的真感情,亲爱的弟兄啊!(参,十一11,十二15)。保罗之所以猛烈攻击敌对他的人,并大胆自夸,主要是因为他对哥林多教会的爱,加上他恐怕假的福音在其中被传播的缘故。

  20-21. 保罗为造就哥林多信徒而劳力,因为他爱他们,同时他说,我怕我再来的时候,见你们不合我所想望的。他已准备第三次去看他们(14节),他不希望当他抵达时,他们令他失望。如果在他抵达时,他所怕的事果然出现了,那么他也警告他们,你们见我也不合你们所想望的。如果情况没有改善,保罗就必须大胆行事,以权柄来对付教会(参,林前四21),正如他大胆对付敌对他的人一样(十2、6;参,十三1-4)。

  保罗在第20b-21节详细说明他若抵达时,害怕在哥林多人当中看到的事。又怕有分争、嫉妒、恼怒、结党、毁谤、谗言、狂傲、混乱的事。以上所列可能根据传统的恶行,保罗在其他地方也说到(例如:罗一29,十三13;加五19-21;西三8-9)。但重要的是保罗在这里所列的头两项(分争、嫉妒),正好是他针对哥林多前书分党分派的问题所提到的(参,林前一11,三3)。同时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他谈到爱是最高超的道,是运用属灵恩赐唯一的基础时,他也暗示不要恼怒、自私、毁谤、自夸。而保罗所怕的最后一项。混乱的事,是哥林多前书提到妇女的行为与主餐聚会,以及运用属灵恩赐时都有的问题,且都是在哥林多教会崇拜中发生。

  因此,保罗并不认为他在哥林多前书中所提到的问题都已成过去,他在第21节所说的话更证实这点。保罗在这里表示他所怕的是,我来的时候,我的上帝叫我在你们面前惭愧。保罗在九3-4说到他可能感到羞愧,那是指当他与一些马其顿人到哥林多时,哥林多人的捐项还没有预备好。但他在这里他却面对一个更令他感到羞愧的可能性,就是看到他在哥林多所劳苦的结果,被严重的道德败坏一笔勾销了。他想象到又因许多人从前犯罪,行污秽奸淫邪荡的事,不肯悔改,我就忧愁。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五至六章长篇论到哥林多基督徒的自高自大,并他们当中不道德的行为。其中包括乱伦(有一个人与继母同居)、嫖妓;而这两种罪行却被当时流行的口号“凡事都可行”掩饰了。保罗要求要对行淫的人采取管教行动(林前五3-5),并说明性不道德是与基督徒圣灵同住的地位不相容的(林前六18-20)。

  如果说这个犯奸淫的人是怀疑保罗的权柄,在保罗“痛苦的”造访时,对他发动人身攻击的人;那么我们也知道这个人最后终于受到严厉的管教,以致于保罗还劝勉其他人要安慰、饶恕他(二6-8)。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不可能再是许多人从前犯罪……不肯悔改中的一个人。很可能保罗指的是过去行不道德生活的人,后来暂时收敛(因为尊重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五至六章所呼吁的),但并没有真正悔改。当新的危机来到,保罗的权柄又受到质疑时,这一次是犹太基督徒起来反对保罗;保罗恐怕这些人可能又再次卷入不道德、淫乱的行为中。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