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导本圣经注释

历代志下

历代志下第三十六章

36:1 本节至21节扼要记叙犹大国末代四位王的事(1-10节),为耶路撒冷沦陷和王室及百姓被掳往巴比伦的悲惨遭遇作了解释(11-21节)。

这四个王:约哈斯(作王三个月)、约雅敬(作王十一年)、约雅斤(作王三个月零十天)和西底家(作王十一年),都为异邦掳去。约哈斯死于埃及(王下23:34),约雅敬被带往巴比伦(6节),约雅斤和耶路撒冷的百姓、领袖一同被掳往巴比伦。西底家不甘作傀儡,企图背叛,为巴比伦的军队剜去眼睛,用铜链锁住,带往巴比伦(王下25:3-7)。

36:3-18 埃及王可以在犹大国废王立王,此时当已控有耶路撒冷,圣殿的命运不言可喻。埃及败于新兴的巴比伦向之臣服后,犹大国落入巴比伦手中。巴比伦王掳去约雅敬之外,又把圣殿里的器皿劫去放在巴比伦的神庙里(7节),这是耶城第一次被掳掠。一年之后(主前597年),尼布甲尼撒卷土重来,把约雅斤王和圣殿中各样宝贵的器皿都掳了去(10节),然后在主前586年巴比伦人再来,攻陷耶城,在圣殿里杀人放火,劫去所有器皿和财宝,把殿焚毁,烧宫殿,拆城墙(19节),圣殿全毁,国家亦亡。

36:6 约雅敬被掳的事只见此处。

36:7 尼布甲尼撒从圣殿取去的器皿,看《以斯拉记》1:7-11。

36:9 许多古卷作18岁(参王下24:8)。

36:17 “迦勒底王”:称尼布甲尼撒为迦勒底王,须略述巴比伦的历史,因二者常互用。巴比伦在主前二千年已为强国,与亚述帝国在近东争霸先后一千年。主前629年,巴比伦总督迦勒底人拿布普拉撒,挣脱了亚述束缚,建立独立王朝(主前629-539年);得玛代人之助,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复向西远征,败埃及,亡犹大,掳百姓等往巴比伦。这是尼布甲尼撒继他父亲为王时期。历史上将其国称为迦勒底(Chaldea)或新巴比伦,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后亡于波斯。

36:20-21 《列王纪》和《历代志》的作者都没有在书中署名,无法知道他们是谁,只可从内证推知。《列王纪》的作者可能是一位被掳往巴比伦的犹大人,亲历其事,写下一个民族因离弃神而受到国破家亡的刑罚;但记下了被囚禁的王获释,带着复国的希望结束全书(看王下25:27-30及注)。本书作者可能是被掳获释回归故国的一位祭司,把列王的历史当作一个灵性和道德的教训来勉励同代的人,在新生的土地上,瞻望前路,全民团结,塑造一个新国家。因此,被掳是神对罪恶的刑罚,但也是一次极难得到的锻炼,钝铁可以在苦难中炼成钢,是一次国土的安息,得以恢复力量和生机(利26:34-35,40-45)。

“直满了七十年”:犹大人被掳巴比伦到回国中间只有五十多年。“七十年”有几个解释:1,泛指受的刑罚很长,因人一生大约七十岁,三代也是七十年;2,从所罗门的圣殿被巴比伦(迦勒底)的军队所毁到犹大人回国后重修新殿,中间刚好70年(主前586-516年)。

无论如何计算,作者用这六个字,说明以色列国土的荒凉安息年数已满足,现在是重生的开始。

36:22 全书已在36:21结束,这两节也见于《以斯拉记》的开头。放的地方不同,意义也就有了分别。《以斯拉记》是号召余民来耶城重建圣殿;在这里,为圣殿有重建的希望欢呼,同时让后世的人明白,被掳并非民族生命的终结,只要肯回头离开恶道,寻求神,可以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耶25:5)。谁能料到大巴比伦帝国在这期间会如轻烟消逝,新崛起的波斯王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一个帝国)的立国之君古列王会下令释放所有被掳的各国人民回去!

被掳巴比伦的犹大人在古列王许可下(主前536年),有了回国重建家园的希望。

在希伯来文旧约正典里,23节为旧约最后一节。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