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导本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

17:1 保罗的布道团从腓立比经过暗妃波里、亚波罗尼亚二城来到帖撒罗尼迦。这四城间的距离各约为45公里。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省的首邑,也是罗马设立的自由城,人口很多。

17:3 保罗信息的主题是圣经早已预告弥赛亚要来并要受苦、受死,但会复活;既然耶稣的一生应验了这些预言,祂当然就是这位弥赛亚。

17:5 耶孙很可能是犹太人,同情保罗等传福音的工作,供给他们住宿;也可能是4节所说的听信了真道中的一人。

17:6-8 犹太人知道罗马人不会理会他们民族宗教上的争执,因此诬陷保罗等人把该撒(皇帝)才可用的“王”号尊称来称呼基督,有反叛之嫌(参18:12-16)。其实当日基督徒已很少称基督为王,喜欢称基督为“主”。

17:9 圣经没有说保状的内容,相信是担保不再收容保罗等人,不许他们回来等,否则没收耶孙等人的家产或者处死。保罗在《帖前》2:18提到“撒但阻挡”不能重返帖撒罗尼迦,可能指的是此事。

17:10 庇哩亚在帖撒罗尼迦西南约75公里。保罗在这里受到较大的欢迎。那里的人愿虚心研究圣经,但后来受到帖撒罗尼迦来的犹太人的干涉,保罗传道工作中断。

17:14 保罗“往海边去”,当是乘船去雅典。可是庇哩亚往雅典的陆路是条沿海的大道,长约40公里;他也可能走路去。不过送的人一直陪他到雅典城。

17:16 保罗时代的雅典虽仍是个文化中心,有一所出名的大学;可是在政治与商业上,早非五百年前可比。保罗本来没有打算在此传道,但见偶像遍城,心里焦急,单独展开布道工作。

17:18 “以彼古罗”亦作“伊壁鸠鲁”(Epieurus,主前341-270年)是希腊哲学家。所创学派认为快乐是人生最高的德,应从互爱、毋惧和凡事求其中道中得之。“斯多亚学派”亦作“斯多葛学派”,是信奉古希腊哲学家芝诺( Zeno,主前336-264年)的人,因芝氏常在雅典的斯多葛讲学而得名。此派主张人生大目的为鞭策向善,祸福都极短暂,人若能克己制欲向善,便尽了为人之道。

到保罗时代,以彼古罗派沦为“享乐主义”,斯多亚派则变为“禁欲主义”,狂妄自大。但二派主张与基督信仰间不无可以共同讨论之点。以保罗的才学岂肯不抓住机会向他们传扬福音。

“胡言乱语”(spermologos)为希腊俗话,原指雀鸟在街道上啄食,转为拾人牙慧,不加消化,乱说一顿。

17:19 雅典人把保罗带到亚略巴古(“亚略”为希腊的雷神,“巴古”是山的意思)。其地在市区西,原为雅典城最高议会开会的地方,现在议会权力式微,只管宗教、教育及公开讲学等活动,以新知,新思想的保护人自居。保罗被请来向议员陈述他的见解。

17:28 保罗所说“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若为引用,应来自伊庇孟尼德(Epimenides)。伊氏为主前六世纪克里特岛的诗人,保罗后来在《提多书》中(1:12)也引用过他的诗。“我们也是他所生的”为阿拉塔士(Aratus)所写,阿氏为主前三世纪(315-240年)西里西亚地的诗人(西里西亚在塞浦路斯岛北、小亚细亚东南)。但原文“作诗的”为多数,可能因为另一位斯多亚派诗人克里特士也写过同样的话。

保罗的听众都是研究哲学的外邦人,因此从他们能同意的地方讲起,然后指出异教思想与基督信仰不同处,说明人既是神所生,照神的形象所造,岂能去拜照被造物的形象而造的偶像!

保罗信息的主旨是:人本有认识神为宇宙主宰的能力(24-29节),神差来一位救主,祂从死里复活,人应悔改信靠祂,免受将来的审判(30-31节)。保罗向外邦人传讲的方法与在路司得相同。参14:15-17注。

有人认为27-28节所说带有浓厚斯多亚学派的泛神论气息,其实不然。斯多亚派相信神的理智存于人心,是“神在人里头”;保罗所说的是“我们在神里头”。神独立于人和自然之外,是万物的源头。他引用“我们是祂所生”指出造物主与被造世界的关系(29节),完全排除了泛神论。

17:30 保罗指出神藉着大自然向人显露祂自己(27节),人若不寻求祂反膜拜偶像,神的公义的审判要临到他们(31节)。他然后强调神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罗3:25),但现在既已藉着耶稣基督充分显露了祂自己,人应该悔改,承认过去拜偶像的蒙昧无知,归向神。

“悔改”希腊原文作metanoeo,意思是“改换一个心意”。悔改是人对罪、对神、对己的看法的彻底改变,在思想上更新。悔改不能独立于信心之外,使人得救的信心包括了悔改在内。

17:31 “祂所设立的人”指主耶稣。

17:34 从已有记录中,保罗没有在雅典城里给人施洗,也没有建立教会。保罗说他在希腊亚该亚省“初结的果子”是司提反一家(林前16:15;1:16)。这司提反是哥林多的信徒。(不同6:5的司提反)。

亚略巴古为古希腊雅典的最高议会,在此担任议员相当显要。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