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唐纳圣经注释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伍.卷五(一○七~一五○)
第一百零七篇让蒙救赎的人这样说
在神子民中常见的行为模式可用以下两组说法来概述:
犯罪 或 背叛
受奴役 受惩罚
恳求 悔改
得救 复兴
首先,神的子民离开耶和华,不遵从祂的话而行。跟着,他们忍受堕落的苦果。他们醒悟的时候,就向主呼喊,并承认自己的罪。主赦免他们的罪,再一次把他们领回蒙祝福的地方。这是浪子故事的老调。然而,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概没有比这个更熟悉、更真实的故事了。
思想这个一再出现之循环的时候,我们看见两个基本的事实。一是人心常有远离永生神的倾向。一是耶和华似有无穷尽的慈爱,当子民带着悔改的心来到祂面前的时候,祂总会复兴他们。
在本诗篇里,诗人用了四幅不同的图画来表达耶和华仁慈的拯救:
拯救迷失在旷野的人( 4 ~ 9 节)。
释放在狱中的人( 10 ~ 16 节)。
使患重病的人得医治( 17 ~ 22 节)。
拯救在狂风暴雨中的海员( 23 ~ 32 节)。
简介(一○七 1 ~ 3 )
然而,他首先讲述一个看似主题的简介。那是一个称谢耶和华的呼吁。诗人提出两个原因——耶和华本为善,而且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其实只要有其中一个原因,都足以使人不断地向祂称谢了。
这里特别指出一群蒙受祂慈爱的人,就是那些从逼迫、奴役、欺压和困扰中蒙耶和华 .. 所救赎,从散居的各地领回应许地的民。虽然诗人显然是谈到以色列人,但我们不会把这几节经文拱手奉回这民族,因为我们也是从罪奴的市场被买回来。作为耶和华的赎民,我们也想加入,一起唱颂这感恩之歌。
拯救迷失在旷野的人(一○七 4 ~ 9 )
这里第一幅的图画,显然是指以色列人四十年在旷野不毛之地飘流的日子。以色列民迷失了。他们饥饿,他们口渴。他们气馁沮丧。於是他们 .. 哀求耶和华。突然之间,他们的飘流结束了。耶和华领他们行走直路前往摩押平原。明显地,这是进入迦南地的出发点。他们最後在迦南地找到了可居住的城邑。他们(和我们众人)实在应该不断称赞耶和华,因为祂有不死的爱,又向祂的子民赐下奇妙的关怀。他在应许地上使口渴的人得以知足,为饥饿的人提供最好的食物。
释放在狱中的人(一○七 10 ~ 16 )
一○七 10 ~ 12 以色列历史的第二幅图画,是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诗人把那七十年的被掳比作在监狱中的被囚。巴比伦就象一个黑暗死荫的牢狱一样。以色列人感到自己好象受捆锁的囚犯被判服奴役一样(虽然他们在巴比伦的情况并不如在埃及的时候那麽恶劣)。这一切是由於他们违背神的话语,他们唾弃神的话,因此被送往被掳之地去。他们被劳苦击打、压碎,在重担之下仆倒,但却没有人站在他们身旁加以扶助。
一○七 13 ~ 16 可是,当他们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就拯救他们,把他们从黑暗和死荫之地领出来,折断他们的绑索。他们惟一应该要做的事,就是为了耶和华坚定不移的慈爱,以及祂为他们所作的一切奇事,称谢耶和华。
因为他打破了铜门, 砍断了铁闩。
经节使我们相信,诗人所指的是被掳至巴比伦的事件。证明这说法的相关经文是以赛亚书四十五章 2 节,耶和华在那里几乎以完全相同的说法来描述祂要结束被掳时期的方法。祂对古列说:
我必在你前面行,修平崎岖之地;我必打破铜门,砍断铁闩。
上下文清楚显示祂所指的是被掳至巴比伦时期的结束。
使患重病的人得医治(一○七 17 ~ 22 )
一○七 17 ~ 20 这第三分段可能指基督第一次降临期间的以色列民。以色列那时正在生病。他们刚刚经过马加比时期饱受试炼的日子。他们当中有些是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受到神的审判。他们厌恶各样的食物, 快要临近死门。以色列中一群敬神的余民於是祷告,等候以色列人之盼望的实现。神发命(话语)医治他们。这里神的话语可能指祂的道——主耶稣基督;祂来是要向以色列家施行医治。我们在福音书里多次读到:“他就医治了他们。”马太提醒我们,救主医治病人,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太八 17 )当有人提出异议说,并非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得到医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记得, 以色列人也并非全都进入应许地,并非全都从巴比伦被掳之地返回犹大。
一○七 21,22 诗人再次呼吁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赞美祂。他们要以感谢为祭献给祂,要欢呼述说祂的作为,特别是祂赐下了祂的儿子。
拯救在狂风暴雨中的海员(一○七 23 ~ 32 )
一○七 23 ~ 27 最後一幅图画是最生动的。那是描述一些在远洋船上工作的海员。每当他们遇到海上的风浪,他们对耶和华力量的认识就有所增加。首先是狂风大作,跟着海浪也扬起,象大山那样高。船随着海浪升高,船身发出辗轧声。在浪顶,船只摇晃不定,跟着就冲向浪底。就是最坚固的船,在这情况下,也只好象一个火柴盒在不断涡动不定的大锅里一样。在这样的暴风中,即使是最勇敢的水手也丧胆。他们只能在船上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好象醉酒的人一样。他们感到自己极之渺小,他们的智慧无法可施。
一○七 28 ~ 30 难怪那些满口咒骂和反宗教的水手,在这样的景况下也不得不祷告。耶和华满有恩典,祂垂听那些在绝望中的祷告。他使狂风止息,波浪也就平静了。那是何等的解脱!他们能再次航行,不久就进入目的地的港口。
一○七 31,32 得到解救的海员,不应忘记感谢耶和华,因为祂有永不令人失望的慈爱,而且奇妙地应允人的祷告。他们应还他们的愿,与耶和华忠心的民一起颂扬祂,在长老的位上赞美他。
我们把这事件解释为以色列最後的风暴,以及她其後进入和平、平安的国度,是否有点强解呢?风暴是指大灾难时期。海象征无休止地沸腾骚闹的列国。海员代表以色列民,他们在雅各遭难的日子被列国摇来摇去。一群相信神的余民呼求耶和华。祂就亲自介入,返回地上设立祂平安、繁荣的统治。
神的统治与恩典(一○七 33 ~ 43 )
一○七 33,34 本诗篇余下的经文解释神的子民不顺服,後来又再顺服的时候,神作何反应。神借着祂的大能,使江河变为旷野,又叫水泉变为干渴之地。当子民背弃祂的时候,祂要使肥地变为硷地,是轻而易举的事。
一○七 35 ~ 38 但祂也可以把过程逆转,这正是千禧年和平之君返回地上统治的时候发生的事。南地(尼格夫)将布满水潭。撒哈拉和摩哈维沙漠将变成饱得灌溉的花园。一直没有人居住的地方,也建成可住的城邑。地上将布满现代的城市。旷野忽然变成适宜耕种的地方。五谷、菜蔬、水果和浆果也大量生长。因有神的祝福,到处都大丰收,而牲畜也有抗病的能力。
一○七 39 ~ 43 这图画的另一面,就是祂对待邪恶君王的方法。所有暴君都失去他们的力量,并且遭遇灾祸和不幸,变得衰落;祂使君王蒙羞被辱,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飘流。
( 39,40 节,新英语圣经) 这是法老、希律和希特拉的结局,而且也是大灾难时期邪恶之三头政治的结局。
然而,神却把穷乏人从困境中领出来, 使他们家属众多。正直人看见这情况,就深深的欢喜。罪孽之辈看见,就必塞口无言(这对他们来说是罕有的情况)。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