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启示录第二章   Ⅱ 达信与七个教会(二 1 ~三 22 ) 

  有些解经家(例如 Kiddle )认为七封信不过是一种文学形式,信息对象是教会整体,信分七封不过是人为的分段。又有人认为七教会代表七个时代:以弗所代表第一世纪的教会,示每拿代表教会受逼害时期,别迦摩指君士坦丁时代,推雅推喇是中世纪,撒狄是宗教改革期,非拉铁非是近代宣教期,老底嘉是末世离教背道时期(参 Smith ),以上的看法都不大可能。 

  最可能的实情是七封信的确是写给七个教会,尤其因为信中的信息正好针对了那七个城市当时的时弊。这并非说七封信原先是分开寄给七个教会,每人一封(这是查理斯的看法)。七封信看来并不是各成独立的单位,而是自始就是启示录书的一部分,往来传阅于各教会中,而不是只限于被提名的教会。不错,约翰特别针对七个小教会的需要来提醒他们,但他信息的对象是全个教会,不分地界不分时代。 

  七封信的要点形式大约如下: 

  1.  称呼:“……给……教会的使者……”。 

  2.  复活基督的称号:通常是取自第一章的描写。 

  3.  以“我知道”为开头的一段称许(除了老底嘉)。 

  4.  责备(除了示每拿和非拉铁非)。 

  5.  警告。 

  6.  以“凡有耳的就应当听……”作开始的规劝。 

  7.  以“得胜的,我必将……给他”为记的应许(在后四封信中, 6 、 7 两 点刚刚颠倒)。 

  除上列形式外,七封信合起来还有一个归类法:第一和第七教会形势险危,第二和第六教会光甚好,第三、四、五几间教会则不太好也不太坏,情况尔尔。 

  A 致以弗所教会信(二 1 ~ 7 ) 

  七个城市之中,以弗所是最重要的城。别迦摩虽是亚细亚行省的省会,但以弗所名气最大。以弗所不但是法庭所在,也是地方总督政府所在(徒十九 38 )。总督上任,必须由以弗所进入任令管理的行省。以弗所位于该士特( Cayster )河口附近,虽因海港长期冲积而至离岸远达数哩,却仍是个大商业中心。东方往爱琴的商品必需经过以弗所。由幼发拉底( Euphrates )来的大路,南方由该士特谷及美安德( Maeander )谷来的路,统以以弗所为终站。 

  以弗所又是宗教的中心,敬拜女神亚底米之风尤盛(参徒十九 24 以下)。号称世界七奇观之一的大神庙在此,而以弗所城有神庙看守者( neo{koros 事实上应译为“庙堂扫地者”!)的尊贵头衔。在以弗所,宗教与魔术经常相混,行邪术之事更是家常便饭(参徒十九 19 )。“以弗所书”被视作吉利、可以医病的护符。保罗曾在以弗所两年有多,建立了以弗所的教会(徒十九 8 、 10 ),离开后写信给他们,就是重要的以弗所书。提摩太也曾在以弗所逼留过(提前一 3 ),教会传统传说约翰亦在该处度过晚年。 

  1.  收信人被称为 以弗所教会的使者 ( 使者 之意详见一 20 注释 ),但无可疑问的,信是写给全教会。信是来自复活的基督。基督在这儿是 手拿七星 (这儿“拿”字这动词要比一 16 的“拿”字更强,有“紧紧拿着”的意思),且“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在一 13 处没有提到“行走”(另参利二十六 12 ;但三 25 )。这儿的“行走”特别指出基督在祂的教会中间,关心并看顾他们。 

  2.  高高在上的基督却知道地上教会的一切状况。祂特别提到以弗所教会的三种光景(参帖前一 3 ):“行为”(指一般而论),“劳碌”( kopos ,意即工作至筋疲力尽),“忍耐”(伯克利称这忍耐为“将苦难、困难与损失变成恩典和荣耀的那种英勇”)。 

  不能容忍恶人 表示以弗所信徒对真道的毫不苟且。他们且 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 :这儿的“ 使徒 ”不是指十二使徒,而是一个较为广泛的称呼(参林后十一 13 )。“看出他们是假的来”说明这些假使徒不光是自欺,而是积极的欺骗别人。保罗在使徒行传二十 29 就已预言他离开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以弗所教会,至此果然应验了。以弗所有信徒很明显的对他们的信仰十分认真,也甘心付出代价。自称为信徒的人他们也不掉以轻心,总要试验过真假才断定接纳不接纳。 

  3.  这儿的 忍耐 和上一节的“不能容忍恶人”中的“容忍”同一个动词;在此,为着主的原故,他们“忍耐”,任劳任怨。同样的, 并不乏倦 中的“乏倦”与上节的“劳碌”是同一个字根。 

  约翰在责备教会时总不忘道出他们的好处加以赞扬。以弗所和推雅推喇是两个受责备的教会,但他们所接受的表扬却比示每拿和非拉铁非两个不受责备的教会为多。 

  4.  以弗所教会所接受的责备只有一句话,但却是千古名言,令人难忘的一句:“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GNB 的译文是“你失去了起初对我的爱”,以基督为这儿爱的对象。摩法特( Moffatt )译作“你们失去了彼此相爱的心”。当然这爱还可以指对众人的爱。我个人以为这儿的“爱”是指一般的态度,包括对神、对弟兄、对众人,正如腓力斯( Phillips )所译:“你失去了当初的爱。” 

  离弃 ( aphe{kes )是一个很强的字:他们把当初的热爱完全抛弃了。以弗所教会所遭的试探也是历代信徒最容易受到的试探:我们将全副精神放在维护纯正真道上时,往往便将爱心忘得一干二净。孰不知没有爱心,一切都是枉然。 

  5.  以弗所教会所受的责备到此为止。责备虽简单却是极其严重,而悔改也是必要的。回头的步骤有三。第一, 回想 是从那里坠落的。 坠落 ( pepto{kas )在原文是个可悲的“完成式”:不知不觉直至完全坠落了,自己还不晓得。一固补救的辨法就是回想当初。“回想”的原文暗示命令式,意即“不断的回想”,“保存在记忆里”。当初他们曾经与神有亲密的同行,如今要回想当时的情形。然后第二步就是 悔改 (原文文法包含与罪恶一刀两断之意):悔改不能是一种藕断丝连拖泥带水的举动,断然决然的态度是必须的。但基督教不是一个消极的信仰,所以第三步就是“行起初所行的事”,就是行当初因爱心而产生的行为。 

  如果他们拒绝悔改,责罚是必然而且绝不耽延。 我要临到你那里 是现在式,换言之,“我正在来”。在约翰的异象中,这是在他眼前正在发生的事。若不悔改,基督要把灯台从原处挪去,也就是说,整个教会要被剿灭。没有爱心的教会只能苟延残喘片时,因为失去爱心,教会根本就不存在了。有悔改的机会证明还有希望,不悔改的话,绝望是注定了。 

  6.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 ,主说: 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 。基督徒虽然以爱为最根本的态度,但爱善同时必须恨恶。诗篇三十六 4 说明“不憎恶恶事”乃是一件大罪。请注意,我们恨恶的是 恶事 ,而不是憎恨罪人。 

  尼哥拉党 的事我们我们知道的不多,启示录是唯一提起这党人的地方。爱任纽认为这异端是由教会初期所选出的七位执事之一的尼哥拉(徒六 5 ; Adv. Haer. i. 26.3; iii, 10.7 )所开始。亚历山太的革利免( Clement of

  Alexandria )却为执事尼哥拉辩护( Strom. iii. 4.25 )认为他是被误解了。这当然全是猜测。启示录的第一位注释者柏图的维克多( Victorinus of Pettau )说这一党人以尼哥拉为名义制造一异端到处扰乱人,他们宣称拜过偶像之食物,经赶鬼辟邪后可以进食,犯淫乱者在第八天就可重获平安( ANF , VII , p.346 )。这也是猜测。 

  由语源学立场看,尼哥拉的名字包含“胜利”和“人”的意思,而巴兰的意义也大致相仿。本章谈及巴兰( 14 节)和耶洗别( 20 节)两党人的所作所为似是大同小异,说不定尼哥拉党也是与该两党有相关联。当然我们也没有办法证明确是如此,但我认为将本章提及的三党视作相关而不尽相同似乎是合理的。教会的仇敌不是外在公然攻击信仰的势力,而是教内的假师傅,他们自称“不是企图摧灭基督教,而是提供一个更好更现代化的信仰”( Barclay )。教会里面的仇敌是最可怕的仇敌。 

  7.  “ 凡有耳的…… ”这一句在每封信中都有出现,用意在强调圣灵不断的工作,是一个请留意而听的呼唤。在福音书中,主耶稣也常用这句说话(可四 9 等等),该处用的是复数,启示录这儿的是单数,是对个人的一个挑战。 

  “众教会”表示信息的对象不只是当时在亚西亚的信徒,而是凡是有耳的每一个人。虽然每一封信都说:“圣灵……说的话……”。发言人其实是基督。“圣灵的话也就是基督的话”( Beasley - Murray )。 

  每一封信对 得胜的 人都有一个小小信息。“得胜”( niko{ )与尼哥拉党的“尼哥”虽是同一个字,但是相同而不相关;反正“得胜”这个动词是约翰常用的,在启示录用了十七次之多。遂特说得好:“约翰常以得胜为主题,正如保罗以信心为题。或者我们应该说,对约翰来说,信心就是得胜。”基督说,“得胜的”祂要将“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参二十二 2 、 14 、 19 )。因着亚当犯罪,通往生命树的路有把守,无人能够接近(创三 24 )。如今基督要将生命的果子赐给得胜的信徒,这是一件严肃的事,只有一部分人可以得着(二十二 14 ),得到之后还可以失去(二十二 19 )。 乐园 是指与神同在的福气。“乐园”之词来自波斯文,有“公园”( park )的意思( NEB 译本译作“神的园子”),总而言之,是指来世的福气。 

  B 致示每拿教会信(二 8 ~ 11 ) 

  示每拿是亚西亚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与以弗所共争“亚西亚第一城市”的荣衔。示每拿有许多优良的天然环境,海港尤其得天独厚,是富裕的何密( Hermus )谷一带地区自然的出口商港。公元前五百八十年左右示每拿被毁,三百年后(公元前二百九十年左右)由李士马赫斯( Lysimachus )全面重建而因此成为古代罕有的有计划的城市。许多作家都曾赞扬示每拿城的美丽。示每拿又是最早开始敬拜罗马皇的城市之一,其提比利亚区膺选为罗马皇庙的所在。事实上早在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示每拿已有罗马女神庙( Tacitus, Ann. iv. 56 ;巴克莱说这是世上头一间这类的庙宇)。在罗马还未走红之前,示每拿早已是其忠心盟友。 

  8.  给示每拿教会的信是来自 那首先的,末后的 (参一 17 );正如一 18 ,这是指死而复活的主,这个称呼正好与被毁后而重建的示每拿历史呼应。在一 18 处的“现在又活了”是延续性的现在式,在此则是叙事式,重点在事实:“祂死了,后来又活过来”之意。 

  9.  在示每拿教会中,基督所关注的是个别信徒的处境。 患难 ( thlipsis , 是单数)指难以担当的大苦难。克度尔说:“在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稍微明了早期信徒无限的坚忍。约翰提到肉身的苦难那种轻描淡写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语气,似乎道出示每拿信徒对苦难的态度也是和他一样,而这也是历代忠勇信徒的典型。对随时可能遭遇杀身之险的信徒,约翰这短短几字、轻轻的鼓励所蕴藏的坚勇至今读来仍叫人深深感动。” 

  贫穷 ( pto{cheia )是个语气极重的字。语言学家特仁赤( Trench )指出,一般的 贫穷 ( penia )是指没有多余,这儿的“贫穷”是一无所有 77 。示每拿信徒的贫穷是穷到了极点,然而主却能说 你却是富足的 (请与三 17 作对比)。属灵的富足是与今世的财富无关。有人想像示每拿信徒的贫乏是因为犹太人之掠夺。当时基督教信仰是不合法的,信徒既无法律的保护,犹太人及异教徒对待他们是可以随心所欲的。稍后,坡旅甲( Polycarp )在示每拿殉道,执刑的犹太人兴高采烈到一个程度,竟在安息日捡柴以便将坡旅甲烧死。犹太人对基督教这种憎恨敌对的情况很可能在约翰时代已经如此。 

  “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 毁谤话 ( blasphe{mia )”(参罗二 25 、 28 ~ 29 )。不是因为生来是犹太族就是真犹太人。这儿的犹太人其实是 撒但一会的人 ,他们不是神的会众而是撒但的子民,是 控告弟兄 的人(十二 10 )。 

  10.  约翰告诉示每拿信徒“不用怕”,虽然苦难是必有的。有人将要被魔鬼下在监里,但神统管万有,魔鬼和恶人亦不能越过祂的计划。下监是神给示每拿信徒的一个试炼,暗示神会扶持他们经过水火。有些解经家认为监狱只是一个等候死刑的地方(根据徒十六 23 ;林后十一 23 几处经文,此见解似不能成立),即使真的是这样,死已经成了必然的事实,主仍一样可以扶持祂的儿女安然度过死荫的幽谷。 

  十日 (相当于但以理的试炼,参但一 12 ~ 15 )可能是指苦难的大功告成:“苦难虽极,却仍是有时日的限度”( Niles )。提到有限度的试炼,约翰通常用“三天半”来表示,这儿看来不只是三天半之事,但即使是“十”也仍是有限度的,最后结果不是属于撒但,而是属于神。 

  下面对示每拿教会的几句勉励是叫人永难忘记的几句:“ 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参雅一 12 )。在此处,人人都怕的“死”却与“生”刚好是一个强烈的对比,“死”之终极乃是“生”。这儿“死”字没有冠词,“生”字却有,指明是独特的“生”,“永生”之意。 

  冠冕 ( stephanos )这儿是指花环,头戴的花圈,不是帝王头上的“冠冕”( diade{ma )。花环冠冕是运动大会中得胜者的锦标,也是筵席上客人头上的喜庆装饰。示每拿城的运动会是远近驰名的,以花环冠冕作得胜的赏赐最恰当不过。至死忠心的人要得着胜者的冠冕,这 冠冕 就是 永生 。 

  11.  “ 凡有耳的…… ”这句的注释详见第 7 节 。“ 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的死。 ”第二次之死就是火湖的永刑(参二十 6 、 14 ,二十一 8 ),即永生的反面。“必不”是肯定、绝无影响的语气,使面对殉道可能的信徒大得安慰。 

  77 Synonyms of the New Testament ( Macmillan,

  1880 ) , p.129 。 

  C 致别迦摩教会信(二 12 ~ 17 ) 

  别迦摩本不是一个重要的城市。自亚历山大帝之后,别迦摩所属的地区在亚他乐( Attalus )王朝下成了独立国,以别迦摩为都,别迦摩城这才慢慢变得重要起来。公元前一百三十三年,亚他乐王国最后一个帝王亚他乐三世在遗嘱中将王国赐给罗马,至是别迦摩便成了罗马帝国在亚洲之行省的省会。 

  别迦摩位于内陆,离海岸十五哩,不是一个方便商品进出的海港。但除了其行政地位外,别迦摩还以拥有藏卷二十万的大图书馆见着。事实上英语的“羊皮书卷”(或“羊皮纸” 'parchment' )是由“别迦摩”这个城市的名字演变而来(羊皮书卷的本身却是在公元前一千二百八十八年左右由埃及人所始用) 78 。 

  此外,别迦摩又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相传希腊医药之神亚克里比阿( Asclepius )在此医病,所以世界各国的病人都拥来求医。近代有法国小城卢耳德( Lourdes )圣母显灵治病之说,而别迦摩则有“古代卢耳德”之称。其他的希腊诸神如宙斯( Zeus ),戴安尼索( Dionysos ),和雅典娜( Athena )在别迦摩都各有着名的庙宇。 

  别迦摩又是该撒大帝敬拜的中心,早在公元前二十九年即有庙宇献给罗马,敬拜帝皇非常热心,早在以弗所和示每拿之前己获得了 神庙看守者 (或作“清扫者”,详见二 1 ~ 7 首段注释 )的荣衔。献给罗马大帝的庙堂更不是一间即了,随后还加建第二第三间。别迦摩无疑是帝皇敬拜之最重要的一个中心,但敬拜皇帝并不是其唯一宗教活动。别迦摩城后面还有一个圆锥形大山,竖满了各式各样的神庙。 

  12.  说话的人自称是 那有两刃利剑的 (参一 16 )。这剑是佩着备用的( 16 节)。别迦摩城不只敬拜罗马皇,又是地方总督府所在,操生杀权之剑(参罗十三 4 )几乎就是其大权的象征。但在这信的开始,神就叫别迦摩教会的人知道,有一个权柄超乎世上任何政府的权柄之上。 

  13.   居所 ( Katoikeis )说明那儿的信徒不是过路客,而是住在该处的居民,他们非面对苦难到底不可。在他们的住处,有撒但掌权(撒但有“座位”,或作“ 宝座 ”,在那儿)。有人认为这“宝座”是指象征医药之神的那条毒蛇,这毒蛇的记号全城俯拾皆是,对基督徒来说,是个魔鬼的象征(参十二 9 ,二十 2 ),但贝克活兹( Beckwith )不同意此说,因为不只别迦摩一城,许多别的城市诸如爱皮多勒斯( Epidaurus )也是敬拜毒蛇的中心。另外亦有人赞成这儿的“座位”是指宙斯的祭坛,但反对的理由亦是一样:虽然宙斯的祭坛高高在别迦摩城山之上,但许多别的城市也同样尊敬宙斯。但是正如我们先前已经说过的,别迦摩在敬拜帝皇的事上却是锋芒超过众城。据查理斯称,买提兰尼( Mytilene )的古碑文证明别迦摩是整个行省的君皇敬拜的中心。而拒绝 向 君皇下拜亦是基督徒不断受逼害的原因,我们不必怀疑,“撒但的座位”是指君皇的敬拜。 

  但是逼害和敌对却没有叫信徒灰心退后,所以高高在上的主可以这么说,“ 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这儿“弃绝”是用简单过去式,分明是指一件特别发生的事件,也就是安提帕的殉道。安提帕的事我们知道的不多(相传他是在一个铜铸的牛像内被烤至死的),我们只知道他至死忠心,是主基督的“ 忠心的见证人 ”。“ 忠心的见证人 ”一词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殉道者的代名词,是一个“以死来见证自己信仰的人”。这儿“ 撒但所住的地方 ”特别指出,逼迫信徒不只是恶人的指使,而是有那恶者在后面不停的怂恿。 

  14.  “ 然而我有几件事要责备你 ”,就是有人服从了假教训,真正的敌人是在自己教会里面。我们不知道这假教训是指什么。但巴兰(参 6 节注释 )在旧约中是一个为利不惜咒诅以色列人的先知,神拦阻他之后,巴兰向摩押王建议唯一可以令神弃绝以色列人的办法就是引诱他们去敬拜偶像(民三十一 16 )。 

  巴兰在毗珥得罪耶和华的事,给后世人很深的印象,从此这件事便成了灵性堕落的代替词。这儿很清楚的指出,巴兰的教训就是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引诱他们犯罪。 JB 译本译作“设陷阱”,较能保存原文的精意;原文所用的比喻是捕鸟的一种用具,上面有一条放饵用的棒子,鸟儿一动捧子就被捉住了。这是一个很生动的比喻。这儿特别指出放在信徒面前的陷阱有二,叫他们 吃祭偶像之物 和 行淫 。前者可能是指市面上出卖的祭过偶像的食物(参林前八章注释),后者指一般的淫乱之罪。但更可能是指当时敬拜偶像的惯例:不论在新约或旧约我们都可看见,大吃祭物以及淫乱行为都是经常和祭拜偶像联在一起的。 

  15.   照样 意即跟上一节所形容的相同。“ 你……照样 ”是一种加重的语气,即除了其他的罪,你们还有假师傅在你们中间。尼哥拉一党的事详见 \cf5 第 6 节注释 。凭这一节的承上的语气,我们可以确定,尼哥拉派和巴兰派虽不是同党,但他们的教训分明是大同小异了。 

  16.   悔改 是一个语气很重的命令,因为那种罪恶是神所憎恶的,没有宽容的余地。“ 我就快临到你那里 ”是约翰常用的又一个斩钉截铁的现在式。拒绝悔改的重价就是招来神的 攻击 。“攻击”这个动词除了雅各书一处(四 2 )有用外,在新约全书中是启示录的专用语。 我口中的剑 是指基督口中的话。我们若不以祂的话为安慰与力量,那话就会是一把可致我们于死地的利剑。 

  17.  “ ……凡有耳的…… ”请参 7 节注释 。“得胜的,我必将那 隐藏的吗哪 赐给他。”犹太人有一个传说:当圣殿被毁时,先知耶利米将留作纪念的吗哪藏在至圣所。据称等到弥赛亚降临时,吗哪便会重现。但我相信这儿的吗哪只是指天上的食物,乃地上所没有的(参约四 31 ~ 34 )。 

  与吗哪相连的是上面写着 新名 的 白石 \cs8 。有关这点,历代解经家众议纷纭,最少可以归纳出七个各自为是的说法。第一个是涉及法律的典故:陪审员是以一块白石代表无罪释放的投票。第二个是算账的典故:白石是一种计算的用具。第三说认为白石是快乐日的象征,像我们日历上印红色的喜庆日。第四说亦大同小异,认为白石是吉祥的东西。第五说没有那么诗意,认为白石是粮票、马戏入场票。第六说源自犹太拉比的猜测传说, 吗哪 自天而降之时,同时掺杂着宝石(因为上文刚刚提完吗哪)。最后一说认为那白石是刻着以色列一支派名字的大祭司胸牌上的一块石;此说的另一版本是以白石为出埃及记(二十八 30 )所说的乌陵。以上各理论各有各的毛病,有些石根本不是白色,有些也并没有刻字。总言之,我们只知道这块白石带着祝福的凭据,此外我们一无所知。 

  白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这儿“ 新 ”( Kainon )的意义,详见五 9 注释 。有人建议这 新名 是神或基督的新名;不错,三 12 处也提到基督的新名。但我们找不到任何地方指出那新名是个秘密;这儿“秘密”的这个观念很重要。我们必须了解,古人名字的含意和今人名字的用途相去很远。今日我们的名字不过是一种识别的记号,但当时的古人以名字来总结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是整个人的代表。所以这儿的新名是代表一个新的性情。今人有名字却不为人所知是件倒霉的事;没有人知的名字要来干啥?但古时候正正相反:秘密的名字是很珍贵的。神将新名赠给得胜的人,这新名不是公有财产,而是神与那人之间的一个小秘密。 

  78 NBD , p.1343 。 

  D 致推雅推喇教会的信(二 18 ~ 29 ) 

  最长的一封信是写给最不重要之小城中的教会!神的价值观和人的价值观诚然不同。推雅推喇位于该卡斯( Caicus )和何密两谷之间,位置是不错的,也算是一个商业中心,事实上推雅推喇的工会组织相当可观。苏格兰的古典学家兼教会史家蓝赛( Sir William Ramsay )说:“照我们所知,推雅推喇的工会比任何亚洲城市都多。发掘出来的古碑虽然不算很多,但碑石上刻有下列各行业:羊毛工人、纺麻工人、衣裳制作者、染业、皮业、制革、陶瓷、烧烤、贩卖奴隶、铜匠。 79 ”在使徒行传(十六 14 )我们又知道,在腓立比卖紫色布的吕底亚是推雅推喇城的人,该城以染羊毛驰名,说不定与吕底亚的行业有关。 

  不幸我们对推雅推喇的认识很有限,远不如其他城市详细,因此书信中有些地方不易解释,也不宜太过主观。推雅推喇的教会或者只是一个小小的教会,无论如何,似乎没有什么名见经传的成就。 

  18.  本书信是全书唯一一处用“ 神之子 ”的地方,对神子的描写着重祂的威严(参 27 节,并诗二 6 ~ 9 之典故出处)。这儿神子的眼目和脚与一 14 ~ 15 的描写相仿。“眼目如火焰”表示无所不见,“脚像光铜”说明必不放过,必定追赶甚至践踏一切罪恶。 

  19.  “ 你的行为 ”指教会的优点: 爱心 是一切美德中之最大者; 信心 指对神的完全信靠,这是万事之基; 勤劳 是主人对仆人的期望; 忍耐 ,不灰心丧志,按部就班的坚忍远胜过轰轰烈烈的五分钟热度。最难得的是 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教会的灵命蒸蒸日上,与以弗所教会失去起初的爱心成强烈对照(参 4 节)。推雅推喇是个难得的教会。 

  20.  但仍然逃不过一个 然而 ,很可惜,缺点还是多过好行为。教会中有人容让一个自称先知的 妇人耶洗别 。耶洗别在旧约中是亚哈罪恶贯盈的妻子,后世人以她的名字为恶行的代名词,故此犹太人不可能取这个名字,这儿的“耶洗别”肯定是个象征性名字。有古卷在“妇人”前面加上“你的”,换言之,有“你的妻子”的含意,故此有人认为该妇是教会监督之妻。该古卷若是不错,“妻子”的翻译是对的。至于监督,教会在当时还没有这个职份名称(参一 20 注释 );无论如何,该古卷的正确性极其可疑。另有一派人建议此处之“妇人”是指推雅推喇的一个看相的妇人沙别特( Sambethe )。这也不可能,这儿的“耶洗别”分明自认是基督徒。 

  那妇人 自称是先知 ,但她的教训却与道相违,她引诱神的仆人行奸淫,并吃祭偶像之物(参 14 节)。这儿的问题和保罗提出的哥林多教会的问题同出一辙(林前八章),但推雅推喇信徒所面对的困难想必比哥林多的信徒严重得多。工会制度在推雅推喇是如此流行,信徒若不加入为工会之一员,连谋生都会发生问题;加入工会嘛又必须参加许多社交的宴筵,宴筵上多的是祭偶像之物。信徒真是十分为难,不妥协就要失业。 耶洗别 分明告诉他们,偶像本没有什么了不起(参林前八 8 ),信徒吃祭过偶像之物也是可以通融的。尤有甚者,这一类宴筵大吃大喝后往往是淫乱以终。我们不难想像,这妇人所传的异端是很受一些信徒所欢迎的,鱼与熊掌均可兼得,又可继续作基督徒,同时又可以向世俗妥协,方便得很,这样方便之事还有“先知”作后台,更是难能可贵。 

  我们切忌因为事不关己而轻看第一世纪信徒的困境,以为只是纸上谈兵。其实每一世代的基督徒都会遇到同样的考验,都需要自问:“我可以接受多少流行的习俗?可以和一般人打成一片到什么程度?”信徒不能离独处,但也不能违背信仰。信徒若以退避现实,古老到底的姿态出现,对福音广传有损无益。他们必须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女先知”和她一党的人就是因为跟随抄袭周围的习俗而致失去了基督徒的立场;他们见利忘义,丧失了原则。如果当初的基督徒全都与这些人同走一路,基督教早已跟随其他东方的异端邪说,在昙花一现后便销声匿迹了。所以复活的主坚持,信徒生活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21.  神的刑罚不是突如其来的,祂给人悔改的机会,但 她却不肯悔改 ,把警告当作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 

  22.  刑罚的这一幕生动得很: 看哪! 加上现在式的 我要叫她卧病 而不是“将要叫……”。 床 ( klin{e )可作“病床”( RSV 译本),又可作“受苦的床”( NIV 译本)。法拉这样说:“罪罚相配──亵渎爱情之床的人被针在病床上。”我同意这个解释,虽然另有人建议这儿的床”是指吃筵席时半卧之榻(换言之,正吃祭偶像之物时便受刑罚),也有一说认为这“床”是指丧礼用的棺架。 

  与她行淫的人 指听从她教训的人;其教训既包括荒宴淫荡,这一句就算以字面解释都不算离谱了。 若不悔改 暗示虽然已到这个地步,若是回头还是可蒙怜悯,这是全本启示录经常重复的主题;审判是可怕的,但悔改的人却仍可免刑罚。“若不悔改所行的”在原文是“……她所行的”;而“所行的”三个字与 26 节之“命令”是同一个字。换言之,他们应该遵行神的命令,做神的工作,而不是服从耶洗别的命令做耶洗别的工作。 

  23.   党类 原文作 儿女 。“儿女”最自然的解释该是“跟随她的人”,然而上文经已交待了跟随者的各项。“儿女”可能进一步代表妇人最亲近的门生(士韦特称这“儿女”为“全心全意归依者”;“与她行淫的人”则是“跟她的教训媚来眼去的人”)。其他如何士马( Hoeksema )诸人则主张“儿女”确是指骨肉之亲的儿女,我觉得这不可能。 

  “……杀死……”可能指“瘟疫”(“七十士译本”的用词)。这个刑罚意在 叫众教会知道 ,神是 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 。“察看”表示没有任何事可以向祂隐藏。“肺腑心肠”原文是“肾和心”;当时的人以“肾”代表情感,以“心”代表理智(参耶十一 20 )。 

  这封信是写给“教会使者”的( 18 节),这儿似应用第二人称单数,但却用了“ 你们每一个人 ”,十分清晰的语气;每人要照自己所行的受各不相等的报应。 

  24.  对那些未入歧途的真信徒,这儿有对他们说的话。“ 他们素常所说…… ” RSV 译本译作“ 他们所谓……深奥之理…… ”。可能是指真信徒看透了自称“深奥之理”的异端,事实上是来自撒但,不是来自神,他们所洞识的“深奥”是撒但的深奥。换言之,不是他们以“撒但”自称,而是真信徒这样称呼他们。 

  然而假师傅自称知道“撒但深奥之理”更有可能,所谓知已知彼的意思,如保罗所说“我们不是不晓得它(撒但)的诡计”(林后二 11 )。他们自称有超人的本领可以胜过试探。虽然我们很难想像,但历史上确有记载(只是年代要比本处迟),有人提倡不论肉体做什么都不打紧,只要保持心灵清洁无瑕就可以了。此等人放纵情欲任意而为,却认为不要紧,因为那只是身体之事,灵魂仍可保持纯洁云云。说不定早在推雅推喇教会时代就有这种谬论,而此处正是一例也有可能。 

  “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从那教训”的,神应许 不将别的担子 放在他们身上。这儿发生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已有的担子”?答案可能是“他们已承担的信徒职责”;除了经上明明吩咐的以外,不再加上别的。这儿的语气和使徒行传十五 28 ~ 29 很相似,以致爱尔佛得( Alford )这么说:“对我来说,毫无疑问,此处的吩咐就是指使徒行传中使徒明文规定什么是必须遵守的了。” 

  25.  这并不是说,因为没有“别的担子”,生活就是轻省容易了。不,他们必须“持守”(紧紧抓住之意); 持守 已有的那样东西在全文是单数。爱尔佛得称这一样东西为“信仰内容、盼望、福泽的总和”。 直等到我来 :将他们的目光引到主再来的荣耀之日。 

  26 ~ 27.  这儿 得胜的 与 遵守我命令到底 连在一起。“遵守我命令”其实是“做我的工”(参 22 节注释)。信徒的生活是要与众不同,勤作主工的。 到底 指出信徒的争战不是一朝一日而是全盘长久的战争。坚持到底是最重要不过。 

  得胜者的赏赐是 制服列国 的权柄(参诗二 8 ~ 9 ),这对一个弱小的教会实在是难以想像的前景,只有凭信心相信。与“制服列国”连在一起的是 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 。“铁杖”是有铁套在末端的杖;“辖管”原文作“牧养”。提到牧养人,我们总会联想到恩慈,眷顾;然而牧人同时又是独裁的。在羊之上,牧人的权柄是绝对的。“以铁杖牧养”在这儿分明不单单指力量和坚定,因为牧人要将被管辖的人“如同户的瓦器打得粉碎”(参诗二 9 ;耶五十一 20 ),像基督“从父领受的权柄一样”。这样看来,得胜的人似乎将有份于最后的决战,到那时,基督要将所有反对的权势置诸死地。 

  28.   晨星 可能是得胜的人的又一个赏赐(这是 Beasley-Murray 的看法)。也有人认为是信徒复活的象征。但基督曾被称为“明亮的晨星”(二十二 16 ),因此晨星代表基督的同在当更合理。信徒最大的赏赐就是基督的同在。 

  29.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详见 7 节注释 。 

  79 Sir W. M. Ramsay, The Letters to

  the Seven Churches of Asia ( Hodder, 1904 ) , pp .324f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